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端午雄黃共返回2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鄕情報導

    来源期刊:《同安》 第106期  出版时间:2009-04-01
    关键字: 张朝国 结婚大典 端午雄黃 张宗明 《全唐诗选》

    在东园有一独栋三层楼别院,如楼顶加装指示灯、安全措施等或可停放直升机。清明节过后夫人先行前往巡视,乡长则将于端午雄黄后再行相聚寻找童年玩伴、旧友。△杨富雄乡长是一位文静、笃实、热心于文学、旅游、摄影、关心乡会之乡长,连续三次参加过第二、四、六届在故乡同安举行的世同会,宗明乡长于第九届下任后推介给第十届担任常务监事,一鸣惊人,第十一届高票当选常务理事,将是乡会一枝奇葩,明日之星。此次为更改乡会三家银行印鉴,他非常干脆愿意配合任何时地相候,他与陈理事长都住

  • 文章閒話端陽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卷 第6期  作者:阮煥章 出版时间:1972-06-30
    关键字: 端午节 习俗 传说 雄黄

    蒲节又命天中,民间相传为毒月,故有吃雄黄烧酒,洒苍术、白芷、浸水喷射屋角阴暗处,以菖蒲作剑,艾叶为旗挂在门间。毒者,春夏交令,百虫冬眠复苏,再继起丛生繁殖,多以药液扑杀灭除之,以防噬人染毒之害,自古沿革而今,誉为好风俗,家家从事不渝。吃雄黄酒,有故事『白蛇传』编剧演闻,此事也出在我们浙江故都杭垣,剧情内有小生许仙,娶蛇精白氏为妻,在端午节日,夫妻二人吃了雄黄烧酒,而妻子白氏,原为妖怪,忽然显现原形,白蟒蛇一条毕露床第间,使夫婿惊魂病倒,卧床不起,蛇精白氏

  • 文章话说旧时过端午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1卷 第6期  作者:張明華 出版时间:2009-06-10
    关键字: 宁波 端午 屈原 雄黄酒

    不爽。所以,为驱毒除虫和防止传播疾病,家家都要大扫除,还在四周墙角散石灰、药物。同时还有家堂奉祀的习俗,床头上挂串串药包饰品,还有用丝线制作,内放樟脑丸,底下拖了彩色穗头的小香袋。午时各家焚烧苍术、白芷以避瘟解毒。一些中老年人还饮雄黄酒,即以高粱或绍兴酒加入雄黄饮之,据称可祛除肺腑之毒。晚间晚辈或亲友互送特色粽子,还给那些穷人送去粽子共享端午节的一派和乐节日气氛。情趣高的地方,在端午节当天请外地划龙舟高手到江河里面比赛或做社戏,往往在紧锣密鼓声中把节日气氛

  • 文章端陽話舊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7期  作者:宏仁 出版时间:1980-07-01
    关键字: 屈原 端午 节日 卫生 雄黄酒

    农村的人深信不疑。这便是「神道设敎」、「化民成俗」的功效。利用神话传说来推行社会敎育,意义颇为深长,如果以现代的眼光来衡量它,正所谓「迷信」、「陋习」,此乃是不合科学精神的。天中五端:习俗相传,端午节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山丹等五种药植物,挂在房中,或焚烟驱除蚊蝇毒虫,可以防止传染病。雄黄酒:端阳飮雄黄酒,习俗来源很久,用雄黄粉和蒲根冲酒,飮后并可给小孩子在手心、脚心、额上抹一点,用朱砂酒代替也可以,都有去暑解毒之功效,但雄黄酒本身毒性很烈,飮用时

  • 文章端節瑣談

    来源期刊:《同安》 第68期  作者:吳品華 出版时间:1999-08-01
    关键字: 端午节 屈原 粽子 雄黃 檀香

    的新娘子,在第一年过端午节的时候,要亲自选购彩缎丝线,以及檀香,白芷、雄黄、白草等香料,动手缝制香包,来送给亲朋好友,对长辈则表示尊敬和祝福,对晚辈孩童则表示关爱与亲切,对即将要出远门的亲友,则表示祝福旅途平安,早日归来。古时候的少男少女,都很喜欢把香包系在衣领或胸前,小孩子也是一样。现在几乎没有自己做香包了,有专门工厂大量生产香包,提供批发零售,让亲人来选购,赠给晚辈做为节礼。七、雄黄汤酒雄黄,在端午节,也是一个重要主角,家喻户晓,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在端午

  • 文章端陽節的聯想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2卷 第5期  作者:張成芳 出版时间:1990-05-10
    关键字: 端午节 台湾 浙江 龙舟 雄黄

    风湿等症。雄黄(三硫化钾)味苦平寒而有毒、疗恶疮、疽痔、杀邪气、泻肝风、也是道家修炼必备药物。习俗相沿,端阳节是五毒日。时序初夏、阴雨绵绵、是黄梅季节,湿气重。迺蝇蚋滋生之温床。因而插艾蒲、焚苍术,是有防毒消毒之作用。类似时下一年一度,喷杀菌剂、家户淸洁大扫除。距今二千三百多年前,此种活动,苟不牵附迷信,站在环保立场,是进步,科学、健康走时代尖端风尙。但是端阳节不管为吊因进諌遭楚怀王放逐的诗人屈原也好?或武擧不捷,为唐明皇除妖斩魔钟馗也好?反正均是平添一番

  • 文章端午话钟馗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52期  作者:吳人  出版时间:1982-06-20
    关键字: 端午 钟馗 故乡 艾草 雄黄酒

    相传农历五月是毒月,五月初五端午日是个禁忌的日子,家家户户在大门上插上艾虎蒲剑,用药草燃烧烟薰室内,飮雄黄酒,还用雄黄在小儿的额上画一王字作老虎形,妇女以彩色金纸剪成小虎贴在艾叶上作为发饰,用以避邪驱鬼,其实这都是古人以炎夏快到,做的消毒防疫的运动。除上述情形之外,端午节还要悬挂钟馗像以驱邪鎭宅。钟馗的神话考据,按宋钱塘沈括梦溪补笔略谈里的记载是这样:「禁中旧有吴道子画钟馗,其卷首有唐人题:『明皇开元,讲武骊山,还宫,店作将逾月,巫医不能治,忽一夕,梦二

  • 文章端陽雜談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48期  作者:二泉居士  出版时间:1990-06-20
    关键字: 端午节 屈原 曹娥 雄黄酒

    甬江上游日曹娥江,并为立祠。俗传唐进士钟馗死为阴府判官,于端午嫁妹,妖鬼毕至,钟馗遂捉鬼食之,于是世人遂于端午悬挂钟馗像以驱邪。端阳节,亦名娃娃节,俗于五月一日起,男女小孩都着新装、新衣、新帽、新鞋,谓之醉百脚,可免毒虫之侵害,又系彩丝于项,于腕,以避邪祟,意为鬼怪之物。惧彩丝而不敢近身,皆退避。飮雄黄酒,能杀蛇虫,以雄黄和酒飮之,可避毒蛇之害,俗传许仙之妻为白蛇精,强飮了雄黄酒而现出原形。现在舞台上每于端午节演白蛇传剧本,但此事不见正史,不足采信。焚艾草以

  • 文章端午辟毒邪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63期  作者:金建楷 出版时间:1999-06-01
    关键字: 端午 辟毒邪 兰汤 蒲剑 雄黄

    仲夏之月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毒害,宜于禊祓除瘟避毒。相传端五有除「五毒」的说法。所谓「五毒」即民间所指的五种毒虫——蝎子、蜈蚣、壁虎、蟾蜍和蛇。以后又慢慢延伸到节日更为丰富多彩的驱除厌辟习俗。在民间,驱除厌辟所用的材料,有兰、艾菖蒲、雄黄等。兰汤沐芳华兰是一种香草,有祛风散湿、理气生机等功能。古人早有以此煎汤沐俗的习俗,屈原的《楚辞》中即有「浴兰汤兮沐芳华」的句子。端五兰汤沐浴的习俗自其产生后一直存在着。唐韩鄂《岁华纪丽》云:「端午,角黍之秋,浴兰之月

  • 文章端午节与消毒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8卷 第6期  作者:立人 出版时间:1986-06-10
    关键字: 端午节 避邪 消毒 艾草 雄黄酒

    我国传统向以农历的五月五日为五月节,又名端阳,亦曰端午,又作端五。至于端五,因端者初也,所以初五皆可曰端五,并非专指五月初五而已。说起端午节的相传习俗,项目亦很多,在我国各地大致相同,有应节食品「粽子」、雄黄酒、插挂菖蒲、悬贴钟馗、焚烧艾叶、佩饰香包、龙舟竞渡等,眞是热閙非凡,且富乐趣,尤具民俗特色,故沿习数千年而例行如旧。本文仅读及其中一项,有关避邪消毒方面的作法,并以现代人的观点来讨论。因为过去认为五月为毒月,其实古人并非不明白,时会届入夏季的中期

共25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