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立宪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華民國憲法簡史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8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2-01-15
    关键字: 中华民国 宪法 立宪运动 发展历史

    我国立宪运动,始于淸末日俄战争结束之时,日本以一小国战胜了大国,一般认为是立宪结果。当时国内有两大派,其一为 国父所领导的民主立宪运动,又一为康有为梁启超所主张的君主立宪。淸廷为缓和革命情势之发展,乃不得不作预备立宪之措施,唯所订宪法大纲,本质上仍然强调君权至上,其宗旨在于假宪政之美名,保全君主之实力,种种虚伪行动,更难阻遏革命情势,所以武昌起义一击而中,卒获致辛亥革命的成功。民国成立, 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不久参议院成立,制定中华民国

  • 文章石破天驚辛亥革命成功的蠡見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1期  作者:李守孔  出版时间:1981-10-1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孙中山 袁世凯 君主立宪派

    宪派参加革命阵营淸季之立宪运动起源于日俄战争,以日本立宪而胜利,淸廷为舆论所迫,始有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之举。至光緖三十二年(一九〇六)七月十三日,乃颁布预备立宪之诏,藉厘订官制之名,收中央集权之实,立宪份子不明眞象,羣相鼓舞。张謇、汤寿潜等,在上海组织预备立宪公会于先,梁启超、徐勤等在日本东京组织政闻社于后,并遣人陆续至国内活动。光緖三十四年七月,淸廷谕指政闻社员多系戊戌政变逃犯,严令缉拏,政闻社在国内之活动遂告停止。惟预备立宪公会多江浙知名之士

  • 文章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 第8期  作者:梁啓超 出版时间:1973-06-01
    关键字: 国体问题 立宪主义 学术思想史料

    一姓之兴替,岂有所择,先辨此二义,以读吾文,庶可以无蔽而迩于正鹄也。吾自昔常标一义以吿于众,谓吾侪立宪党之政论家,只问政体,不问国体。骤闻者或以此为取巧之言,不知此乃政论家当恪守之原则,无可踰越也。盖国体之为物,既非政论家之所当问,尤非政论家之所能问,何以言乎不当问,当国体彷徨歧路之时,政治之一大部,恒呈中止之状态,殆无复政象之可言,而政论更安所丽,苟政论家而牵惹国体问题,故导之以人彷徨歧路,则是先自壤,其立足之础,譬之欲陟而捐其阶,欲渡而舍其舟也,故曰

  • 文章十年磨劍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0期  作者:孫震 出版时间:1976-07-01
    关键字: 楙园 随笔 陆军中学 革命运动 立宪

    尤其三期同学何光烈,一再对堂内同志说,愿牺牲学业,去北京完成黄复生志愿。同学中以摄政王已有警觉,更不易下手,加以阻止。但川、陕、甘、新四省同学中,因同情革命,进一步正式参加者益多。九月初一日,系满淸政府去年循一部份国人对『立宪』的请求,宣布『预备立宪』,成立各省民意机构的『咨议局』,规定九月一日为开会固定日期。今年九月初一,为陕西咨议局第二次会期,开会后,立宪派的各省咨议员,再合力电北京催请立宪救亡。但满淸政府囘电宣布,重申去年的决定,九年后召开

  • 文章胡展堂先生對憲政的貢獻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鄭彥棻 出版时间:1978-12-31
    关键字: 胡汉民 赴日留学 参加革命 建立宪政 立法院

    参加同盟会, 国父也赏识其才华,初任为评议部评议员,旋任秘书,掌理机要文书。其后同盟会刋行机关报,国父便采纳展堂先生的意见,定名为「民报」,幷以先生为编辑,发刋辞也是由 国父口授而先生执笔的。该报正式揭橥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展堂先生在该报撰文,发扬三民主义思想和民主宪政的主张至力,先生原名衍鸿,汉民也就是当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当时旅日留学生的思想很复杂,由于康有为、梁启超等先后创办「淸议报」、「新民丛报」等,鼓吹保皇言论,另有一部份人则主张君主立宪。同盟会

  • 文章首義前醞釀革命的湖北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5期  作者:蘇雲峯 出版时间:1982-10-10
    关键字: 辛亥革命 武昌首义 同盟会 日知会 立宪派 共和派

    本篇史料,乃摘自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近年出版的兩本小册子,均係蘇雲峯先生所著,一為清季武昌學界的革命運動,一為湖北新軍。(一八九六—一九一二)他在前言裏開宗明義説:「辛亥武昌革命一舉成功,决不是偶然的事,是革命黨人、會黨、與兩湖軍學界長期共同努力的結晶。」又説:「由於首義發生在武昌,湖北人為首功,而革命運動發動于學界,完成于新軍,學界實居于領導地位。」他所提的要點,真如春秋之筆,值得採信。因此謹摘其精華,以説明當年孕育革命的湖北軍學界實况,我想:大家看...

  • 文章蒲殿俊與川路風潮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8期  作者:張朋園  出版时间:1978-09-30
    关键字: 蒲殿俊 保路风潮 辛亥革命 四川立宪派 和平争路

    崭露头角。宪友会组成之后,四川的立宪派一跃而为骨干之一。蒲殿俊等对于淸廷缩短三年国会期限的措施,极为不满,曾响应直隶的第四次请愿,有罢课的擧动。[2]蒲殿俊、罗纶、萧湘等是四川的名士,素有崇高地位。在实业界有势力的邓孝可,亦属于四川立宪派中核心的领导者之一。[3]由于他们的名望,而且又是「新时代人物」,四川的一切,无不有他们参与其间。或许是受了当时风尙的影响,他们热衷于地方的建路,川汉铁路的筹建,因为他们的支持而能实现,且亲身主持一切。[4]护路运动是立宪派蒲

  • 文章歐洲八十三天親情之旅(上)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08期  作者:李桂榮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欧洲亲情之旅 斯德哥尔摩 瑞典 瑞典风光 君主立宪制国家

    层楼之大旅馆住宿,进入房间内,仅有二张单人床,二只座椅,加一张活动床,三人住之小房间,住宿费一夜要瑞典法郎二、四〇〇元约合台币一万二千元,真是贵得惊人。瑞典为君主立宪国家,首相及国会议员,地方首长及议员,均为民选,人民颇为自由、民主,并享受极高的社会福利。首相与部会首长颇为平民化,首相官邸即在皇宫对面,却未见其门口有警卫人员。据悉:首相和部长本无随身护卫人员,前几年曾发生精神病狂杀害外交部长和首相事件。从此首相配有二位随身便衣护卫,部长有一位护卫。现任蓝宏迪首相

  • 文章清末我朱氏四擧人之辨並略談明清科擧制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朱雲樵  出版时间:1987-12-01
    关键字: 科举制度 明清历史 清末立宪 区域文化

    以免尔后史乘以讹传讹。朱寿石公,本名时,学名镜明,号寿石。幼时天资颖聪,有捷才,家境清寒,初从沙河鎭名儒张克硕读,以童子试中秀才(附生),继于海州进士沈云霈府上续读,光緖廿九年(民前九年、西元一九〇三),十六岁时,参加癸卯科鄕试中了擧人。因年幼故通称小擧人而不名。曾任江苏省议员,代理咨议局长,善持论,有辩才,为议坛翘楚。彼时北洋政府,正酝酿君主立宪,吾县久香许鼎霖公(光緖壬午科亚元)于北京咨议院任议长,海州马联甲任督军,均与沙河朱氏姻亲,皆拥护君主立宪

  • 文章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張知本先生訪問錄(十)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33期  作者:沈雲龍 謝文孫、胡耀恒  出版时间:1999-10-10
    关键字: 张知本 口述历史 出任湖北省政府主席 中国立宪故事

    政治安排亦因湖北政绩很好,由破败走到安定繁荣的历程,致石、张颇负时誉。南京方面之擢用石、张,亦表示用人唯才,不计政治恩怨之意。六、「中国立宪故事」纲目说明民国二十一年十二月中,国民党举行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孙科等「集中民族力量,抵抗外患,挽救危亡」的提案。并决议于二十四年三月开国民大会,议决宪法,立法院应速起草宪法公布之,以备国民之硏究。二十年一月,孙科就任立法院长,遂组织宪法草案委员会,由孙自兼委员长,请我为副委员长,并派立法院秘书长梁寒操来沪征求我同意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