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秦腔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秦聲秦態最迷離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0、61期  作者:汪其楣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秦腔 魏长生 旦角造型 秦腔名剧

    提到秦腔,听过的和没听过的人,都不敢掉以轻心。戏剧课本里的秦腔总是占著很大的篇幅,讨论说书、弹唱与戏曲的血缘,都会遍举秦腔的戏码,考证傩戏、地戏,或各种傀儡戏的交叉关系,秦腔的音乐结构又到处出现。有关大戏的形成,小戏的演变,以及最重要的,近代戏曲史上的花部与雅部大决战,最后是号称乱弹的京戏夺魁,清雅的昆曲隐藏起来,但过程中似乎看的就是一部散布四界的秦腔演化史。秦腔名伶魏长生对京戏影响深远就连不亲近理论的读者,也会被乾隆年间秦腔伶人魏长生所吸引。据说他初到

  • 文章马静亭演秦腔「断桥」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10期  作者:富翁 出版时间:1978-06-01
    关键字: 秦腔 马静亭 《断桥》

    本周末适逄端阳佳节,戏班里的传统习惯,每届时节,例演应时佳剧,譬如白蛇传、混元盒等,都是常演的剧目。台视为了配合此一佳节,特请名票马静亭女士,演出地方戏曲秦腔「断桥」。这是电视上的首次播出,也是难得欣赏的机会。「秦腔」也就是「山西梆子」,前者是雅号,后者系俗称。此乃源出甘肃,盛行于秦晋,而流传于我国西北一带的地方戏曲。它的歌唱,原属甘陕一带的土生民歌,嗣以逐渐向东南流传,吸收了弋阳腔,以及地方小调之优点,因以唱腔变化繁多,内容丰富。秦腔歌唱的特色,一声

  • 文章试答秦腔十问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17期  作者:犀牛望月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秦腔十问 秦腔起源 梆子形状 西皮二黄 秦腔乐器

    近有文敎机关,为编印优良读物,就秦腔知识有所咨询,牛以雅好此道,乃不揣冒昧,拟试答十问应之,野人扯淡,幸鄕亲方家正之。一问:犀牛望月先生,请你根据历史说明秦腔起始于何时?答:根据史前史及正史记载,甘肃成纪(现在的大天水地区,在渭水流域。)曾经诞生过四个大朝代的皇帝;一为伏义,一为黄帝,一为秦始皇,一为(李渊)李世民;他们都是一代开国之君,均曾经历过大规模的战争,所以后世就有人以为他们一定在南征北战之时,用戏剧欢慰战士,鼓舞人心,如「能为夏声」,「雅好秦音

  • 文章秦腔八大传统绝技介绍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82、83期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秦腔 八大传统绝技 剧目介绍

    踩跷」——中国秦腔八大传统绝技秦腔,汉调二簧旦角表演特技。跷子是木制垫,尖而小,约三寸长,外面套 花小鞋。演员只能用两个脚指穿假鞋,而且要将鞋绑在脚指上,因此,称之为扎跷。扎绕之后,演员只能凭两个脚的脚指行走,脚跟高高提起扎跷演员则始终都得用二指着地。戏演完后方可解跷休息。更难的是,不仅要求模仿三寸金莲的步子和形态,还有特为扎跷设计的高难动作,如:踩跷走凳、踩跷过桌、踩跷踢石子等,沿低上高,蹦跳不止,方能显出演员的踩跷技巧来。清乾隆时,秦腔旦角魏长生

  • 文章夏声与秦腔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2期  作者:犀牛望月  出版时间:1984-08-01
    关键字: 秦腔 夏声 雅声 诗经

    因水以为族名」。以余旅次所及,临洮西北有水名大夏川,地名有夏河,靑海循化县南亦有夏河,甘肃临夏(河州)县有夏水,甘肃临靑海循化境内有小积石山,高峻入云,初秋飞雪,山有老君祠,甚灵验云。相传是山即夏人祖先大禹将黄河改道之处(?)是则甘、陕、靑以至于四川之一部份均为夏人发祥之地。余意夏声嬗变至殷商周秦而派衍为戏剧者为秦腔。秦以声威远播,将秦腔传之四方。就秦代之盛世而言,可谓日月所照,霜露所坠,春风所被,无非秦腔秦腔源出夏声,夏声为夏人之声,源远流长,乃

  • 文章我与秦腔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10期  作者:馬靜亭 出版时间:1978-06-01
    关键字: 秦腔 往事回忆 风土习俗

    今年四月廿六日,是党国元老于右任先生百龄冥诞。陕西同鄕会为纪念前贤,特在台北市国军文艺活动中心,擧办了一场秦腔公演晚会,演出剧目是「二进宫」、「投军别窰」、「南天门」及「断桥」。因为是难得一见的地方戏公演,报章早已腾载,是晚西北同鄕及爱好戏剧人士,一齐涌进剧场,座无虚席,掌声雷动,可谓盛况空前。在演出的一个月以前,陕西同鄕会总干事王保民先生,奉几位鄕长之命,以我籍隶西北,又是平剧票友,特来邀约演出一出秦腔。当时使我既感骜喜,又甚惶恐,但在「盛情难却」下

  • 文章秦腔——西皮的始祖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期  作者:揚璉 出版时间:1973-09-01
    关键字: 秦腔 西皮始祖 源流研考 梆子腔

    本文系杨琏先生所著「梆子腔综述」的一部份,原文刋载于「中华文化复兴月刋」第六卷第六期。兹承杨先生惠于剪寄,并加充实,爰为刋出。杨先生系农林专家,原籍江西,嗣迁湖北。深切爱好戏剧,富有硏究,时有述评。而对「秦腔」了解如此之多,殊为难得。特致谢意与敬意。——编者——「秦腔」是被认为乃广义的「梆子腔」—西皮—始祖的一种戏剧。原始的「秦腔」由甘肃省传至陕西省遂成为「陕西梆子」,而为其正宗。流行陕、甘二省,影响及于宁夏、靑海、新疆三省的部份地区,湖北省的西北部

  • 文章秦腔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4期  作者:馬彦祥 出版时间:1985-08-01
    关键字: 秦腔 西皮腔 源流考证 清代戏剧

    年间,京腔还是很盛的;但想不到会发生了侍御罢官的事,同时又来了秦腔班,竟挤得京腔伶人连吃饭的地盘都没有;而且因魏三之兴,致使京腔班所常演的名剧不能再演,秦腔的魔力也就可想而知了。魏三名长生,字婉卿,小名三儿,四川金堂人。生于乾隆九年,卒于嘉庆七年[2]。幼习伶伦,困厄备至。乾隆四十四年,才随人入都[3]。当时京师有一双庆部,不受观众欢迎;长生来,与部中人相约:「使我入班,两月而不为诸君增价者,甘受罚,无悔。」[4]时京中正盛行弋腔。士大夫厌其嚣杂,缺少声色之娱

  • 文章走出去前面是片天記天水市秦劇團《麥積聖歌》劇組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82、83期  作者:梅子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秦腔表演 天水秦剧团 《麦积圣歌》

    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的秦腔表演是西北特有的剧种,其富有夸张性的表演特性,是西北人独特的生活情感和地域特色的艺术再现。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新的艺术形式的冲击,地方戏剧的生存和发展遭遇众多难题与困境。天水市秦剧团同样在这样困境中寻求着生机,穷则思变,创新让这个逆流而行的团队找到了新的生机。2008年,为了进一步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展示天水地方特色文化的精品创作,天水市秦剧团依托本地深厚文化资源,汲取外省市艺术创作之精髓,创排了大型历史秦剧

  • 文章秦腔戏剧学会徴求会员缘由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18期  出版时间:1982-10-01
    关键字: 秦腔戏剧学会 征求会员 群策群力

    夫戏剧为历史文化之产物,社会人生之写照,尤为民族精神之所寄托。古称乐敎,与礼并重,而与政相通。移风易俗,建国化民,诚费善于此矣。考秦腔之为剧,其来远矣。李斯上秦皇书有「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眞秦之声」之语,汉杨恽报孙会宗书有「家本秦也,能为秦声」之言,盖本闻诗秦风之遗,缵驷之雄风,美小戎之征伐,极富民族战斗精神之表现,味醇道古,大吕黄钟,其词雅,其声正,其法严,其味永,其于忠孝节义,公正勤廉诸美德之发扬,尤淋漓尽致,加之音调铿锵,悲壮激越,多慷慨高歌之音,闻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