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祭祀文化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牛年話牛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1期  作者:張靜二 出版时间:1985-01-30
    关键字: 牛年 祭祀文化 神话故事

    谈起牛,我们自然想到牠那性情和缓、体形壮硕而又勤苦耐劳的特性,同时也联想到耕田的事。从孔子的弟子冉伯牛以「耕」为名看来,可知牛早就用在农事上。不过,论语上也有长沮、桀溺「偶尔耕」的记载,则以牛耕田在当时还不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大抵说来,三代以上多半仍以两人并力共发一耜;牛主要是用来载驾、服车和祭祀,有时也用于兵事。周礼设有牛人之职,专司享牛、膳牛、犒牛和兵车之牛诸事。牛是祭祀用的六牲当中最大最美者,故有「一元大武」之称。畜牛的牢房大,畜羊的牢房小;因此

  • 文章明清時期海州城郊的四座壇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1卷 第3、4期  作者:宋繼奎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祭祀文化 文献资料 历史背景 学者观点

    明代〈隆庆海州志〉记载,在海州城北门外二里处建有「社稷坛」;北门外一里处建有「厉坛」;南门外四里处建有「风云雷雨山川坛」;清代〈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记载,在东门外二里处建有「先农坛」。这四座「坛」,到底是做什么用的?从下面的史料解读,或可有助于对明清时期礼仪建筑和祭祀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中国古代对「祭祀」十分重视。认为「国之大事在于祀与戎」,「礼莫大于敬天,仪莫大于郊祀。」「郊祀」是古代祭祀,在郊外祭祀天地鬼神。周代于冬至日祭天于南郊,称「郊」;夏至日祭地于

  • 文章淺説論語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20期  作者:張榮春 出版时间:1999-08-31
    关键字: 祭祀 《论语》 中华文化

    明到暗,都要由衷一贯,诚恳忠实,不可只做表面的功夫。今天我们民族始祖黄陵祭典,各姓宗祠祭典,家族祭典,其用意就是要我们要慎终追远,而不要数典忘祖。所以说:『慎终追远,则民德归厚矣!』这就是我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

  • 文章文化杂谈(一)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1卷 第1期  作者:張永壩 出版时间:2015-02-01
    关键字: 文化论述 历史 祭祀 文学艺术

    编排,再现了宋人祭祀的优美场景。羊的艺术羊,自古寺文学艺术结下不解之缘。斑驳的岩画,古老的陶器,有它们壮硕的倩影。商代四羊方樽,汉代羊形铜灯、唐代三彩陶羊、清代三羊碗,当今的年画、剪纸、剌绣、砖刻、泥塑、木雕、蜡染、玩具等各种民间工艺品,随处可见羊的各种靓容。羊的优美艺术形象,给世世代代的人们带来了莫大的审美享受。河南新郑县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塑羊头,造型简约,双角长而粗,距今已八千余年了。浙江余杭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陶塑羊,造型夸张,突出肥壮,距今已七千

  • 文章从游艺活动谈鄕土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6期  作者:王德謙 出版时间:1976-06-25
    关键字: 游艺活动 乡土文化 祭祀风俗

    的光辉;我们能不引以为荣。我中华民族向重祭祀,敬天祀祖是我们的伦理传统,知本怀恩是我们的涵养精神,所以为感谢历代祖先对我们开创文明的丰功伟业起见,则必须使先贤遗徽得以留芳万世而不衰,使民族精神历久而常新,欲展此念,犹务须于鄕土文化中去发掘,加强地方文物史料之征购和民俗歌舞曲谣小调之蒐集,以提供专家学者之评鉴与硏究,使文化遗产因整理而光芒万丈,或适时以展出,供众阅览,以唤醒国人对民风习俗之认识与了解,而激发国人爱鄕爱国之情操。

  • 文章百侯的祠堂文化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2期  作者:楊永漢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百侯 祠堂文化 宗族活动 祭祀

    祠堂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场所,也是代表宗族活动的中心。祠堂构成村落宗教核心的场所,建立祠堂、祭祀共同祖先,则是整个宗族百世得以传薪,也是姓氏寻根之所由。各姓氏族人都以宗祠来纪念,祭祀共同的祖先,各支派又有祠堂,堂内按辈份先后摆放祖先灵位。上尊下卑,左长右幼,井然有序。宗祠祭祀祖先,开会议事,传承宗族礼俗。百侯的祠堂有以下的特点和功能:一、追怀报本:百侯人秉承了中原文化追怀报本的传统精神,建祠敬祖。祠堂一般都是清代建筑为多。这主要是因为在清代之前,百侯客家先民

  • 文章(人文風情)論清明還鄉祭炎帝陵紀實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21期  作者:葉繼業 出版时间:2012-01-20
    关键字: 炎帝陵 清明祭祀 返乡祭祖 历史文化

    引言今(二〇一一)年清明节,湖南省政府以发扬湖湘文化特地邀约在台乡亲所创立之「湖湘文化发展协会」共同于清明节祭祖——炎帝陵。于是在湖湘文化发展协会策画推动下,我们湘籍同乡热烈响应,参与者十分踊跃;如徐公剑萍、赵公云龙、陈公弘升和夫人,以及企业家金湘娟女士等等,少长咸集,共襄盛举。由是如期出发,浩浩荡荡回乡。蒙省府热忱接待,于四月三日准时赴炎陵县,参与盛大祭陵大典。炎帝神农氏功业大略炎帝陵位于湖南东南面,距长沙约四百公里。炎帝即古代帝王神农氏,是黄帝轩辕氏

  • 文章清明寄情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365期  作者:翟傑 出版时间:2014-05-01
    关键字: 清明桃柳 清明哀思诗词 踏青祭祀 精神文化载体

    四月清明,桃红柳绿,草木萌动,四野既清也明。清明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演变为节日的节气。清明节,人们一面凄凄切切怀念往事故人,一面从从容容享受明媚春光。可以说,这是一个人情味和文化味兼具的节日。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以清明为题,留下了无数寄托哀思的诗句。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堪称唐代清明墓祭的经典:「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通过

  • 文章客家人敬祖祭祀的习俗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6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客家人 传统文化 敬祖祭祀 家族观念 族谱

    梅江、东江、福建汀江流域等地客家人受传统文化的直接影响,其崇本敬祖意识源于中原,而又比中原人更强烈。特别是这种崇本敬祖意识在旅外侨胞、台港澳同胞中尤为突出。他们千里迢迢回到桑梓,第一件重要之事就是拜祭祖先,把爱国爱乡与纪念上代祖宗融为一体,表达情系乡邦,不忘桑梓和祖宗的虔敬情怀。因此,崇敬先祖成为客家人的传统美德。客家人敬祖祭祝与其他地区相比有两个主要的特点:一是在祭祝上并不局限于「五服」之内,而是把祭纪的对象一直上溯至始祖。按照古代的祭祀,一般汉族祭祀

  • 文章行善拯世·護國庇民 福建桑梓神明林默娘——媽祖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21期  作者:林春水 出版时间:1990-07-01
    关键字: 林默娘 家世 异事 褒封 妈祖文化 祭祀典礼

    生前賢孝行善拯世,歿後護國佑民,受航海家崇奉,漁民膜拜,歷宋、元、明、淸各朝帝皇襃封、春秋致祭,載在祀典達十世紀之海上守護神〃天上聖母″—媽祖,今年四月十八日—古曆歲次庚午三月二十三日,適逢其降生一〇三〇年誕辰,全國各地天后宮及媽祖信徒,均有虔誠祭拜熱烈慶祝活動。據西河林氏族志天后事畧載稱:「天后,昔安郡王林祿公二十二世孫,惟慤公第六女,祖孚公,曾祖總管保吉公,高祖牧州圉公;世居莆之湄州嶼,母王氏。后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庚申三月二十三日酉時,時地變紫色,滿...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