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社会民俗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文化南移對於越文化的影響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2期  作者:蘇利嫦 出版时间:2003-02-10
    关键字: 南移 宗教 越文化 社会民俗 宗教信仰

    行政意义完全能够解决的,它涉及到社会民俗、文化信仰、思想价値等等更深层次的变化。事实上,眞正对于越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东汉末至两宋之际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及其带来的文化南移。第一次人口南迁始于东汉末年。自董卓之乱始,北方长期陷于战乱,出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残破景象,为避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是时四方贤士,大夫,避地江南者甚众」《三国志》,其中多人定居于越,如琅砑莒人徐盛迁至吴郡,北海营陵人是仪迁至会稽郡。第二次人口南迁发生在两晋之际。西晋末,匈奴

  • 文章拜孤孀與叔接嫂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8期  作者:周釣源 出版时间:1978-08-06
    关键字: 浙西民俗 乡土回忆 社会史料

    是否都合于保暖、章身、舒适、美观四个穿衣自的呢?此皆莫不为风俗所拘束,不肯唯我独异耳!我有一个朋友,他有个侨居在美国的朋友,来信问他:「我国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创自何人,始于何时?要来作为向下一辈的交代。」我的朋友要我答复。我说要知一风俗之成,首先应该要知道我国的几句成语;就是所谓:「作始也简,将毕也钜。」与「踵事增华」「变本加厉」;那就可以思过半了!而譬如现在男孩子留长发,女孩子爱穿热裤,都无非这样形成,试问谁是始作俑者呢?吾国妇女,自从定型为农业社会

  • 文章大埔客家妇女在家庭社会中的淑范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李偉誠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大埔 客家妇女 家庭社会 优良特点 民俗风情

    客家妇女在艰苦的环境生活中长大,受崇尚文明的薰陶,铸就成支撑半边天的支柱。古今中外研究客家民俗的学者,几乎无不提及客家妇女,并且都以赞叹的语气评述她们,如英国人爱德尔在《客家人种志略》和《客家历史纲要》两书综合评语中就说,客家妇女是中国最优越的妇女典型……客家民系是牛奶上的乳酪,这光辉,至少有百分之七十应该属于客家妇女。「客家妇女之所以如此受人称赞,主要由于妇女们有如下几方面的优良特点:一、勤劳刻苦,在旧社会,客家男人多外出谋生,或读书或从军从政或经商

  • 文章邓县的民俗与物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8期  作者:高應篤 出版时间:1978-08-25
    关键字: 邓县民俗 河南文化 社会习俗 人物回忆

    一、民俗醇厚邓县民俗,古称醇厚,悦礼义,劝农桑,有三代遗风,民国以来,军阀割据,政治失修,大姓凌纵,豪猾幷起,荏苻遍地,民不聊生,致蔑长幼之序,轻礼义之节,民俗士风,非复古昔之旧,迨加入宛西自治以后,匪患平息,民得安居,兴敎育,倡水利,使邓之民气渐苏,民风亦复,然对于婚丧喜庆,已趋俭约,不如往昔,盖人自始死以至终丧,及婚礼纳币,订期亲迎之属,士人多依礼行之,贫民之女,尙未及筓而育於夫家,长乃成婚,各处亦多有之,至居丧作佛事,临葬以鼓乐吹襍剧,以娱死者

  • 文章福州民俗文化丛书之(三)《福州地名》出版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31期  作者:秦文軾 出版时间:2001-06-30
    关键字: 福州民俗文化丛书 福州地名 社会问题 榕城考古略 地名读物

    社会问题:地名不可疏忽。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福州地名》(『福州民俗文化丛书』之三)便是满足了读者考释地名的需求。全书近三十万字,分述鼓楼、台江、仓山、晋安、马尾五区及《榕城考古略》记载今划入闽侯、长乐、连江地域的五百余处地名,既有地名的来由与衍变的史况,又有当地历史遗存及人文本貌,是首部福州地名的读物,充盈乡土气息,令人可读、可查,解疑释惑。全书有几个突出特色:一、释明地名的本称及其演变,引史为证,如《从『茶焙』至茶会村》《得贵巷倪家得贵》等;二、介绍地名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