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秦腔——烙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4期  作者:秦腔戲劇學會  出版时间:1988-06-01
    关键字: 秦腔 戏曲精选 《烙计》

    定个好计,将他害死,这份家产不是我娃的了吗?小丑:待我想来,你头一面给那老头,第二放在锅里用水煮上七八十来滚,给那小家伙,将他双手烫的有肉无皮。媱旦:这叫什么计。小丑:这就叫滚水烙之计。媱旦:好计!好计!待我端去呀。(唱)第一给与老员外「得儿」外,(小生欲接介)看把娃惯的没大没小了。老生:还有!媱旦:哎!第二给与小小定生。老生:我儿向前端饭。(打介)媱旦:员外娃把打了。老生:打了个乃是小事。小丑:姑妈!过来!他娃把打了是个小事,若是

  • 文章故鄕摔泥比赛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32期  作者:歐存德 出版时间:1990-06-10
    关键字: 摔泥 黏土 空气 补丁 比赛

    摔泥的游戏,多数都是八、九岁的小孩,故鄕福州市郊农村,几十年前在物力缺乏的情况之下,村童只好就地取材,挖些黏土,玩弄泥巴,随着各人的爱好,就在屋簷之下,走廊地上,,开始揑出各种人物,除了这种之外就用来做为摔泥比赛玩具了。由于一般村童,好勇争胜的性格,表现在摔泥的游戏里,其比赛方法,非常简单,参加人数只有二个人,首先将黏湿泥土,用手揑了成一个饭碗大的形状,然后参加比赛之人,每一个人右手,托著一个揑好的泥,高高擧起,由上向下往平坦的地上,用力一摔

  • 文章乡故丛谈(三)——补者孔师傅传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57期  作者:高子昂 出版时间:1970-12-02
    关键字: 自顾自 孔师傅 陶器 病逝

    师传,姓孔氏,名祥生,知书识礼,鄱邑莲湖茭溪村人也。其先小康,家道中落,壮走四方,无所遇,反旧居,生计日蹙,遂操其补术,谋食城鄕中,朞月一顾,无间风雨。予识孔师傅也晚,时孔师傅行年五十,言忠信,行笃敬,羣尊称孔师傅而不名。当其肩挑竹担,手摇铁板,施施然自外村来,予每聆其声,辄呼母,补否?孔师傅至矣!母曰请,且属拾以待;而诸姑婶辈闻讯,亦裹至,丐修补。于是孔师傅止于庭院,卸其肩,布其市,俯身察诸陶器之贵贱与阙佚,以定其取舍,评价已,无后言。乃设坐

  • 文章吝嗇的主人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25-26  作者:呉緜衛  出版时间:1977-09-01
    关键字: 吝啬 午餐 饭锅 筷子

    某甲是一位非常吝啬的人,有一天,适一友人来访。时近中午,留客午餐,菜肴虽够用膳,但饭仅煮两。客用完第一后,拟思再添一,然未敢过份靠俗,因而把拿在手中,故意用筷子敲响声,用意在示意主人能否知所招待,但主人假装未闻,后来,客人另想一个办法,把斜向主人问曰:「这块多少钱买来的?」主人情急智生,不曾回答而走入厨房,把空饭锅拿出来,谓客人曰:「与饭锅同时买的,这两件合价廿元。」其实饭锅中已无余饭了。

  • 文章(故鄉飲食)漫談浙寧菜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73期  作者:林德覲  出版时间:1982-12-01
    关键字: 宁波 饮食 菜肴 十大碗 概述

    到像模像样的宁波菜吗?嗜于此道的同鄕同好们谅难以首肯也。依不才浅见认为与调理有关,此间餐厅掌勺者多系台湾小伙子,他们虽师承宁波老师傅,但今日工业社会讲速度,老板关照他们将好的材料尽快「推」出来,试问,快工怎能出细活呢?于是乎,家鄕菜被糟蹋了,被「汚染」了!我是在台湾的宁波菜馆中才吃到挂炉烤鸭的,当年在家鄕那有此鸭呢?还有,四只热盆中不是核桃就是腰菓也许还有肴肉,甚至不甜不咸的莲心蒸火腿,手艺荡然无存!先从十大谈起家鄕愼终追远对祭祀极虔诚,做羹饭时名菜尽出,以报

  • 图片海南·苦丁茶

    出版时间:2011-01-01

  • 文章「杂酒」和「单

    来源期刊:《江津》 第31期  作者:朱翔 出版时间:1983-02-13
    关键字: 杂酒 阳雀花 制酒工艺 竹提

    杂酒」可说是我的故鄕的一项特产,因为离开故鄕三十多年来,不但没有见过,甚至也没有听人谈过。去年在一次同鄕的宴会上,才听到几位年长的鄕长们提起,立刻引起我童年的回忆,也借此机会向年轻一代的同鄕们,介绍我们故鄕的特产——「杂酒」和「单」。「杂酒」,单从字面上讲你就可意会到它的内容,但是,请勿误会它是像鸡尾酒一样由许多种酒的混合物。我想,「杂酒」名称的来源主要在于酿酒的原料,包罗很多,如稻米、高梁、蕃薯、玉米、红豆、绿豆、麦子、小米等五谷杂粮都可以,只有

  • 文章平生大醉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7期  作者:彭善承 出版时间:1980-10-01
    关键字: 永川县 盗匪 除夕 “八大碗” 醉酒

    客人,届时我排除一切公私事务,由城外疏散办公处专程前往参加。保安总队所辖七个中队,共约八百人,席设旧县衙大堂,八人一席,排列大堂内外者近百席。排场浩大,情緖热烈,为平日难逢之尽况。我被邀入坐区司令部各官长所坐大礼堂台上之首席首座。所用菜馐,为四川鄕俗常用之「八大」,大肥大肉,蒸煑居多。会餐开始,邓副司令兼总队长先向我敬酒,一口一杯,泸州大曲,尙觉适口。继之,同桌主任参谋、参谋、副官、书记等诸位官长各分别擧杯敬酒,我亦一一干杯,以表示礼貌。此后,邓副司令起立发命令

  • 文章故鄕憶舊之十三敎九流(三)(續前)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81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1993-03-20
    关键字: 故乡 吹糖人 捏面人 卖拳头

    当然,钉的匠人,不一定是江西籍,但事实都以江西人为多,由于其技艺世代相传,既由江西开始发展,自然会的人多了。钉匠人,工具是一把嵌有碎钻头的钻针,装在拉弓的弓弦上,将磁器的碎片对齐,就其裂缝处两边,用钻钻出一排细孔,在两边孔中钉入黄铜钉子,此钉子扁扁细细的,两端有尖脚,将尖脚嵌入孔内,再用小锤子敲一下,使其固定,然后涂上磁粉做的黏粉,就算完成,钉过的用来并无不便,其钉针也不会脱落,花了少许工钱,免得花钱购买新。民间烧饭煑菜都用铁锅,用久了或是不小心

  • 文章舊時定海的挑擔行當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01期  作者:秀宗 出版时间:2003-12-30
    关键字: 定海 挑担 传统手艺 兑糖

    旧时定海城内穿街走巷做生意的,除了卖馄饨、面结的吃食担外,还有其他挑担做手艺生意的。有补镬的、打箍的、钉的、兑糖的等等。补镬、打箍的以本地人为多,钉、兑糖的多为外地人。那时,居民生活都非常俭朴。质量好的不论大小,或有点裂痕,或裂开,都舍不得丢掉,叫门口钉匠来钉。钉匠扛着工具凳(像磨剪刀凳似的),小抽屉里有小槌子;菱形、很薄,两头有二毫米长的细脚小铜钉;还有像鸡蛋大的一个灰色泥团。讲好价钿后,就操起钉工具,将用线绑牢,在裂缝相对称位置,分别钻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