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石龟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讚李一榮先生的一篇好文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葛智昌  出版时间:1999-09-01
    关键字: 李一荣 无字石碑 乾妈妈

    拜读李先生发表于《海州文献》第二十卷第二期第四十六页的「沭阳四老巷石龟的传说」一文,不禁拍手叫好。先生为「满眼是相思,无说相思处」,独居于沭阳县城,历时约三百年的雄性石龟,解脱了离愁别恨。其实它的「太太」就在海州原西城门里,同样用作一块一米多高的无字碑之砆。终日负重,默默瞠目南向,似有企盼。当地人普遍称其为「干妈妈」。传说是一次洪水冲流而来。与李先生文中所言吻合。因西门地势较东门(即海州钟鼓楼以东)落差很大而置于此,是雌性无疑。海州人多于春节期间

  • 文章想起寧波小時候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67期  作者:袁嗣華 出版时间:1982-06-01
    关键字: 宁波 童年 河祭 圣旨亭 断颈

    石龟上文说到圣旨亭袁家大小院之北方数十公尺处,是老袁家的进士笫,朝南五扇大门,左右分踞巨形狮各一,大门前方左侧,另筑有尺来高的砌平台一方,面绩约为一丈二尺见方,平台四周围竖以空雕栏,中央亦以同样栏分隔为二,都约一尺余高,中隔的两侧台上分别俯伏着巨大石龟各一,石龟背上各驼负着高约八尺宽约四尺厚约八寸之雕框碑一块,在碑底部与背之间,搁有一方座,以固定碑,碑双面都隶刻碑文,一块记载着圣诏之全文,另一块则记载圣旨亭之由来。碑上字蹟班驳,内容无从

  • 文章沭阳四老巷石龟的传说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2期  作者:李一榮  出版时间:1998-06-01
    关键字: 四老巷 沐河 消灾祛病 典史衙门

    江苏省沭阳县城的四老巷南首西侧,有一只长一米多的大石龟,翘首向南,背上驮著一块大碑,是一块无字碑,后毁于七十年代,然而,至今人们还能讲出许多美丽的传说来。传说石龟原是两只,一雌一雄,是淸隆四十一年随黄河决口的洪水爬来的,因有这两只石龟的保佑,县城才没有被洪水淹没,得以幸存。时隔不久,那只雌到城南沭河喝水,顺沭河跑到海州去了。有的说是两只闹别扭,雌生气跑到海州去,再也没回来。人们怕这只石龟跑到海州去找雌,就用一块大碑立在它的背上,鎭住它不让跑掉

  • 文章記湖州潘公橋(續)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11期  作者:潘劍倚 出版时间:1984-11-10
    关键字: 湖州潘公桥 湖州 潘季驯 跨溪大桥 驮碑

    的一声巨响,榫紧合,「合龙告成」。工头算是检囘一条性命,同时两岸和桥顶震起了一片欢声。你认为这是迷信么?并不一定。当苕溪跨溪大桥兴建竣工后,大复公在桥堍,加造了一座石龟驮碑,碑上刻记了前述造桥经过的历史。这应该不是杜撰掐造,也没有必要过神其说,碑上是记载分明,如果你有一天等到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你不妨囘鄕到潘公桥的右侧瞧淸那篇文。这是八股,你必须先多修那些经典,才能辨味看淸,可并不是我那麽随便写写?驮碑的石龟,据父老解说这不是而是神驮,史册有志云

  • 文章板墩甩乌——硬碰硬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52期  作者:貝又臣 出版时间:2012-06-30
    关键字: 石板墩 乌龟 硬碰硬

    板铺的路,平坦而坚硬。一次,有人捉来一只大乌,不小心掉在板路上,「砰」的一声乌被弹得老高,但完好无损。人们戏称为:「板墩甩乌——硬碰硬。」舟山话「板墩甩乌——硬碰硬」,常用于比喻办事情丁是丁,卯是卯,扎扎实实,靠硬。「我与乐师傅凑队十多年来,打心眼里佩服他是一条硬汉,其办事是『板墩甩乌——硬碰硬』,从不弄虚作假。」「侬要梁经理替侬在董事长面前说句好话,把这件事大事化小?甭想!其是一个『板墩甩乌——硬碰硬』的人,办事体从来实事求是,不打

  • 文章庵部落—钟乳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4期  作者:李嘉鑫 出版时间:1999-04-10
    关键字: 钟乳石 洞窟 海底 石灰质

    尽管濒临太平洋,庵依然不乏山林景致,部落后方的海岸山脉便有不少外人不知的美丽景点,钟乳洞就是最好的例子。钟乳在台湾东部与南部山区其实很常见,但是庵的钟乳洞却别具特色。这些特色之一,就是它的成长速度其快无比,传统认为一株钟乳必须耗时千万年始能长成的看法,在这里恐怕会成为笑话,特色之二是它并非眞正的洞窟,而是因为钟乳不断成长附着,因而形成宛如洞穴的情景而已。原来,庵原本位于海底,因为数万年前的地壳板块挤压而浮出海面,导致附近地层含有很多诸如

  • 文章故鄉神遊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81期  作者:王人瑞 出版时间:1987-09-01
    关键字: 石筍桥 龟山 筍江渡 石筍凝烟 风动石

    八、谈笋桥居住在泉州新门外城郊的人,要进城里来,都必须走过一座桥,通常都称它是「浮桥」。而志书上的纪载,则是「通济桥」或「笋桥」。现在我们来谈谈它吧!㈠得名由来晋水是从潘山循泉州西门迂迥而下,流过一个小山丘,曲折自成为一支流,所环绕的小丘,上面隆起三座小山峯,整体观察,外形像状,所以,名为「山」。距离新门城,约一里余路。在山上,古时候曾建了一座露天祭坛,用途是,供泉州知府,晋江知县,每年春秋二祭之用,祭祀风云,雷雨,山川之神,目的在祈求

  • 文章(人文風情)靳水悠悠 往事悠悠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22期  作者:賀小平、劉淑蘭、宋秀閨 出版时间:2013-01-20
    关键字:寻母 在此山 靳江 古石桥 传奇经历

    麻山村。麻山村有一个地名非常有名,那就是在此山,在当地,还流传着一个孝感动天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一只乌母亲生了九个儿子,它们一直在靳江河里快乐的生活着。突然有一天,九只乌发现怎么也找不到母亲了,任凭它们怎么呼喊,母亲都没有回应它们。年幼的儿子们很担心母亲的安危,它们决定踏上征途寻找母亲。一路上,九只乌日夜赶路,风雨无阻,从来没有耽误一天。历经千辛万苦,通过重重障碍,九只乌终于在麻山村的一座大山旁的靳江河里找到了母亲。这便是九寻母的故事,有趣

  • 文章華藏寺記遊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3期  作者:辛丑  出版时间:1973-05-20
    关键字: 华藏寺 张循王墓 道士 绿毛乌龟 张俊

    华藏寺在无锡西鄕,距城三十里,位于埠与杨湾之间,背山面湖,前临锡宜公路,在西门外驱车前往,经河埓口、荣巷、梅园、徐巷、鸡坑、埠,从前人力车约两小时许可达,如果汽车前往,则不到一小时,交通称便,城中很多人雇小汽艇由太湖前往,亦甚方便。华藏寺原是宋高宗敕建张循王墓的香火院,相传当时造墓建寺,费去五万多金,(按张循王(俊)负才气,精骑射,起于绿林,后改行充弓弩手,平抑乱源,击退金兀术,金兵给他打死在长江中的不计其数,因此得到朝廷宠幸,掌握兵权,屡立战功

  • 文章探秘「梧州三寶」成長之路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33期  作者:程嘉欣 出版时间:2011-07-10
    关键字: “梧州三宝” 人工宝石 六堡茶 龟苓膏 特色产业

    文·取自广西官方网站 程嘉欣 提供梧州十三个旅游产品获「广西之宝」称号今年六月,梧州市旅游局发布讯息,广西首届特色旅游品牌评选活动结果公布,梧州六堡茶、苓膏、纸包鸡、自然人工宝等一批梧州旅游产品入选广西特色旅游品牌,获得「广西之宝」称号。去年十月,在自治区旅游局主办的「首届广西特色旅游品牌评选活动」中,全区各地纷纷拿出自己的最优良旅游产品参展。经过自治区各市推荐、初评、专家复评、终评以及网上、手机投票,广西首届特色旅游品牌评选活动结果正式公布,总共有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