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石屋山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怀桑梓

    来源期刊:《魯泗會訊》 第6期  作者:金心源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锦川 陪尾山 泉林 石屋 洙泗文化

    立于培尾豹突泉喷水石上,曾叹「逝者如斯矣,不舍昼夜」,实地鼓励弟子珍惜时光,勤学正道。淸康熙、乾隆均好出游,曾于泉林筑行宫,造龙船(以石材组成可以浮水),十数次的驻驆。乾隆更书立「子在川上处」石碑(龟驮碑),建龙王庙供人膜拜。民国十八年我们的模范国校六年级级任乔东辰老师,曾在暑假陪校队师生五百余人,赴泉林各胜区远足,同学们欢跃无比,返校后更以「泉林旅游记」为题撰写周记,使人永生难忘。按古卞明国之北,有洙水注入泗,此为石屋山(又名伏羲),向西接尧为伏羲

  • 文章六条涧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88期  作者:王洪生 出版时间:2012-02-01
    关键字: 景观 桃源涧 石屋 破龙涧

    上,分布明代以来所刻题词十余处。其中有明万历间画家孙克弘所书「飞寒」。清道光十七年苏州知府王梦麟、常熟知县蓝蔚文、昭文知县金咸等同游题名,光绪十六年江苏布政使杨敬传所书「寒泉古月」,及书法家陶浚宣所书的「桃源涧」等。石屋涧虞北麓维摩寺后腰处,以涧上有巨石突出,因临涧有石屋洞而得名。相传商末太公望(姜尚)避纣曾隐居于此。孟子曰:「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唐陆广微《吴地记》曰:「石室在常熟县海隅(虞以前之名),石室有十所,相传太公避纣居之,常熟去海近

  • 文章的古蹟和名胜㈡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91期  作者:何敏求 出版时间:1993-06-01
    关键字:石屋 蒙顶 云岩 北渔

    名胜类一、丹山石屋 在丹城鎭西北、丹向阳之坡。丹,以南朝梁陶宏景曾炼丹于此得名,腰有石屋,巨石上覆,结构天成,右岩壁下方刻《石屋》二字。口宽五·五米。进深八·三米,内宽三·七米,可容数十人,后壁岩缝中淸泉涓涓,曲折流注,声琤琤如鸣琴筑。骚人、墨客来游者,属文赋诗,代不绝书,谓其《状若穹庐,下垂旁覆,天画神剜,奥如旷如。》惊叹《神工太神奇,构此天然屋。》《石厂(音汉,岩洞之义)天然屋,洪荒孰构之?》据民国《象县志》载,明万历年间,县令倪甫英建禅屋立

  • 文章春遊八首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田廕  出版时间:1993-03-01
    关键字: 春游 云台山 苍松 石屋 除夕 烟花 孔望 诗词作品

    云台宿城尝闻此地是桃源,三面环别有天,日出岚霾凝绮练,风吹花絮漫霞烟。苍松送往潭溪照,石屋迎来鸡犬喧,白发红童容可掬,一杯「云雾」话丰年。港城除夕港城百万浴春晖,彻夜狂欢待岁归,玉馔琼浆香处处,霓裳琴瑟舞飞飞。烟花落地纷纷雨,爆竹朝天阵阵雷,此刻偏知人事异,太平盛世见奇瑰。孔望怀古孔望头望,盐河波不扬,迢迢若泗水,隐隐觉槎航,两千五百岁,夫子登此岗,东海何澹澹,苍梧何泱泱。东海桑田变,苍梧入华章,楼阁凌云起,蓬荜满琳琅。老幼赡终养,丁壮振翱翔,凤歌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