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环境物产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鄢陵簡介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7期  作者:縣台辦 出版时间:2002-01-10
    关键字: 故乡简介 环境物产 发展迅猛 适宜投资

    虎蹄梅、素心梅更是惹人喜爱。原新华社社长穆青不顾严寒曾专程来鄢踏雪赏梅,留赠墨宝。鄢陵蜡梅走进了中南海紫光阁,登上了人民大会堂和美国林肯纪念馆。在中国「二梅」评展中获八项金奖,古桩蜡梅连年夺魁。鄢陵桧柏造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在我国园艺界独树一帜。昆明世博会上,鄢陵花卉夺得1金、2银、12铜的佳绩,为鄢陵赢得了殊荣。鄢陵四八〇〇多名花工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近万名销售人员活跃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尤其是在西部开发的大市场中,到处可以看到鄢陵花农的足迹

  • 文章细说故乡

    来源期刊:《浦東》 第32期  作者:程祥生 出版时间:1983-04-15
    关键字: 浦东地理环境 浦东物产 浦东工业

    左右,也是最佳养鱼宝库,有些地方还产一二斤重的河蚌,里面有珍珠可取,也证明可以发展养珠事业。浦东人口甚多,居地分散甚广,每一村落仅十余户者较多,甚至一二户的也有,不似台湾有数十户甚而数百户者,也可能是当年开垦时所形成。物产以稻米,棉花,大麦,小麦,黄豆等为主,杂粮种类繁多,果树种的不多,瓜类倒不少。池塘甚少养殖高级鱼类,任其自生自灭,十分可惜,由于当时缺少农药,化学肥料亦不多,没有改良品种,农产品收成不够理想,因此男性在十一二岁即去上海谋生,留在本地的不多,去上海

  • 文章垣曲縣目前情況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9期  作者:李如意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垣曲县 地理环境 物产 经济 旅游

    垣曲縣位於山西南部,運城東端,東北與陽城、沁水毗連;北和冀城、絳縣接壤;西與聞喜交界;西南連著夏縣;東鄰河南濟源;南與河南澠池、新安隔黃河相望。全縣國土面積一六二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占九七.二%,耕地面積三九.四萬畝;轄十一個鄕鎭、一八八個行政村、一二七七個自然村;總人口二三.一萬,其中農業人口一六.一萬。垣曲是山區貧困縣。一九九二年被列爲國定貧困縣,二〇〇一年國家重新審定時,因小浪底水庫移民建設各項經濟指標快速增長,掩蓋了我縣貧困的眞實情況,被降爲省定...

  • 文章原始森林阿里山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33期  作者:水祥雲 出版时间:1979-08-01
    关键字: 台湾名胜 阿里山 物产 环境 游览经历

    阿里山位於嘉義縣吳鳳鄕卽阿里山區,山地同胞爲紀念吳鳳,故以名鄕。全鄕叢林環抱,斷崖懸壁,險峻異常,居民多散居坵垤深谷之間,人口不到七千,交通除阿里山鐵道外,多爲羊腸小道,住民除山胞外,多爲林場員工。阿里山原爲大武巒山、尖山、奮起湖山十八座大山的總名,爲日人改名爲鹿林、水山、石山、飯包、對高、塔山、祝山、萬歲等山的統稱。從宣統二年建設登山鐵道之後,阿里山的森林,才大量的開發。山上有三帶不同的森林,爲他地所少見。如山麓是熱帶林,盛產香蕉、樟樹、檳榔。山腹爲溫...

  • 文章(纪事 三、地理)八區雙墩鄉槪述

    来源期刊:《宿遷文獻》 第7期  出版时间:1981-01-01
    关键字: 地理环境 交通 物产 乡贤 名胜古迹

    较疏松,容易破碎。小块如生姜、板栗,大块如不规则之珊瑚礁,亦有重至十余斤者。平原居民,储水困难,自古皆在此沙姜层中凿井汲水飮食,因水中含有矿物杂质,年深日久,居民牙齿多被汚染成黄黑色斑点,而且易蛀蚀、脱落。淤地呈靑黑色,亦称黑土,较低洼。因在湖泊涸后成田,土内仍掺杂有河蚌、螺蛳之碎壳。萤白星散。但表土较厚,亦较岗地肥美。惟与岗地有一共同缺点,雨后或冬、春雪融,泥泞载道,寸步难行。七、物产本鄕纯属农业区,农产分三季成熟。大麦、小麦、巩麦、菜籽、蚕豆、碗豆

  • 文章大埔角素描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1期  作者:郭兆華 出版时间:1974-12-01
    关键字: 回忆故乡 大埔角 地理环境 教育 物产生活

    人。」我生长于石圳、芹彩洋村,世代久居于此,民情纯朴,守望相助,有如世外桃源。全村三百余人,悉是郭姓。现把大埔角地理环境、敎育、物产和衣、食、住、行一般生活情形,描绘于下:我们翻开吾埔地图来看,除了韩江穿过县境心脏地带下流出海,两岸略有一些平原以外,可说十之八九尽属山地丘陵,如果把今日台湾中央山脉来比,我想也差不了多少(现政府决定开发中央山脉,将来它的价値与发展,必然比我们大埔山地之现况为佳),尤其是大埔角,简直是山地之山地。在它的极东处是大产,这里有吾埔颇负盛名

  • 文章(紀事 地理)宿遷縣聚生鄉

    来源期刊:《宿遷文獻》 第6期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行政沿革 地理环境 交通 物产 文化教育

    系民选,由蔡公阳当选,继为江任如先生,胜利后为蔡逸淸。二、地文:㈠地形及土质:本鄕位于龙河、安河之间,地处平原,西部多淤地,稍有碱土,物产较差,双蔡圩附近为沙淤土,地质较肥,东南八、九保为沙地,物产丰富。㈡四季气候、雨量及自然风光:本鄕气候四季分明,春天温和,夏天靑纱帐起时,田间闷热无比,雨量较多,时有雷风暴雨,秋季较凉爽,农作物收毕即为农闲开始,修缮房屋,婚嫁亦于此时举行。㈢道路、交通工具:交通主要干线为宿泗公路,贯穿鄕区而至归仁案,东有鄕道至闸塘,西有鄕

  • 文章惠州屬十縣述往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譚日英  出版时间:1995-12-31
    关键字: 惠阳 地理环境 物产交通 名胜古迹 历史名人

    航海业,居民多务农,民性朴俭,刻苦,耐劳有冒险精神,富民族思想。本县物产以鱼、盐、糖、锡矿、五谷为主;除供本县外,仍有大量出口外销。尤其锡矿、铁矿蕴藏甚丰,可供大量开采。物产食盐,质优冠全国,经销湘、赣、黔、桂各省,鱼虾海产,以运销广州、香港。特产有:淡水沙梨,横沥蔬菜。此外,还有荔枝、柚子、花生油、木材、竹炭等出口,产量甚丰。本县因地理环境关系,海运早通,文风颇盛,民初敎育已普及,县属有省,县及私立中学十余所,国民小学生百余间。县境水陆交通极为便利,公路

  • 文章羅田縣小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期  作者:周仲煊  出版时间:1967-04-01
    关键字: 湖北罗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物产民俗 名人名胜

    二十一万七千余人。物产:全境以农耕生产为主,但因山多田少,产米不丰,不敷全县人口全年食粮之需要,除一部份由邻县输入补充外,每年秋收后田地分种大小麦及其他杂粮,次年春季收获,为靑黄不接时补助主食,此外则幸在山区有左列各种大宗特殊产物,为农村经济繁荣之助。一、黄丝:春季农闲时,以蚕桑为家庭生产副业,自扫蚁经三眠,上簇作茧至下茧,采桑喂蚕,多由妇女工作,缫丝则另有技工,成丝后再由行商收集,或大户自行运往汉口出售,丝有黄白两种,黄多白少。二、皮油:即乌柏树籽,除壳后由搾坊

  • 文章追憶嘉屬首縣—嘉興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9卷 第9期  作者:孫尙志 出版时间:1987-09-10
    关键字: 浙江嘉兴 历史沿革 南湖八景 历史古迹 地理环境 物产 名人

    十区专员,郑器光被俘后,再兼嘉兴县长,最后于敌伪实施淸鄕,撤出游击区后辞职,全身而退,最称幸运。王梓良因赵炽升任专员后继任县长一年后力辞,而由保定二期,曾驻防海北之第五支队长郑器光继任,到任九月于淸鄕期间不幸被俘,迨后脱离归来,再任长兴县长,不及半载日军大擧扫荡苏浙皖边区,穷追之,不幸县印被刼,胞弟监印官遇难,翻山越岭,经广德边境,再由孝丰入天目山浙西行署脱险。虽说官运不济,亦环境恶劣,推展敌后地方行政不易。胜利后则由知名学人靑年党籍之胡云翼出任嘉兴县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