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王阳明学说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大學篇結構新探

    来源期刊:《同安》 第52期  作者:陳慶衍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大学篇 文章结构新解 中庸证明 孟子述说证明 王阳明学说

    朱子所主乃「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2],更说:「朱子错训格物……以尽心知性,为物格知至,要初学便去做生知安行事,如何做得。」[3]认为照朱子的作法,需受命天理,不染人欲的圣人,才能尽心知性知天,才可照他的方式去做,对绝大多数学知利行,困知勉行的人是不合宜的。宋明以来,朱子改本大学随其所集注四书,广泛流传,人心思维,深受朱子改本的影响,既有古本与朱子改本之分,当有正误,如果王阳明所主宜从古本是对的,就宜尽速遏止朱子改本之流传,才易使人人在做人做事

  • 文章陆象山先生事略及其学说槪要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86期  作者:李友桃 出版时间:1976-10-02
    关键字: 陆九渊 学说概要 王阳明 周敦颐 孟子

    至于无讼,相保相爱,闾里熙熙,人心敬向,日以加厚。吏卒亦能相勉以义,视官事为其家事,识者知其为郡,有出于政刑号令之表者矣。越三年卒于官。享年五十四岁,其灵柩运囘金谿原籍,安葬靑田桥山麓。遗文梓刻为象山文集。赐諡文安。㈡学说概要一、心即理:象山先生视:「宇宙内之事,乃自己分内之事,自己分内之事,乃宇宙内之事」,故主张心即理。他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

  • 文章孙文学说与阳明学说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周世輔 出版时间:1981-01-15
    关键字: 孙文学说 王阳明哲学 “知行合一” 思想评述

    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其用心良苦,无如未将「知易行难」之说打破,仍不能鼓励实践,仍无补于世道人心。故在孙文学说第五章云:「阳明『知行合一』之说,即所以勉人为善者也。推其意,彼亦以为『知之非艰,而行之惟艰也』,惟以人之上进,必当努力实行,虽难有所不畏,既知之则当行之,故勉人以为其难,遂倡为『知行合一』之说,曰:「即知即行,知而不行,是为不知。」其勉人为善之心,诚为良苦。无如其说实与眞理背驰,以难为易,勉人以难,实与人性相反。是前之能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祭焉

  • 文章中山先生之心理建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2期  作者:米至仁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字: 孙中山 知难行易学说 王阳明 知行合一 心理建设

    说明求知要付出很高的代价。二、行易 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又说:「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所谓「为」就是行的意思。又说:「夫人岂有不胜为患哉,弗为也。」「行之而不著焉,习之而不察也;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可见孟子也认为行才是容易的。㈣知难行易学说王阳明学说之异同王阳明根据陆象山「心即理」之观点,发明「知行合一」学说,为的是纠正知行的支离,以达到「坐言起行」「即知即行」的目的。其动机在「勉人为行」,未可厚非。不过王阳明所谓「知」是狭义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