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牧民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淺説論語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00期  作者:張榮春 出版时间:1997-03-30
    关键字: 孔子 牧民 人格 信仰

    为政篇—第十五章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季康子,名肥。为鲁国的上卿,当时鲁国公室,大权旁落,季孙氏是执政的权臣。周敬王三十六年,齐师侵鲁,孔子的学生冉求,为季氏宰,帅师卫之,齐师败绩。季孙氏乃派人迎孔子于卫。本章是孔子返鲁之后,季氏向其请教如何牧民的问题。他问孔子说:『要怎样教育民众,才能使他们信仰政府,尊敬他人,忠于所事,大家互相劝勉而达到化民成俗的目的呢?』孔子告诉他说:『政府官员接近

  • 文章牧民和女强人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2期  作者:陳若曦  出版时间:1990-06-01
    关键字: 牧民 少数民族 人物回忆 西藏生活

    久闻藏北草原辽阔,到那曲当日,便央求觉定县长带我们去访问牧民。草原果然壮阔,汽车可以随意驰聘,但却非常贫瘠。远望还绿草如茵,加上野花盛开,如锦似绣;近观便如地衣了,薄薄地勉强遮住地表,活得艰苦强韧,一如草原上的牛羊。牦牛在藏北就比靑海的小了一个尺码,瘦小得多。我们去的德吉鄕三村,一共只有三户牧民,土坯院墙相距咫尺,便于守望相助。每家房顶都竖着一个风车,十字形的叶扇正随风转动。这种风力发电,可供晚上照明并收听无线电广播,但没法看电视。我们随意串门,跨进碰到

  • 文章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對匈奴之戰功略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期  作者:李正合  出版时间:1985-04-01
    关键字: 霍去病 匈奴 战功事略 秦汉时期 游牧民族

    我国在秦汉时期最大的外患,是来自北方的匈奴游牧民族;他们所以构成威胁,是因为过着游牧生活,自小习于骑射,成长后皆为骑士,全民皆兵,他们倚赖马匹增加作战的机动性,再凭优越的作战技术,从事侵略性的掠夺,在中国防御薄弱的边境,施于突击,来去迅速,出没无常,眞是防不胜防。当公元前一四一年,汉景帝崩,太子刘彻继统,是为武帝,武帝即位后,认为诸侯王国已被削弱,帝国内部稳固,在政治上是一个澈底的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推行重农薄赋政策,人民得到长期休养生息机会,已家给户足

  • 文章長城與國防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5期  作者:魏汝霖 出版时间:1989-02-06
    关键字: 长城 国防 游牧民族 秦始皇 秦长城 明长城

    鯀治洪水、築堤堙設防,是為城郭之始。春秋戰國時期,楚、齊、燕、秦、趙、韓、魏等諸侯國,為了互相防禦,開始修築高大的城牆,因為此等城牆很長,與一般方城不同,遂稱之曰「長城」。同時生活于蒙古高原之北方遊牧部落,亦形成了三大民族國。匈奴最强,屢經鬥爭,燕、趙、秦三國,各築長城,作為農耕族與遊牧族之界限。秦始皇統一中國,命蒙恬率大軍北逐匈奴,修築長城,西起臨洮,東至朝鮮,連接燕、趙、秦故長城,遂號稱「萬里長城」。以後漢、隋、唐、金、明各代,都進行增建,以明代修建...

  • 文章阿拉伯Bedouin游牧民族传统文化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28期  作者:陳祖維  出版时间:2014-02-23
    关键字: 贝都因人 Bedouins 游牧民族 基本情况

    阿拉伯Bedu游牧民族,系由Bedouin字体简化而来,原意为「沙漠之居民」,系指居住于阿拉伯沙漠、以色列南部Negev沙漠区及西奈半岛之游牧民族,他们穿着阿拉伯服式样之长袍,骑着骆驼,在大沙漠及流沙中跨步前进。西奈半岛大多数Bedouin游牧民族,系自近代十四至十八世纪由阿拉伯半岛迁入,现已改变其传统之游牧民族生活方式,追求现代文明之生活,惟仍保留原Bedouin之文化,如保有原始男女穿着及头巾等生活方式及传统价值观。西奈半岛之Bedouin游牧民族由

  • 文章(柒、家乡掌故)蒙古草原对绥远旅蒙商的吸引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35期  作者:春子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旅蒙商 牧民 草原环境 甘草根 发菜 砖茶 利息

    北部各旗,张家口—四子土旗等地,归化城—库伦—恰克图,归化城—鸟裹雅苏台—科布多,包头—甘肃—青海,五原—乌镇—鸟不浪口—库伦—恰克图,五原—临河—瞪口—宁夏—甘肃—青海—新疆。[1]将活动范围覆蓋至整个蒙古地区,延伸至欧业大陆。蒙古族长期以来过著「鞍马为家,车帐为室」的游牧生活,[2]居无定所,不停流动。因此旅蒙商要想在蒙古草原发展,必有追随游牧民族的脚踪。旅蒙商也形成与游牧民族对应的特点,即流动性。旅蒙商曾以行商形式出现,他们进行流动贸易,特别是山西

  • 文章(时政论述)一方水土一方人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36期  作者:春子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敕勒川 《水经注》 北魏 牧民 《走西口》

    土地八百主,「鞑靼来,鞑靼去,赶得官家没去处」的童谣,提醒著金人,又有部族再次重复当年完颜阿骨打的故事,蒙古崛起了。唱着「剪刀锋利,朋友如云,手脚麻利,毛绒丰登……」歌谣的牧人,一旦跨上马背,就成了席卷六合摧毁一切的铁骑,大一统帝国的出现,虽然不能完全消弭战争,却也可以带来短暂的和平。张养浩《归田类稿》中曾称道普通牧民「羊合万余,他畜称是,升高而望,弥川互野,若云霞四散。」安定的生活总是能积累令人满意的财富与文明,草原尚灿若云霞的牛羊只是这一事实的小小

  • 文章北匈奴究竟西遷到哪兒去了?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2期  作者:劉伯強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北匈奴 西迁 游牧民族 马背上的民族 匈牙利人

    匈奴是中国地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他们骁勇善战,终日与马为伴,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也许是居无定所的关系,匈奴民族喜欢扩张,喜欢战争,这也是他们的本性。中国古代历史中,总是少不了匈奴的影子,不是以武力对抗,就是与匈奴结盟,尤其以汉代,唐朝这两个历史上强国,与匈奴人的往来最为频繁,于是汉人与匈奴的故事被记载在诗歌、史书和百姓的口头流传中。匈奴人长期以来与中原人民有着经济、文化的联系,自汉武帝数次大规模讨伐匈奴后,匈奴的势力日益衰弱。西元四十八年,匈奴分裂

  • 文章北疆行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9期  作者:卿士達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北疆地区 阿勒泰 喀纳斯 山川风貌 游牧民族文化

    席地而坐,喝着奶茶,听一种三眼草笛的吹奏,亦可随声起舞,其声「鸣鸣」,节奏悦耳,据说能够吹这种乐器的人越来越少了。因为太难学了。他们自认是蒙古人,在成吉思汗西征时路经此地,老弱残疾者留下,相传至今,以成吉思汗为荣。潇洒达观的游牧民族凉秋九月,平地尙称温暖,低洼湿地青草犹存,但山上已积雪,叶落草枯,该是牧民们迁徙的时候了。他们先相好避风近水草的新地方,以户为单位,全家人都骑在马上,以骆驼或犛牛来驼载毡房以及全部家当,老者小者殿后,精壮少年则忽前忽后,顾左盼右,手持

  • 文章(鄕國掌故)呼和浩特乃帝王之鄉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第30卷 第30期  作者:郝云(王宜生提供)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游牧民族 大青山 草原文化 历史传承 民族融合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时任北大副校长)一九六一年来内蒙古考察时撰文,把这次考察的收获称之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当时「大窑文化遗址」还没有发现,就发出了这种感叹。同时道:「内蒙古,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是一个富有诱惑力的地方,因为这里的悠久的历史时期中,一直是游牧民族生活和活动的历史舞台,而这些游牧民族的历史活动又是中国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活动在世界史上也是不能没有他们的篇章。」同时还道:「早在战国时期,大青山南麓、沿黄河北岸的一片原野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