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渔猎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國史前史——商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0期  作者:李敬齋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商代 盘庚迁殷 渔猎生活 正统文化

    相近,故互用。王国维谓:「商之名起于昭明,讫于宋国。盖于宋地终始矣!」就华北地质论,予尝登太行山顶,见有贝壳,知其多古代之海底。又古代黄河,沿太行山北进,屡次改道,遂渐远离太行山。知太行山,逐渐上升。商人活动之区域,皆在太行山迤东黄河下游一带。其他最初当为浅海,渐次变为大湖、大泽,如大陆、雷夏、大野(钜野)、荷泽、孟诸、荥泽。直至秦汉之际,刘邦、彭越等,皆起于这些大泽中。足见商之祖先,由渤海迁此,为延续其渔猎生活。作者(李敬斋先生曾任大学校长)自云对地

  • 文章魚熟——故鄉瑣憶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卷 第3期  作者:鄭祥鼎 出版时间:1985-08-15
    关键字: 鱼熟 瓯海海域 渔猎方式 人物回忆

    在浙甌一帶農村,每逢稻熟收割,俗稱稻熟;「熟」字還含有祝福豐收的意思,卽稻穀成熟又慶豐收。「魚熟」這個詞,也同樣含有它的意義,就是表示,漁家在魚汎時期,漁獲量豐收,每每滿載而歸,生意熱閙,漁家固高興非常,消費者也得沾光,自然快意·我想,「魚熟」這個名稱,在漁業社會當充耳常聞,應該不會陌生。本文所稱「魚熟」,來自故鄉黃華關漁撈人家所慣用的稱呼;而且魚熟的對象,不是泛指一般魚物,祇有兩種特定對象——鯧魚與白魚。這個魚熟的背景來歷如何,讓我細說從頭。我們知道,...

  • 文章東北的赫哲族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陳嘉驥 出版时间:1978-05-01
    关键字: 赫哲族 萨满敎 渔猎为生 东北地区 少数民族

    赫哲族在古文献中,正式的全称是黑斤赫哲族,这是在东北少数民族中通古斯族系中,最不开化的一种。淸朝时对犯罪者远戌,汉人多发配去新疆,满人则泰半送到吉林黑龙江一带,给赫哲族作奴隶。该族是以渔猎为生的少数民族,其所着衣裤以至靴袜,全部系以名叫大抹哈鱼的鱼皮制成,因此,也就被一些人称作「鱼皮鞑子」。这些衣鱼皮者,多半散居于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三条大江交会区域的桦川、富锦、同江、抚远等县份的山谷溪流两岸附近地区。这一带在淸朝时属吉林省的依兰道管辖,抗战胜利后

  • 文章憶揚州(續集)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28期  作者:周秋如 出版时间:1984-04-10
    关键字: 木偶戏 老龙王做寿 猪八戒招亲 打赏 渔猎

    摇摇晃晃的上台,两人唱些侉侉调,孙悟空看了无奈,揹着他而下。这时小戏台上又出现了拿着布袋的酒鬼瘌子,因时间不早了,散的人也不少,小焦大概只收了二三百文也不收了,老侉收了钱,收拾器具,卷起布幔,向大家一揖,笑嘻嘻的挑起担子往别处去了。四一、湖滨渔猎(上)人类自发明了网罟弓矢,以取食鱼介禽兽,迄今已千万年矣,虽历史已进步至工业时代,奈人类尙未能以化学维生,仍需以天然生物为食,因之渔猎时代虽逝,渔猎之事,终未能止。吾扬邵伯湖中的鱼介水禽,多如恒沙,沿湖渔民猎户终年以此

  • 文章龍王蕩之變遷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朱春哲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龙王荡 盐滩 日寇入侵 海水决堤 渔猎砍柴 地方武装

    当地居民选择在高地、圩头、河边零星分散安下家来,大都以砍柴、渔猎为生。龙王荡的北半部,地势较高,开垦少许荒地,种上庄稼、人种天收,在没有雨涝灾害的情况下也多少收一点粮食,遇有灾害,常常失收,食不果腹,只有逃荒一条路可走。过去有民谣说:「龙王荡,龙王荡,年年夏秋翻白浪,大家小户无生计,携儿带女去逃荒」。龙王荡的南半部,芦柴生长多,砍下的芦柴,无法运出去,当时既无道路,又无运输工具,只能在有水的时候,把芦柴打成捆,由水里拖到五图河岸。当时的五图河虽是一条小河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