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洞穴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秋高蟹肥憶射陽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6期  作者:周雲海 出版时间:1978-12-10
    关键字: 螃蟹 蟹肥 洞穴 吃法

    的伪造台币案的一部份——整綑的伪币获知,螃蟹的家,就是浅灰岩石里。螃蟹进出洞穴时,所谓横行霸道,毫无顾忌,先用两螯作尖兵,再用两侧前脚作扫雷,继则七手八脚,忙乱不堪。射阳打簖捕蟹人家,了解螃蟹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喜爱灯光,就在湖畔或河堤,原筑簖墙,并广布蟹篓,点燃马灯,在黑夜里照射得光耀灿烂,螃蟹在烈日下已苦呆洞穴里漫长的时刻,现在入夜气候凉爽,可以结伴遨游,大伙齐向有光亮的「水上乐园」出发,因此螃蟹们一个个乘兴而往,也就一个个被擒无法脱身,天亮前捕蟹的朋友

  • 文章史文掌故話瑶琳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12期  作者:疾夫 出版时间:1994-12-10
    关键字: 瑶琳 瑶琳仙境 洞穴之冠 地志

    ●地质形成与地理位置瑶琳仙境,又叫瑶琳洞,它与福建的玉华洞、桂林的芦笛洞、北京的石花洞,号称四大熔岩洞穴。瑶琳仙境的景观,被认为四大洞穴之冠。除了北京的石花洞之外,瑶琳也和其他两大洞穴一样,都是由于喀斯特(Ka-rst)地形才会有此特别的大自然景观;以地质而言,华南地区最易出现。瑶琳仙境位于桐庐县南鄕洞前村的骆驼山下,离杭州约九十公里,从杭州乘车沿着紧临钱塘江、富春江的公路溯江而上,在桐庐县治对岸著名风景区的桐君山附近过桥,再沿天目溪而行,约二十三

  • 文章佛爷洞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28期  作者:武瑞華 出版时间:2004-12-01
    关键字: 佛爷洞 洞穴 二郎 沙乎子村

    从沙孚子西山盘曲而上,大片天然柏桦林似乎要让你迷失方向,再三寻找,一条隐蔽的通往佛爷洞的羊肠小道在郁郁葱葱中显现。佛爷洞是凉城县蛮汗山区的旅游景点之一,佛爷洞所在之山,怪石林立,直耸云天,石缝间枝繁叶茂,奇花异彩,周围翠色朦胧,似若仙境。通过羊肠小道,『佛爷洞』三字映入眼廉,佛爷洞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添了这山的风景。奇妙的大自然,煞费心机,巧妙的打造了这特异的洞穴。穴内一尊佛爷,形像逼真,充满灵气,四壁结构如一房间,壁面光滑无雕丽之迹。佛像左侧

  • 文章中原最古老的文化遺產憶安陽舊石器時代遺址的調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8期  作者:石璋如 出版时间:1969-10-01
    关键字: 安阳 旧石器时代 北楼顶遗址 洞穴遗址

    民国二十三年十月三日,国立中央研究院,安阳殷虚发掘团,在安阳洹北侯家庄西北冈开始发掘,这是西北冈的第一次发掘,但在安阳发掘的次列上说乃是殷虚的第十次发掘。开工后十二天,十月十五日,为侯家庄的庙会,演戏三天。发掘的工人大都为侯家庄的人士,他们忙着过会,无心工作,在演戏期间外边来看热闹的客人一定很多。他们如果都来参观工作地,必然会影响到工作的情緖和秩序,于是商定停工数日。在停工期间,并草拟了一个调査计划,目标是调査安阳的旧石器时代的洞穴遗址。此次发掘的目标

  • 文章北美洲漫遊散記㈤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68期  作者:行之 出版时间:1982-07-01
    关键字: 旅游 罗来洞穴 景观 威廉斯堡 大使馆

    续上期)四、自维吉尼亚北走纽约州我们在美东的游程,是次儿、媳与在洛杉矶工作曾在东部居留过六年的长儿、媳双方在电话中商量央定的。计划是我们游华府后接着游览维吉尼亚州「雪南多亚谷」的「罗来洞穴」。再游马利兰州首府「爱那波里斯」及设在该地的美国海军官校,然后北走纽约州。我们依此游程先游「罗来洞穴」。惟在出游之前,宜先略谈美国大陆那种自然地理上所形成的「洞穴」的大概:据资料记述,美国各州有大小不同的约六千个以上自然形成的洞穴,惟其中多数虽已经探勘发现其存在而尙

  • 文章首届国际洞穴单绳技术赛在水城举行

    来源期刊:《黔靈報導》 第13期  作者:封培定 出版时间:1997-01-15
    关键字: 垂直探洞技术 SRT 洞穴资源 天生桥

    四月四日首届国际洞穴单绳技术比赛,在贵州水城天生桥举行。中科院、国际奥会执委何振梁、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主席刘东升特致贺词。前来参观的省内外佳宾和身着鲜艳民族服饰的小花苗群众共约数万人,均目睹了这惊心动魄的比赛。结果,罗马尼亚队员维奥列尔·巴尔塔列图和图多尔·巴尔塔,分获第一、二名,中国队员陈晓平获第三名。洞穴单绳技术又称垂直探洞技术,简称SRT。因其安全、轻便,是洞穴探险和科学考察的先进技术,在国外已早普及,被称为下登山技术。我国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使用SRT

  • 文章干越紀聞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70期  作者:顧庭銘 出版时间:2000-01-10
    关键字: 干越民族 武夷山洞穴 崖墓遗址 干越历史 考古研究 墓葬风俗

    形如龙虎、尖笋、僧尼、蛾眉、狮子、琵琶、铁柱等;诸崖之妙形如三教、仙女、观水、云肩、奕棋等,均令人叹为观止。在这些峭壁崖壑洞穴中,迄今仍保留着不少神祕的崖墓遗址,近年经当地文史学者考证,确定崖墓主人即是古代干越族。在百越大家庭中,确有干越这支民族存在。太平御览州郡部十六饶州,引韦昭汉书注:「干越,今余干(汗)县越之别名」。汉书地理志豫章郡余汗县,应邵曰:「汗音干」。余干县志载,今县内尙有干越渡、干越亭、干越八景及蛮王墓等遗迹。汉余汗县大体包括今日余千、贵溪

  • 文章瀋陽首次發現新石器時期古墓葬群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傅仁義 孟祥棣 出版时间:1995-03-01
    关键字: 沈阳 新石器时期 古墓葬群 石铲 金牛山人洞穴遗址

    经市考古工作者现场考古调查,确认此处为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古墓葬羣,该石铲即出于古墓葬之中。在沈阳地区发现新石器时期的古墓葬羣,在沈阳历史上尚属首例。通过对该石铲的初步鉴定,有关专家认为这件珍贵的出土文物,与辽宁东部山区考古学文化早期类型有着密切的联击,故有不可估量的考古价值。此前该沈阳日报于一九九四年十月十三日曾载:金牛山人洞穴遗址又有重大发现:二、三十万年前的古动物化石出土被列为辽宁省三大考古发现之一的营口金牛山人洞穴遗址,最近又有重大发现;距今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