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治水传说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民生于禹禹生于蜀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4期  作者:仲眉 出版时间:1967-02-01
    关键字: 来源考证 人物生平 治水传说

    的涂山,毋宁借来证明汶川的涂禹山,还觉较有力量。尙书益稷篇说:「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看来禹像是受命治水之前,就娶于涂山而生启了。但通鉴外记说:「禹娶于涂山之女生子启,南巡狩,会诸侯于涂山;如是则娶而生子,生子而后南巡,而后会诸侯。」如是则禹娶妻生子,都在治水之后,似不合尙书之说。再说寿春比巴县距汶川更远若干倍,前者不成理由,后者更不合道理了。■的一个好根据。何况禹的祖先昌意,已有娶于蜀山氏之女的传说。或者蜀山氏就是

  • 文章台駘祠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2期  作者:呂耀忠  出版时间:1998-07-01
    关键字: 台骀祠 治水故事 民间传说

    地方官。台骀死后其历史功绩流传后世。春秋时代郑国政治家子产推崇台骀为“汾神”、“雨师”。后晋天福年间(公元九三六年)追封为昌宁公,宋代追谥灵感元应公,赐号宣济元外郎。当年台骀来到汾河上游地区治水,娶当地女为妻,长期定居。人们把他确定河道的地方取名“定河”。至今,当地尙有定河村是爷爷(台骀),阳房村是奶奶(台骀妻)的传说。台骀夫妇去世后,合葬于定河村边。如今古墓虽已不复存在,但其英灵永存,名垂史册,人们立祠庙祭祀。庙中东侧至今矗立古碑一座,立于一二〇八年(金泰

  • 文章禹迹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9期  作者:越風 出版时间:1999-09-10
    关键字: 治水 遗迹 历史传说

    的流动天性、堵,甚至激怒了洪水使之变得更为狂暴。鲧因此被判死罪。鲧临死,怀着慈悲的心情仰天长叹了一声,便死在东方的羽山顶上。于是大禹出现了。洪水泛滥的汪洋之中站起了一位获得成功的治水英雄。禹是鲧的儿子。历史似乎确实无疑地肯定了这一点,但纷纭的传说却将大禹的出生地点一会儿安排在四川古泉县石纽村,一会儿又说在大西北的甘肃。更有甚者,一说禹的母亲呑神珠而生大禹,一说鲧死后三年不腐,剖腹而生大禹。前者意在认定大禹治水受命于天,大禹治水的成功有着神明的相助。而我们似乎

  • 文章公务员的千古楷模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0期  作者:林滿秋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大禹治水 千古楷模 传说 故事 敬业精神

    在中国尧时代,洪水氾滥,淹没农田、房舍,冲走牛羊、家财,使人民痛苦不堪。派鲧去治水,鲧用围堵的方式,与洪水奋斗了很多年,最后还是失败。于是,舜又派鲧的儿子大禹去治水。“洪水是挡不了的,把水挡起来就像把猛兽关在家里,它能不吃人吗?所以,我们必须把猛兽赶走!”大禹和同伴热烈讨论,最后决定用疏导的方式来治理洪水。他为了治水,远离家门,有时上山勘察地形,有时沿着河察看水质,饱受风吹日晒,却从来不叫苦。他还曾经三过家门,都无暇进去探望。与洪水博斗了十三年之后,大禹

  • 文章大禹渡地名考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張亦農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大禹渡 历史考证 大禹治水 神话传说

    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址,出土有灰陶片、蚌壳等。从禹门口向北过中条山,地方志记载以及清凉寺墓地发掘报吿认定,是一条古驮运道,遗迹尙存,通往解州东胡村。上述四处遗址,历史就是一条经中条山往南过禹门口(芮城境内)、清凉寺到大禹渡的南北古道,这是帝尧时已经开通,并成为向黄河以南运盐和南北交流的常用古道。传说大禹治水也选择了这一古道。《尙书·益稷》载:「禹曰:『予乘四载,随山刊木』」;《尙书正义》曰:「将欲治水,随行山林,斩木通道」;郑玄云:「必随州中之山而登之,除木为道

  • 文章万寿宮通志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01期  作者:金桂馨 出版时间:1980-07-04
    关键字: 万寿宫通志 许逊 治水降龙 传说故事 功绩简介

    清金桂馨古君子得志。則澤加于民。立德。立功。立言。有三途之不朽。鄕先生旣沒。而祭之于社。曰聖。曰僊。曰佛。歷萬劫以常存。是以參兩靑詞翰林。垂爲故實。泰壹黃冶神僊。列于藝文。挹浮邱而拍洪崖。句傳僊伯。拜木公而揖金母。諺解留侯。聃耳老人。騎牛捶函關之策。鬚王太子。控鶴吹緱嶺之笙。雖五千言道德流傳,不說飛昇于百日。而十七銘鑑盤儆惕。久聞拜受乎丹書。況虖利濟溥于雷封。愛人以德。凈明垂爲風敎。移孝作忠。鐵柱千尋。江右之蛟螭永靖。金丹九轉。淮南之雞犬皆僊。神如水在地...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