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沉家门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沈家门开港六百周年赋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37期  作者:閻受鵬 出版时间:2009-12-31
    关键字: 家门 开港 周年纪念 诗赋

    惟西元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八日,农历己丑年十月初二,适逢沈家门开港六百周年庆典,十甲沧桑,万象更新。数点港史脚步,赞美港城风韵,揄扬先辈开港之功,激励后生兴港之情。赋曰:龙虎两山,镇守海门;东西双桥,影炜龙宫;港中千舟,驾御长风。夫沈家门港,揽山海之俊彩芬芗,兼人文之源远流长。先民聚斯,始于晋唐。海上丝路,千古留芳。来去番船,皆泊此港。鉴真过境,六渡东瀛;郑和出港,七下西洋。呜呼!倭寇犯境,明廷海禁。永乐七年,立寨开港。戚将受命,秣马厉兵。艨艟秉钺,铁火

  • 文章天文大潮倒灌沈家门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88期  作者:王蘭生 出版时间:2001-10-25
    关键字: 家门 天文大潮 倒灌 滨港路

    今年八月二十日(农历辛巳年七月初二),沈家门出现今年最高天文大潮,夜十时三十分,超过警戒水位〇·〇一八米。一些低洼地段海水倒灌。据当地一些市民反映,往年只有农历八月十六,才会偶而遇到此类大潮,七月初二出现这样高的潮位,实属罕见。晚九时左右,上涨的潮水漫上了沈家门渡轮码头,距滨港路防汎墙的最高点约五十厘米。九时十五分左右,港边两艘渔船因后锚打得不牢,冲垮了岸边的两家夜排档。兴建路、小西湖、荷外的低洼地带也有海水倒灌现像出现。晚十时,海洋面已超过滨港路面,人

  • 文章家门举行开港六〇〇周年盛大庆典巡游活动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37期  作者:張海晨 出版时间:2009-12-31
    关键字: 家门 周年庆典 巡游活动 渔港秀 开幕式

    十一月十八日下午二点半,我国著名十里渔港的沈家门滨港路上彩旗飘扬、锣鼓喧天、载歌载舞,热闹非凡,由普陀区政府主办的庆祝沈家门渔港开港六〇〇周年大型巡游活动隆重在这里举行,十里渔港成为欢乐的海洋。舟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黎明宣布庆典开幕。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赵利民致辞。舟山市各级领导均出席了开幕式。据了解,本次盛大庆港巡游中的祭海、水寨故事、海上丝路、渔具展示、渔家服饰、渔都街市等九个主题方阵,展现了渔港悠久历史和特独风情,表达了海岛渔民祈求

  • 文章家门地名考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57期  作者:謝永根 出版时间:1996-06-20
    关键字: 家门 地名 考证 “中国渔都” 传说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家门,号称「中国渔都」,许多人都相当熟悉。但其地名由来却很少人知道,对其历史变迁,很多人也不甚了解。过去人们对沈家门地名来历传说很多。一说古时有位大臣沈国公,善看风水,游途中见这里东山似靑龙卧盘,西山犹白虎伏踞,两山锁港,雄峙海门,于是奏准皇上赐地造坟,坟联「靑龙卧鎭沈家地,白虎伏视东海门」,沈家门由此得名;一说古时余姚三北有个姓沈的官宦后裔来此经商,广有产业盛名,在长地庄(现鎭西部)筑起海塘,过往船只可在塘门内停泊避风,人们便称其地为沈家门;一说

  • 文章家门天后宫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88期  作者:魚門 出版时间:2001-10-25
    关键字: 家门 天后宫 妈祖 《定海厅志》 普陀人民医院

    关于妈祖和天后,我国沿海一带民间传说很多很广。在沈家门一带地方盛传她前身是个渔家姑娘,公元九六〇年生于福建莆田湄州姓林。因生下后从不啼哭,所以给她起名「默」。长在海边的默娘水性很好,她常去救助海上遇难商船、渔民。默娘又懂天象,因此天气预报常常十报九准,鄕亲们都信服爱戴她,把她叫做「神女」。林姑娘长到二十岁还不想出嫁,一心救助水上难民,有一次救人时,不幸遇难,年仅二十八岁。鄕亲们不愿承认「神女」默娘死去,便说「羽化升天」了,还编出了许多故事,修祠堂建神庙

  • 文章家门台胞接待站的故事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82期  作者:孟阿榮 郭軍明 謝國平  出版时间:2000-10-20
    关键字: 家门 台胞接待站 相思树 《咏双松》 刘铃木 乡情

    家门,全国著名渔港,又是天然避风良港。每当渔汛期和台风季节,数以百计的台轮都到港里避风;补给、治病。座落在此的沈家门台湾渔民接待站总千方百计为台胞服务,时刻为台胞排扰解难。凡是到过这里的台湾渔民,总亲切地说:「那眞是我们的『娘家』啊!」「相思树」寄相思「手植两株松,同胞情谊浓。双松留祖国,一舶去台澎。治病眞温暖,关怀似弟兄。临行频洒泪,天亦雨濛濛。」走进沈家门台湾渔民接待站,两棵苍翠欲滴的青松,精神抖擞地挺立门前,格外引人注目,在树一块石碑上镌着这么

  • 文章乙酉還鄉雜誌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36期  作者:行舟 出版时间:2005-07-10
    关键字: 还乡 杂志 公私事务 杭州 桃花岛 家门

    以下行经的试剑亭、桃花潭、神雕石、积翠亭等处两旁建有多栋专供游客住宿的小木屋,环境清幽,确是休闲憩息的好地方,可惜我们急于赶船,没有时间逐一参观了。回到入口处停车场,仍搭原车去来时的客运码头,正好搭上三时开行的沈家门班船。回程坐的是客轮,船体大设备也较好,上舱贵宾室中有大型沙发坐椅,还可泡茶煮咖啡和服务小姐聊天。客轮行驶较慢,历四十余分钟才到墩头轮埠,足较去程快艇多化一倍时间。张先生已预先召来普陀区台办王主任的坐车在码头等候,吿知今晚将由王主任在沈家门招待

  • 文章舟山本島中部告別『山路十八彎』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95期  作者:徐宏光 出版时间:2002-12-30
    关键字: 舟山 公路工程 “东湾至皋泄” “北蝉至展茅” “塔岭至家门

    二〇〇二年十月一日,舟山本岛东湾至皋泄、北蝉至展茅、塔岭至沈家门公路正式通车。从此,舟山本岛中部吿别「山路十八弯」的历史。东湾至皋泄公路工程起于城区外环线,穿越东皋岭隧道,沿白泉鎭皋泄村至弄口王村,与定西线处相接,路线全长三·五三一公里,工程自二〇〇〇年十月二十九日开工。其中,东皋岭隧道长一千一百米、宽十二米、高五米,是舟市目前最长的隧道,实际总投资达五千六百万元。该工程是「七三省道」定海至西码头,舟山本岛中部快速通道的组成部分。今后,皋泄人穿过隧道

  • 文章家门鎭滨港路今昔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82期  作者:王蘭生  出版时间:2000-10-20
    关键字: 家门 镇滨港路 今昔 沿港马路 “小上海外滩” “中国舟山第一路”

    海山叠叠衬红霞,茅屋村村绕白沙。趁市船归潮有信,落帆风好水生花。蓼芦烟软藏渔户;杨柳阴浓护酒家。贾利及时夸富有,只因鱼米胜桑麻。一百多年前晩清文学家刘慈孚的一首七律《沈家门》,将人们带进了久负盛名的沈家门渔港,从而最早开启了沈家门滨港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历史。因为没有一九三二年建鎭后全国著名渔港、世界三大群众渔港沈家门的逐步发展,也就没有滨港路的兴修和扩建,沈家门也就没有繁华兴旺的今天。沈家门鎭和滨港路就是这样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滨港路东起半升洞,西至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