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汉语文化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兩岸〝語別〞零星談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8期  作者:婁玉舟 出版时间:1993-01-16
    关键字: 汉语精粹 语言魅力 方言探究 汉语文化 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

    语别〞者,用语差别之谓也。语言这东西,虽然相对稳定,但到底也会发展变化。所以天底下写数字的人中,讲方言的就不少。什么粤语、闽语、吴语…五花八门。为交谈方便,讲汉语的人,逐渐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以现代经典白话文为语法规范,形成了一种共同语。这共同语在大陆叫〝普通话〞,在台湾,叫〝国语〞,反正说得是一回事。正象对这〝一回事〞,两岸的叫法就有不同一样,平常在语言使用中,两岸之间的确存在着些微的差别。现就个人既知,指出一二,庶几会对两岸间

  • 文章孔子學院在非洲桃李芳菲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5卷 第6期  作者:宋盈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非洲 孔子学院 汉语教学 中国文化

    共举办了一六五个长短期汉语培训班;在招生方面,喀麦隆的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内大孔子学院和和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等已拥有注册学员三〇〇多人。不同国家因地制宜地处非洲不同地域的这些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还根据所在国文化特性和自身情况,各展所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汉语教学和文化活动。针对埃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中国游客日益增多的情况,埃及的孔子学院专门编写了汉语导游教材;内大和雅温得第二大学的孔子学院成立了汉语俱乐部,让会说汉语的当地人有了交流提高的固定

  • 文章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3期  作者:車輪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礼义廉耻 汉文汉语

    排斥了中华文化,过去国民教育,有生活伦理,公民课程,九年一贯课程精简后,国民教育缺德,重视智育;德育,群育被忽略,愈来愈多的孩子,不会为别人设身处地着想,让学生只有性格,没有品格,为著去中国化,把中国通史取消了,取而代之是台湾史,细分音乐史、宗教史,支离破碎,不成体统。而国文课本分量越编越少,而且列为共同科目,盖共同科目之称,是针对专业课而言,照此区分,显出专业科目的重要性,共同科目便沦为大锅饭。现在全世界发生学习汉文汉语的热潮,美国有的学校列为必修课

  • 文章談漢魂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一平 出版时间:1993-04-01
    关键字: 汉文化 汉魂 中华民族 汉语 汉字

    編者按:本文作者一平先生,係南陽醫聖祠張仲景先生紀念館館長,爲人謙和,談吐風雅,對仲景先生事跡之硏究與宣導,不遺餘力。

  • 文章英文的「I」(我)中文怎麼翻譯?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96期  出版时间:2012-11-25
    关键字: 英文 汉语 翻译 中华文化 幽默笑话

    有一个老外为了学好汉语,不远千里,来到中国,拜师于一位国学教授门下。有一天老外想挑一个简单词汇学习,便向老师请教英语「I」在汉语中应该如何说。老师解释道:中国是一个官本位国家,当你处在不同的级别、地位「I」也有不同的变化,就像你们英语中的形容词有原级、比较级、最高级一样。比如,你刚来中国,没有地位,对普通人可以说:「我、咱、俺、余、吾、予、侬、某、咱家、洒家、俺咱、本人、个人、人家、吾侬、我侬。」如果见到老师、长辈和上级,则应该说:「区区、仆、鄙、愚、走

  • 文章明代遼陽的朝鮮留學生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1卷 第3、4期  作者:竇福海 王成科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辽阳 明朝 朝鲜留学生 汉语 文化教育

    明朝统一东北后,由于统治者的重视,辽东地方文化教育事业恢复发展得很快,文风逐渐兴盛。当时的朝鲜曾经多次派遣留学生到辽阳,向一些学者请教、学习,为中朝两国文化交流史留下了一段佳话。明宣德八年(一四三三),朝鲜向明朝政府提出,要求「遣子弟诣北京或辽东乡学读书」,明廷却以「山川修远,气候不同,子弟之来恐不能久安客外」为由,婉然拒之。但朝鲜深感本国「能通汉语者少」,仍于翌年(一四三四)派遣李边、何某某两人到辽东学习汉语。李、何二人至辽阳后,遂到辽东都司儒学向暂署

  • 文章溫州話是唐宋時的國語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9卷 第1期  作者:沈克成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温州话 汉语 方言 文化遗产

    温州话的雏形应该形成于唐宋,温州话的定型和成熟,应该是在宋季,特别是北宋灭亡时,宋高宗南逃,大量士族豪门大庄园主携家带口来到浙南大地,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汉族文明,而且把唐宋音带到这里,跟土著杂交后,形成了现在的温州话。

  • 文章郭毅之發明「直查字典」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9期  作者:程榕寧 出版时间:1978-09-25
    关键字: 中华文化 对外交流 郭毅之 汉语字典

    郭毅之敎授信心十足的谈悠久精深的中国文化。他知道,中国文化对外国人本来就有吸引力,只要介绍得当,轻轻松松的能使外国人入迷。果然不出他意料,外国学生眞的听动了心,热衷于一笔一划的学写中国字,张口学舌的学讲中国话。帮助初学者査字典不过,他们总是愁眉苦脸的捧着中文字典,要他代査。在一个中国字中认部首,被他们形容是走迷魂阵或是猜字谜;有时候,认错了部首,遍査无着,好没趣味。这是十五年前,部毅之敎授在非洲萨伊国立大学、师范学院敎书时深感苦恼的。在外国学生叫嚷

  • 文章温州话风雅篇(2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5卷 第2期  作者:張乘健  出版时间:2009-04-01
    关键字: 温州话 方言 古代汉语 女子称呼 文化伦理

    劳力济力戮力最原始的文化是劳动者创造的,因为原始时代尚没有社会分工,人人都是劳动者。传说中的神农氏、伏羲氏、尧、舜、禹背后人奉为「圣人」,但他们出没于莽野山泽,奔波于霜雪风雨,难以想像的辛劳,都是伟大的劳动者。原始的文字作为古文化的载体也就带着强烈的劳动者的意识与观念,温州话承继并维系著原始的古汉语的语韵与文风,显示著劳动者的意识与观念。温州话时常听见的一句话是:「劳力兑伙食。」不仅是以踏三轮车谋生的工人这样说,就是收入不菲的工程师之类的高级知识分子

  • 文章《青田話常用詞匯》後記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06期  作者:詹海峰 出版时间:2009-06-01
    关键字: 青田话常用词汇 后记 青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田方言 汉语特点

    雀跃的消息,青田县委、县政府,把我们的母语「青田话」等廿七种项目列为「青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青田话列为第一。当时,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大叫:「总算重视青田话了。」于是,我把旧稿拿出来重新审视一次,并在同年七月十三日擕稿回青田后,马上请王经纬老先生和廖则彬先生帮我筛选、编辑和校正,然后交付出版社付梓问世。方言字一般人看了不认识,总以为是写方言的人自己臆造的。其实我们的文字,到现在还存世的,大槪有五万多字。因为一般使用文字的人没有深入去硏究,所以把大部分的汉字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