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汉字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華語的國際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3期  作者:黎世芬 出版时间:1969-05-01
    关键字: 国语 汉字 方言 文化

    最具代表性,便自然而然形成为标准的华语。由于它吸收的方言成份较多,每一种被吸收方言使用地区的人,对这种具新的代表性的普通语,都感觉得熟悉而且能接受,于是,它便变成了曾被吸收过的一切方言使用地区的人的通用语,标准语,它兼容并蓄,它也就扩大发展。汉字不仅为全中国人所采用,也为相邻的民族所采用。如韩国、日本、越南,由于文字的采用,日本语、朝鲜语和越南语都或多或少地有中国语的掺入。而蒙古、新疆和西藏这种情形并不显著。特别蒙古人一度入中国,可是,蒙古和整个中国,在语言

  • 文章中國文字容易教學論的正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周樹聲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汉字 教学 中国文化

    周樹聲遺著近見蕭瑜教授發表其所著「中國文字容易教學的怪論」一文,拜讀以後,至深欽佩,其自謙曰怪論,實則非怪,乃蕭氏積若干年教授歐美人學習中文之經驗,親身體會而得,發前人之所未發,而聞之者亦從所未聞,斯爲怪耳。歷來一般人尤其歐美人皆認爲學中文最難,遂望而却步,經蕭氏創中文易學之說,鼓勵其向學之心,因而隨之求學者愈衆,且蕭氏所謂中文易教易學,亦自有其確切根據,乃爲人所信從,觀其一則曰,「中國話沒有動詞語尾無謂的變化。沒有性別。沒有複數。沒有冠詞。乾乾淨淨、簡...

  • 文章六三年來一紫忱——雲樓書學記問之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4期  作者:陳祚龍 出版时间:1974-04-25
    关键字: 书法 汉字 画家 陈祚龙 读后感

    有「六千年」的历史,而以汉族表意文字所衍化的中华「书」学,我恐怕它也少不了有着同样悠长的历史!不过,我们无妨费神留意:至少时到汉代,古人以手去写汉字的「学问」—「书」学,实际也跟他们以手去作图画的「学问」—「画」学一样,主要因其具有相当的「美术性能」,竟经汉人一槪视为「小道」。换言之,古人自幼发蒙识字之后,随行练字习书,其最初与最主要的志趣,什九无非是在求可由「连句」而成「文」以传情言理,一俟各自所写的「方块」—汉字与所作的「文」章,既「中看」、又「可读」,各个

  • 文章中州文化之旅——汝颍為天下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3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2004-07-01
    关键字: 淮阳 文物古迹 甲骨文 《说文解字》 汉字

    鄞縣張其昀(曉峰先生)在其所著遠古史中說「中華文化發源於黃淮平原,因有『汝、潁為天下先』的名言」。華人遠祖太昊伏羲氏,即以河南省淮陽為都城。伏羲氏在當地被尊為「人祖爺」,陵墓亦在淮陽縣城北兩里處。墓前有廟宇,規模之大,在黃淮平原一帶首屈一指,每年正月十五日至三月三日,有定期廟會,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進香趕會,這期間百業匯萃,百藝雜陳,可謂盛況空前。連皇帝老子,也要遣官致祭。載於「大清會典」。(現今的淮陽,古稱陳,宋代包拯包青天陳州放糧,盛傳民間。)城北的...

  • 文章談漢魂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一平 出版时间:1993-04-01
    关键字: 汉文化 汉魂 中华民族 汉语 汉字

    編者按:本文作者一平先生,係南陽醫聖祠張仲景先生紀念館館長,爲人謙和,談吐風雅,對仲景先生事跡之硏究與宣導,不遺餘力。

  • 文章「汜」字的辯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1期  作者:王光臨 出版时间:1975-01-01
    关键字: 汉语赏析 汉字解析 词性分析 汉语释义

    日前收看某電視台國語連續劇「武聖關公」看到與演到「汜水」地區有關情節的時候,演員均將「汜」字唸爲「氾」()頗爲詑異。於九月七日閱聯合報第二版副刋欄,書名無瑕先生所作「咬文嚼字」—從「英烈千秋」影劇中的錯字說起一文五段(二)節,他說:『最近看電視劇「武聖關公」有一位演員,把戯詞上的「郭汜()唸成郭氾()……對知識份子來講,「郭汜()」不能算是無名之輩。過去的國劇演員讀書少,全憑習藝口傳,尙沒把這箇「汜」字唸錯;現在電視工作者,多受高等敎育,稍一不愼,反而弄...

  • 文章散文彙刋「四則」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6期  作者:王素貞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人体 人脑 汉字 人生感悟

    一大部分的机转,已在个体发展,成长过程中,藉百万次以上不断地反复演练,而有成套的模式储存起来。很多指令已经发动,它会整套输出,不必再一一吩咐,除非是一个新学的动作,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当这个资料库,协调中心遭到破坏,再巧妙的高手也会笨手笨脚,做不好最简单的举手投足动作了。当然人脑的指挥系统,仔细想想其实它妙得很。它的灵性则是大小有别,我们应该善用大脑,但也别把小脑给忘了,因为两者分工的组合体相互为用是宇宙中万物之灵也。(二)汉字源头 追溯根本早在五六千

  • 文章簡牘的研究讀後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1期  作者:衛聚賢 出版时间:1982-01-30
    关键字: 简牍 汉字研究 笔墨纸砚 唐三彩 草书 甲骨文

    中原文獻每期寄我一册,茲閱第十三卷第十二期,有裴可權先生的一篇「簡牘的硏究」。余讀後有感,而作此:文分四寶—紙墨筆硯及其他於此!一、紙殷代人占卜用甲骨(龜的腹甲、牛的胛骨),其起源於人頭刻字—在氏族社會部落時代,是「鄰國相望,鷄犬相聞,而老死不相往來,因爲甲部落被乙部落在若干年前殺掉一人,甲部落要殺掉一人作報復;乙部落自然也要再殺一個甲部落的人作報仇,自然不敢往來,由奴隸作交通(西康大涼山上的羅羅叫此交通的奴隸爲「猪頭娃子」。如果甲部落再被丙丁部落殺過若...

  • 文章中國與日本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9卷 第3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2007-07-01
    关键字: 明治维新 汉字 中华文化 遣唐使 日本历史概况

    这两年,有些主政的权要,主张去中国化,并有许多具体作为,例如修订教科书,正名运动种种,确使识者叹惋,并笑之谓蚍蜉撼大树,不自量力。犹记民国四十几年,有位罗纲教授,在上课时就说过,世界上最想去中国化的莫急于日本,日本文字源自中国,自唐朝至现代没有多大改变,拿起日文的书刊报纸一望可知,并不须什么理论争辩。(大意)日本学者,不止一次想废除汉字,完全用拼音文字。但经过深思熟虑,普遍探讨,结果认定尙须保留一千八百多个常用汉字,再少就难以圆满表达思想意象。另据旅日

  • 文章中國文字與中國統一大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7卷 第4期  作者:盧博文 出版时间:2005-10-01
    关键字: 中国文字 起源 六书 汉字特点 国家统一

    一、中國文字的起源與六書的定義文字是一個民族,人與人之間溝通及表達意見的必需工具,沒有共同文字,就沒有共同的語言,沒有共同的文字語言,就不會形成共同的族群,所以一個族群的形成,必須以共同的文字語言為前題。有了共同的文字語言,才會凝聚集結為共同的族群,其理至明。中國文字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六千多年前仰韶文化的陶器上所刻的符號,仰韶文化是炎、黃二帝族群生活地帶的遺址,分佈於中原地區的黃河中游兩岸,亦即現在的關中、晉南及豫西一帶為中心,西到渭河上游,東到河南,南...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