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汉书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魯迅關於南陽漢畫的九封書信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4期  作者:楊士俊、王峰 出版时间:2006-10-01
    关键字: 鲁迅 南阳汉书 中华文化 文物

    魯迅先生對祖國文化遺產非常重視。南陽是文化古城,歷史悠久,文化積澱豐厚,有不少稀世珍寶,南陽漢畫像即是一份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不僅有珍貴的歷史資料價値,也有極高的藝術價値。魯迅非常重視南陽漢畫像的收集工作,爲拯救這一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他不顧病魔纏身,曾多次寫信聯系,請文化學者臺靜農、王冶秋轉托在南陽的友人楊延賓等人爲他收集南陽漢畫像拓片,準備選印出版。魯迅先生從一九三五年八月十一日至一九三六年八月十八日,在一年多時間內,先後向臺靜農、王冶秋及南陽人楊廷...

  • 文章杞縣人物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51期  作者:張景仁 出版时间:1986-07-03
    关键字: 蔡邕 正定六经文字 汉书 蔡琰 蔡文姬

    厚相待遇。董卓每逢宴客,都要令邕参加鼓琴,邕亦每存匡益。董卓被殊,邕在司徒王允家作客,不觉言之而叹,当时王允勃然大怒说:「董卓国之大贼,君是王臣,应该同忿,为何有私遇,反而伤痛,岂非共为其逆?」邕知大祸临头,虽陈说谢乞,允不让离去,将邕交给廷尉,终于受刑而下狱,邕在狱中续成汉书,一般人都非常可怜蔡邕的不幸!上书求情,都无消息。太尉马日磾驰往王允家说:「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请求饶他以成后史,为一代大典!」允不从,邕竟死在狱中,缙绅诸儒,莫不流涕!㈡蔡琰一

  • 文章偃師縣沿革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4期  作者:(偃師縣編輯會) 出版时间:1982-04-03
    关键字: 偃师县 轘辕关 周武王 汉书地理志 孟津

    周武王伐纣,廻师息戎,遂名偃师焉」。学者多认为他的话没有根据,而抱惑疑的态度,我觉得他的话可能是一种传说,到了他把这种传说纪录而解释出来。按不论帝喾所都的毫,或夏桀所居的斟鄢,以及汤都的毫,都在伊洛交流的一带,而现在发现,二里头大规模遗址,证明偃师在古代确是一个重要的地方。在武王未伐殷之前,它是东西南北交通的枢纽和重鎭,孟津是北渡黄河的咽喉,不论是由周至殷至周,偃师必是一处转歇站,所以武王在此休兵是很可能的。偃师之名,见于汉书地理志,也可能就是设县之始,兹将

  • 文章東漢光武帝中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0卷 第4期  作者:張天生 出版时间:2008-10-01
    关键字: 汉光武帝 光武中兴 后汉书 时代背景 王道治国

    四九云集龙野四七之际火为主。群臣因复奏请,六月已未,王即皇帝位于鄗南。冬十月癸丑,车驾入洛阳,幸南宫,遂定焉」。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卷一上」记:「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身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发生舂陵节侯买,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钜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

  • 文章共和之辨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55期  作者:周凡 出版时间:1987-07-03
    关键字: 共和年号 二相行政 竹书纪年 汉书 顾炎武

    讥二相行政之说为无据者,首推汉书汉书古今人表,于厉王胡之前,并列共伯和与芮良夫,共伯和较芮良夫逊一横格,芮良夫为谏厉王近荣夷公最力之大夫。唐颜师古于共伯和名下注:「共,国名也。伯,爵也。和,共伯之名也。共音恭。而迁史以为周、召二公行政,号曰共和,无所据也。」汉书成于竹书纪年出土之前,应可证共伯和确有其人,确有其事。至史记索隐与正义,其释引则二说兼备。索隐共音如字,若汲冢纪年则:「共伯和干王位。」共音恭。共,国;伯,爵;和,其名;干,篡也。言共伯摄王政,故

  • 文章古宛名相三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3期  作者:姬明富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名相三杰 治国之策 百里奚 五羖大夫 养鱼经 汉书

    (《汉书》有传)

  • 文章儒學現代化的意義(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3期  作者:葛建業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孔子的学术思想 厚德载物 儒家文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尚书 汉书

    毅然决然地提出了一个「仁」字,在那个时候是新的,在现在还是新的,因为现代更需要这个「仁」字,以免人类沦于万劫不复!不过他对「仁」字的解释很多。例如:第一个解释:「仁者,人也」(礼记·中庸)。「惟人万物之灵」(尚书)。「天地之性人为贵」(孝经)。「人受命于天,因超然异于群生」(汉书)。「天生德于予」(论语·述而)「人人有贵于已者」(孟子·告子)。「杀一无罪非仁也」(孟子·尽心)。「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儒家尊人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