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库收录台湾地区期刊,为给研究者提供原始资料,本库保存期刊原貌、未删改,不代表本库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用语,请鉴别!
民國二十二年夏秋之間,涇渭暴漲,黃河大溢,陜州水文站實測河流超越已往最鉅洪量倍餘。八月,溫縣蘭封考城東明長垣等縣潰决至五十餘處。其時開封震危,徐沛吿急,大河南北,運堤金堤之內,俱泛濫無遺,人民生命財產,漂泊蕩毀,損失最鉅,詳見黃河水利委員會之黃災統計表。國民政府迅謀救濟,設立黃河水災救濟委員會,於賬災救生而外,兼事工賬,司防堵。派予爲總工程師,予適病未能興,推宋君達庵(希尙)以自代。豫冀之間分三區,各設一工程處。於是分段堵築,以工地情形之特殊,工各異規,...
先生辄为之废书三叹,乃决意弃举子业,博览中国水利之书,立志以救鄕救国为己任。又因水利工程以荷兰、德意志最为先进,欲探其源而穷其理,非从事于彼邦文字不为功。时京师大学堂开办师范馆及预料,先生昆仲并时应考,同选入学。督学朱益藩语人云:「李之文与于右任,同称不凡,我爱其才,欲造就之,故抑之列入中等。」毕业时,除文凭外,同时得「举人」官照,先生领凭而弃照,盖藐视科举也。宣统元年,西潼铁路局考选本省优秀靑年,资遣欧美深造。先生应试后,被派赴德国柏林大学肄业,得遂志愿
薰陶,对数理之学,尤出人头地。十七岁中秀才,投入崇实书院攻读。与前监察院长于右老同学,二十七岁考入西潼铁路局,派赴德国深造,在丹泽工业大学专攻水利工程。民国四年三十三岁,学成返国,即任敎南京河海工程专校,民国十一年出任陕西省水利局长。嗣后应召担任华北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导淮委员会总工程师及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等职。李氏之道德与人格,完全可以代表陕西人精神,亦可以说象征着中华传统文化之表现。当余民国四十五年在台承乏中国水利学会理事长时,羣议为李先生整编其全集,因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087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