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气候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新蔡縣地理畧誌(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5期  作者:萬良 出版时间:1982-05-30
    关键字: 新蔡县 地理 河川 气候

    三、气候新蔡县无气象因素纪录,因此对其气候,难以翔实而正确之敍述。兹仅以位于同一平原之开封等地气象资料,藉以说明其梗槪:⒈气温:由表二:「开封四季及历时」示知之冬季日:一百四十天。夏季日:一百十五天。秋季日:六十天。春季日最短:亦五十天。显示四季分明。同表示气温C:一月零点七度,四月十五点二度,七月二八点八度,十月十六度,全年十四点七度,绝对最低温零下十五度,绝对最高温四十二度。可知中原冬夏温差,趋于极端,最热亦远超过台湾,呈现典型大陆性气候型。新蔡位于

  • 文章鄢陵簡介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4期  作者:縣政府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鄢陵县 简介 气候 交通 工业发展

    鄢陵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土质疏松,适宜于农业的发展。是全国商品粮和优质棉生产基地之一。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烟叶等。棉花种植历史悠久,棉田面积常年保持在四十五万亩左右,棉花产量高,品质好,畅销国内外市场。鄢陵名贵花卉繁多,品种达七五〇余种,古有「花都」、「花县」之美誉,久负「鄢陵腊梅冠天下」的盛名。鄢陵交通便利,许郸地方铁路、国道三一一公路横穿东西,省道一六二六公路纵贯南北,公路成网,四通八达。通信事业发展

  • 文章由吃麵想到中原小麥季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期  作者:張元濱  出版时间:1972-01-01
    关键字: 小麦 面食 中原 气候 农作物

    我国北人吃麦面,南人吃米饭,这是当地生产,个人习惯。说到吃面,自然想到小麦。华北地区,大都产麦,尤以黄河流域中下游的中原,黄壤松土,肥沃深厚,气候适度,种麦最宜。论品质豫东商邱、豫北安阳,确属第一。论产量豫南郾城许昌一带为最。麦为六谷之一,俗称麦子,有小麦、大麦两种。小麦一名来;大麦一名牟」。诗经有句:「贻我来牟」,即给我小麦大麦也。中原种麦,以小麦为大宗,约占「夏作」百分之九十。大麦与豌豆、遍豆等,仅共占百分之十。所以中原称夏季为「麦季」,称小麦为「正

  • 文章中原的小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7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2-07-25
    关键字: 中原粮食 气候风土 小麦生长

    华北地区,大都产麦,尤以黄河流域中下游的中原,黄壤松土,肥沃深厚,气候适度,种麦最宜,产量特丰,较美、加、阿、澳等各国并无逊色,而品质之佳,犹有过之,早已脍炙人口,名闻遐迩了。惟历代中原多事,天灾人祸相因,大好产麦区域,常因兵燹匪患,致未使地尽其利,殊为可惜!麦为六谷之一,俗称麦子,有小麦大麦两种。小麦一名来;大麦一名牟,诗周颂思文:「贻我来牟」,即给我小麦大麦也。中原种麦以小麦为大宗,约占夏作百分之九十,而大麦与豌豆扁豆等仅共约占百分之十。故中原称夏季

  • 文章河南省鄭縣地理略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萬良 出版时间:1983-01-30
    关键字: 郑县 地方志 地理 人文 气候 交通

    本社現正籌劃編印河南省分縣地圖集,希每縣有一地圖,有一歷史,得以相互參証。地圖正在編繪中;歷史部份,爲愼重起見,特敦請萬 良敎授以鄭縣爲例,撰寫本文,作一示範,藉供各縣撰寫者之參考,並公開徵求意見,集思廣益,如對此文有何高見,務請賜敎本社,作爲籌編參硏之依據,望共同協力,幸垂詧焉。。編者附識。

  • 文章殷商朝的農業與其他自然資源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7期  作者:李濟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安阳气候 稻米研究 小麦种植 史料考证 自然资源

    专家或许坚持提出关于种植稻米和传播小麦的一些技术问题。我们在此详细讨论这件事不是很适当,但就它们与这个时期王国经济基础的关系而言,也可以用几行来专谈这些问题的性质。一个经常被问起的问题,是关于安阳城及其紧邻地区水的供应,在目前,安阳不出稻米,因为没有足够的水供应,三千年前水的供应比较丰富吗?由许多考古学家看来,答案是「是的」,其理由有二。有许多证据指出:安阳的气候在殷商时代比较湿和暖,因为不仅象和犀牛在这一带存在,杨钟健博士对安阳地区动物量的分析也显示:水牛

  • 文章林縣沿革簡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7期  作者:宋浵 出版时间:1982-07-30
    关键字: 林州市 地理 气候 人文 历史资料 风景名胜 文物古迹

    源出晋省,上流有淸浊两漳,下游合而为一,至林,涉交界,穿太行而东出,泻入深壑,白马玉龙,蔚为奇观,亦东流入衞。县南有淅水,源自晋省陵川,流经合涧鎭,东至万泉山下,自山麓涌出泉水数十处,合流入衞河,再南有淇河,源出辉县,东流至合河口与淅水相会,亦入衞河。全县山川形势,西负太行,北阻漳水,东南俯瞰淇衞,形如建瓴,故衞弃之而弱,晋有之而疆。抗战时期驻扎大军,控制平汉铁路,地形之利,是其因也。五、气候与产业林县地处太行东麓,西北高而东南低,故西北部较冷,东南部较暖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