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间文物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大埔三河壩『殪倭峽』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劍飛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大埔三河壩 “殪倭峡” 历史传说 烈士纪念碑 民间文物

    大埔县三河坝汇合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水合流成韩江而得名。地扼闽粤赣三省水陆交通咽喉要冲。明代属潮州府,三河坝设驿站。山清水秀,地灵人杰,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处处。在风西亭、笔迹渠下侧,有雄伟的「三河坝大桥」犹似彩虹横跨两岸。其南岸笔枝峰巍然耸立著一座「烈士纪念碑」。其北岸是气势磅礴的华表山,有一处峡谷,悬崖峭壁,沟深林密,坡陡路岖,地势险要,是进可攻、退可守的要地。当地群众称之为「殪倭峡」,它的得名有抗倭名将兪大猷领导官兵,为当地老百姓殪除倭寇惊天动地

  • 文章十八年華談會訊

    来源期刊:《同安》 第65期  作者:童祖文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会讯 民间故事 山川 历史文物 童祖文

    十月十八日举行第一届第三次会员大会,同时庆祝会所落成,同安会讯第一期以特刊面貌呈献于乡亲之前,人手一册,争先披阅,普获乡老之赞许,共纷纷表示欲撰稿支持,予编委同仁极大之鼓舞,忆念前情,不胜雀跃之至。同安会讯系十六开本,自首期起,封面与封底为彩色版,选载故乡文物风景或重要会务活动彩照。内页除报导会务活动、会员动态之外,对故乡之历史文物、古蹟、山川、胜景、宗教、礼俗、民谣、民间故事、乡贤楷模……,藉文字加以传扬,使旅台乡亲发思幽情,聊慰思乡之念,亦使异乡出生

  • 文章我縣謝家、張家之貞節牌坊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9期  作者:陳碩淵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贞节牌坊 地方文物 民间古迹 碑刻楹联

    雷神状,左手握一只石制小墨盒,右手握一支石制小毛笔,于右前约三十度作点斗状。此一石像不但刻制生动,尤其点斗状更为孔武有力,此实为张家贞节牌坊之独特处。惟历时过久,复在中共反封建反宗敎等等之政策下,可能破坏,故谅此二座贞节牌坊,现谅已不存在,实属憾事。总之,我县虽地处偏僻,但在民国二十六年以前,其古蹟与古建筑物,以及文物等等,不但甚多,而且当时的政府与人民,均着重其保管与维修。无奈世事多变,人心不古,故今日能存在者,已寥寥无几,这不但是东安之一大劫难,也是

  • 文章碧水紅宮著千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5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广福宫 民间传说 民俗文化 吴本真君 文物保护

    侨胞、台港澳同胞及国内鄕亲集资对古宫修葺一新,范围扩大,占地面积达七二〇〇平方米,新建了拜坛、戏台、大广场、花园、招待所、停车场等。一九八五年,政府把它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并辟为旅游景点。吴眞君(九七九—一〇三六年)、原名本、字华胄,福建省同安县(现为龙海市)角美鎭白礁村人。他聪明慧敏,勤奋好学,慈祥良善,尊老爱幼,毕生潜心钻硏医学,炼丹砂,寻百草,得刀圭疗术,起疴如神,救死扶伤,妙手回春,百姓感恩戴德,誉他为「再世华佗」。明太祖朱元璋敕封他为「医灵眞君万寿无极

  • 文章伊蘆山風景傳說古文化及其它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3期  作者:王朝陽 彭增玉 沈幼俊 夏紹強 王迎生  出版时间:1996-09-01
    关键字: 伊庐山 风景名胜 民间传说 文物古迹 龙神岩 钟庵

    当时先民们为了保护佛敎造像的寺宇刑龛室之类的建筑。据学者李洪甫在《连云地方史稿》一书中:「唐代中叶,这里有一个石窟寺宇,并在这以后,经历过一次毁佛」。正因此,它被江苏省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六神台佛敎造像遗址。这里相当集中的摩崖石刻佛像,富有一定的眞实感。它既有古文化造诣颇深的艺术价値也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値。客观地讲,它是海州地区先民们宗敎生活的写实,也给此地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财富。据传说,斯地有一年有一次发生大旱,远近数十里方圆的人们都得到「六神台」处的西口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