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间文化共返回2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民间文化探源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44期  作者:冠信 出版时间:1988-10-01
    关键字: 民间文化 习俗 返乡 资料

    民间文化,包括了:奇风异俗、鄕土趣闻、人物传奇、地方风物、宗敎礼俗、地方戏曲、民谣、童谣、谚语、山歌、方言、方言字、地方飮食、土特产、节日庙会,以及古蹟源流等等,其范围是相当广濶的。而这些民间文化因受历代战乱及特殊环境影响下,遭战火及无知者无情地摧毁,如果没有一些有心人士大力去搜寻和保护,那麽我们下一代儿孙,也不知道民间文化是何物了,也不知自己身处何地。换言之,我们的后代儿孙,将来是活在文化沙漠之中。尤其目下西风东渐,而根本忘掉自己民间文化是什么

  • 文章難得一見九甲戲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3期  出版时间:1986-03-01
    关键字: 戏剧 文化交流 九甲戏 民间文化

    台灣雖然在四、五百年前,甚至近千年前便有人居住,不過文化的脈絡却完全承自大陸,尤其是明鄭治台之後,非但帶動了大陸沿海各省的移民潮,更把許多大陸的文化移植到台灣來。在民間藝術中,有不少就是由大陸傳入原劇種之後,改良演變成新劇種的,曾經風靡一時,而已幾乎可以說是絕種的「九甲戲」便是其中一例。九甲戲屬於南管戲的一支,據邱坤良先生考證認爲:「高甲戲又稱戈甲,九甲,是閩南民間宋江戲結合南管而成的戲種,初稱合興戲,它與南管七子班最大的不同,是含有武戲的成份,民國十年...

  • 文章東北的娘娘廟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1卷 第3期  作者:王良 出版时间:1981-02-01
    关键字: 娘娘庙 风土习俗 民间文化

    除上述大石桥迷鎭山之海云寺、凤凰山之娘娘庙、吉林之北山庙、沈阳之天后宫、熊岳城之岳阳寺、营口之西大庙、鞍山之兴盛寺、金县及安东之天后宫、呼兰·汤岗子及兴城县凤鸣山之娘娘庙外,尙有下列主要之娘娘庙,历史较为悠久或建筑较为特殊者。位置 庙名 建筑年代1.伊通县西北百十里之四台子 娘娘庙 淸嘉庆六年2.伊通县西北百三十里上三台 娘娘庙 淸道光七年3.伊通县城内西门外 娘娘庙 淸光緖七年4.长春市南区关帝庙旁 娘娘庙 淸道光二十年5.农安县城南门外 娘娘庙 淸道光

  • 文章客家歌謡擧隅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9卷 第3期  作者:黃治平 出版时间:1979-09-30
    关键字: 山歌 乡情乡音 客家 民间文化

    客家民族,約在一千五百年前,當五代十國前後五胡亂華之時相繼從中原地區之山西省長治及河南省之光州一帶,因避亂而向南遷移以後,中間經隋、唐兩朝,先民居住在長江流域一段時期。復因唐朝末年有黃巢之亂,再從長江下游南遷到江西、福建、廣東等省。當地原住民,以新來定居的民族,所以就稱之爲客人,且聚居散布的地方均屬山區地帶。自然獲得偏僻貧瘠的地方,因此需要有披荆斬棘,自力更生,排除萬難的克苦精神才能生活,於是養成客家人性格剛强,勤儉刻苦,勇於冒險和保守的族系特性。在千餘...

  • 文章往事瑣憶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99期  作者:方炳桂 出版时间:1997-02-28
    关键字: 怪俗 福州民间文化 习俗 将军庙

    福州的怪俗近年來,經過福州民間文化界的發掘和整理,有關福州的傳統習俗已有很多記載。但是,有些怪俗却未見提及,故鮮為人知。筆者現舉兩例,望能抛磚引玉,發掘出更多的來。其一,舊時的洪山橋街分上街和下街兩段。上下街多為開店鋪的生意人,大家世代友好相處,有很好的睦鄰關係。可是到了每年正月十五這一天晚上,上下街的人都要分成兩群,各自敲鑼打鼓、放鞭炮,并且指名道姓地用臭話相駡。上街的人駡下街的某某人,下街的人也選擇對象駡上街的某某人。奇特的是被駡的人不認為對方不友好...

  • 文章江西諺語乙束(續十八)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33期  作者:曹端羣 出版时间:1968-12-02
    关键字: 江西谚语 民俗 民间文化

    五二九、瞞病易死。五三〇、蛇打七寸。五三一、狗口裏長不出象牙骨。五三二、蛤蟆唱歌,有雨不多。五三三、入心不足蛇吞象。五三四、狗眼看人低。五三五、千差萬差,來人不差。五三六、多年媳婦熬成了婆。五三七、牌打精神骰跌勁。五三八、久賭神仙輸。五三九、輸錢不輸氣。五四〇、聰明反被聰明誤。五四一、上桌四把刀。五四二、一痣在嘴好吃無比。五四三、上場和一和,下場輸得苦。五四四、好漢做事好漢當。五四五、伸手交錢鬼也怕。五四六、娶個媳婦賣個兒。五四七、學好千日不足,學壞一日...

  • 文章徐溝的背棍愛煞人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6期  作者:武五貴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徐沟铁棍 民间文化 无言戏曲

    的杂技现出自己的杰作。三晋两会一节亮相,深圳锦28中华民间文化大游行,一九八九年和一九九四年两度参加,称之中华民间艺术绝活,电视台龙年元宵晩会露面,台湾长乐文化公司拍专题片,外国人称作是东方一绝,徐沟人也年年亮相。一直至下午,徐沟七条街上人头钻动,上百只背棍与十余只铁棍相配合,一只铁棍由八只背棍众星捧月,锣鼓、八音、号子助阵,长街起舞,把元宵节的街头装扮成花的世界,歌的海洋。早在清光绪西行避八国联军,慈禧曾宿徐沟天禄堂大院,因喜徐沟铁棍,特令徐沟人抬轿到西安

  • 文章故乡的流行小曲•雅俗共赏情文并茂想郞十杯酒——感人心肺

    来源期刊:《無锡鄉訊》 第13期  作者:張長弓 出版时间:1970-11-20
    关键字: 故乡小曲 民间文化 《想郞十杯酒》

    小曲在旅馆裏常常听到在卖唱姑娘淸脆悦耳的声音裏唱出。现在把它的原词录下,或许也可供在台同鄕们作为客中消愁解闷的一助,同时也可窥见故鄕民间文化的一斑。一杯酒,忆多情,天南地北,渺无音信,离多会少难亲近,万里关山敎人何处寻,自从分别后,一直到如今,可晓得春宵一刻直千金,最关情,一轮皓月明如镜,照出离人两地一样心。二杯酒,意徬徨,几度思君几断肠,终宵梦寐劳神往,惜隔蒹葭水一方,春风无力巧梳妆,睡起娥眉懒画长,对镜自怜还自恨,究竟奴的花容何处不如郞。三杯酒,枉痴迷

  • 文章大埔姓氏禁忌趣聞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5期  作者:楊燕秀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大埔县 姓氏禁忌 民间文化 乡土趣闻 谐音

    引言大埔山區風俗凡做什麼事都喜歡取個好兆頭。且往往借助客家方言中的同音或諧音字取吉祥之意。如果遇到某些事物其本音或諧音有不祥之兆時,又往往採取避讀方式,改用另外詞語替代,筆者長期生活在本鄕本土,熟知大埔鄕村中的一些姓氏、過去也有一些特殊而不通行的禁忌,現將所知大埔姓氏中的一些避讀記述如後。吳與魚本地客家話,魚與吳屬同音字,念起來沒有什麼區別,讀作「吾」,筆者屬百侯人,與其他地區的人一樣把上盤做菜用的魚叫做「吾」。而在湖寮、吳、藍、羅爲村中大姓望族,若在該...

  • 文章方炳桂先生荣膺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的称号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61期  出版时间:2006-06-30
    关键字: 方炳桂 民间文化 杰出传承人 通报 祝贺

    从福建省文联2006年5月16日《关于授予福建省民间文化杰出和优秀传承人的决定》〔闽文联(2006)32号〕文件中获悉:本会会长、本集团顾问方炳桂先生荣膺福建省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的光荣称号。这项传承人光荣称号的授予,是建国后本省的首次,是全省民间文化界的一件大事。本会、本集团全体同仁,为方先生获此殊荣而感到万分高兴。值此,特隆重地向海内外民间团体和友好人士通报。方先生获此殊荣,已接获福州市人大常委会侨台办及香港福州十邑同乡会祝贺的函电。福海文教基金会

共28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