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谣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客家山歌韻味長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6卷 第1期  作者:陳彰 出版时间:1976-05-01
    关键字: 客家 山歌 民谣 赏析

    一)山歌是农村中靑年男女所唱的一种情歌,乃是民间文学中最突出的大众产物,它具有一种出于天籁的自然美,而辞句浅显,音韵和谐,与诗词歌赋有异曲同工之妙。诗词歌赋是出于士大夫所创作,山歌则出自民间,故无论它在形态和内容方面,都充满着浓厚的鄕土色彩。其实,我们作进一步硏究,所谓诗词歌赋,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四种文体,事实上都是由山歌、民谣演变出来的诗。如以赋为散文诗,歌谣则是具有音乐内容的诗,这些都是诗的内涵,也是诗的境界,因之,我们可以说:山歌、民谣就是白话诗

  • 文章我愛客家姑娘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27期  出版时间:2013-02-24
    关键字: 歌曲 民谣 音乐

    作者簡介張弧,筆名張弓,廣東梅縣人,現年八十歲,從二十歲起即常寫新詩,作詞曲,獲獎或發表新詩有百餘首,詞曲有三十餘首,以新詩《姍玲與卡賓》獲「中華文藝獎」,詞曲《萬事沒有救國急》、《四季謠》獲國防部文藝金像獎之佳作獎,《橋》獲省教育廳「愛國歌曲獎」(註:印發各中學、大專院校作音樂教材),《台北是個好地方》獲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舉辦之「音樂教育獎」(註:印發各級學校作為音樂教材)。此首《我愛客家姑娘》是我晚年最近偶來靈感即興之作。(注:溫文樣常務理事摸出大獎)

  • 文章山之歌

    来源期刊:《海南文獻》 第29期  作者:陳林清 出版时间:2001-10-10
    关键字: 民谣 歌曲 词曲

  • 文章广东客家 民谣举隅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黃軍書 出版时间:1972-09-01
    关键字: 山歌 客家民谣 艺文

    客家民谣,亦称山歌。我客家民族,自五胡乱华,及宋室南迁后,相继南下;因作客他鄕,故称「客家」,以示与先到定居之民众有别,所以不论是四川、江西、广东、乃至台湾,所聚居散布的地方,均属山区地带。在抗战期间;我走遍江南每一省份,在四川、浙江、江苏、江西一带,曾看到不少十三、四岁纒足的小女孩,实在可怜;但唯一的例外,却从未发现有客族的妇女纒足,即使是七、八十岁的客家老太婆,她们的三寸金莲都是「天足」的。由此可以证明客家人,不论男女,为了适应生存环境,都得

  • 文章客家民谣举隅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9期  作者:黃軍書 出版时间:1972-10-01
    关键字: 客家民谣 起源与发展 民俗习惯

    客家民谣,亦称山歌。我客家民族,自五胡乱华,相继南迁以后,因作客他鄕,故称客家,以示与先到定居之民族有别,所以不论是四川、江西、广东、乃至台湾,所聚居散布的地方,均属山区地带。我走遍大江以南每一省份,尤其在抗战期间,在四川、浙江、江苏、江西一带,都曾看到十三、四岁纒足的小女孩,她们自以为得计,其实实在可怜!但唯一的例外,却从未发现有客族的妇女纒足,即使是七、八十岁的客家老太婆,她们的三寸金莲都是「横量」的。由此可以证明客家人,不论男女,为了适应生存环境

  • 文章客家十二月民谣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鄕會會刊》 第10期  作者:李經漢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客家 十二月民谣 乡情乡音 农耕文化

    小引客家十二月民谣,是以往农业社会一种手抄民歌,其中将贫民困境与富人安逸生活,描述得入木三分,使人读后有无限的感慨!余童稚时常在庭院听长辈口诵该谣,特别使人怀念,惟因时隔半个世纪以上,仅有一点模糊印象,乃函乡中堂弟璧珍蒐集,据函覆:该谣手抄本早已失传,老一辈虽有多人读过,亦仅能记忆正、二月两个月而已,经多方查访,仍是残缺不全。据综合所得资料显示,一年十二个月中,每月有三十句,不足之处,已根据各月情况,予以补足,期使以往农村实况不致缺失云云。此歌频于失传

  • 文章客家民谣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2期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客家民谣 风土习俗 时令节气

    正月裏來正月正 新鞋新襪新衣衫有魚有肉又有酒 處處可聞鞭炮聲二月裏來下種期 脚頭犂耙初落地播下種子望秧長 孩童放牧把牛騎三月裏來插秧田 大大細細唔得閒彎腰躬背向後退 禾行筆直像枝箭四月裏來日子長 青黃不接餓肚腸又巫蕃薯又巫米 猴頭羹充作食糧五月裏來過端陽 賣柴買米把粽裝粟花初成黃色菓 磨粉煑羹味道香六月炎炎是夏天 收割禾稻担上肩趕把新谷礱成米 新禾米飯香又甜七月秋風漸漸涼 種了蕃薯再插秧肚飽耕稀空餘暇 男工女織始分行八月十五是中秋 有人歡喜有人愁花好月圓人不見 名人逸士...

  • 文章潮樂史考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53期  作者:陳運通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潮州音乐 鼓吹乐 南方民谣 演凑形式 南朝古乐

    潮州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中极其珍贵的艺术之一,源流可上溯南朝古乐,隋唐承继,协律郎陈政及韩愈,曾极力倡导。再深入研究,可说早在汉武帝的鼓吹乐南传,以及魏晋清商乐,都勃兴南方民谣,保存了华夏正声,至明、清两代再承袭和融汇正音戏、昆腔、西秦、外江戏等剧种音乐。构成独特风格的潮乐曲调,流行于广东潮汕各县市外、梅州、福建、台湾及东南亚各国、香港、澳门等地。潮乐、演奏形式大致可分为:锣鼓乐、笛套古乐、弦诗乐、细乐、庙堂乐五种。它与我国古典诗词格律的起承转合均有

  • 文章孫國武時政歌曲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32期  出版时间:2003-04-01
    关键字: 政治评论 歌曲抒怀 时政歌曲 台湾民谣

    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时政有感(请用台湾民谣:(心酸酸)或「六月茉莉」调唱,欢迎复印传送,大家唱)绿色执政国多灾,民生无奈被它栽。反对三通停核四,逼使台商往外开;股票下跌人人苦,失业攀升处处哀。经济奇蹟今何在,慎选贤能救我台!选贤救国(请用国语歌曲:「庭院深深」调唱。欢迎复印传送,大家唱)绿色的执政,人民无奈。不遵宪体制,拗意识形态;反对三通,停建核四;外商频撤资,台商出走;失业率攀升,股市惨绿,治安日坏,民苦真无奈!团结选贤,捍卫中华。啊………救我台湾!

  • 文章民谣看香港大屿山一带的蛋家生活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1卷 第2期  作者:蕭國鈞 出版时间:1981-06-30
    关键字: 疍民 民谣 香港大屿山 风土人情

    方便,也舣舟于其海滨,宋室南渡时人迹初至[1],明、淸以降始渐次开拓,其最初发源开村之地,约在大澳和石壁一带,其地在西湾,与马交(澳门)一海相隔,帆樯可达,但因土瘠山多,中鲜可耕之地,故居民多以捕鱼为业。大屿山在淸代原属广东省新安县,旧辖大鹏协鎭,县治在大澳村东北之东涌湾及其南端之鸡翼角两处,都设有城垒以御海盗,可见该村地位之重要。村中有关帝古庙,内有碑刻文字述明其始建于距今一百年前[2],又在位于东经线一百一十三度海拔三十八英尺之山坡上,立有中国与英国割地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