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樂縣共返回9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之九九俚语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7卷 第4期  作者:趙建修 出版时间:1982-03-20
    关键字: 昌乐县 俚语 方言

    王广健鄕长,于本刊六卷三期,撰「漫谈九九消寒图」,读之使人有回归故鄕之感!尤以编者按语中,有「特别吁请本刊读者为之赓续」一句,愿狗尾续貂。愚籍昌,与潍东西毗连,二者城相距五十华里,风俗习惯几乎完全相同,甚至多有亲戚关系者。但王君所举九九俚语,则与昌略有不同。先祖母未受敎育,仅于幼年从太外伯祖父读唐诗数十首而已。忆于儿时,寒冬已届,大雪纷飞,羣集坑头,闲话家常,时闻祖母吟:「大雪纷纷如鹅毛,身披马粪头戴瓢,如今我得安身地,可怜穷人怎么着。」着读

  • 文章悼張區長墨仙烈士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2卷 第1期  作者:趙子貞  出版时间:1986-06-20
    关键字: 張墨仙 軍閥

    墨仙烈士名砚田,民前五年生,世居山东省昌乐县城东十五里圈子庄。忠厚传家,耕读继世。自幼聪颖好学,悟性特强。初入昌乐县立小学,继读旧制靑州中学,品学兼优,成绩每列前茅。未及冠,即在地方服务,先任初小敎员,再转二区助理。以工作表现优异,调升二区区长。韩复榘主鲁期间,曾以联庄会会长职衔,兼顾区政,以服务绩效卓越,为长王金岳氏所器重。当北伐初定,百废待兴,烈士以肩负地方行政任务之便,一面辅助党务工作开展,一面淸除辖区中的军阀余孽,人民得以安于农事。接着学校扩充

  • 图片乐县全境平靣图

    出版时间:1977-09-20

    昌樂縣全境平靣圖

  • 文章乐县文物述要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17期  作者:張宏  出版时间:1989-11-01
    关键字: 县名沿革 长乐县 长乐山川

    治源流长乐县居于福建省海岸线之中,前列平原,后负崇冈,东西横四十五里,南北纵一百里,大海环绕于左,双江拱流其右,山明水秀,城有首石、六平、五马之山旋绕络绎,紫微文笔龟麟太常卫其枢机,闽江泻空,经马江而过境,鹤岭决云,二十四阡陌而相连,实闽疆之要塞,近榕城之卫御。东抵海澳,东西莒(今名)曾设鄕公所,实地尙存,而受人谋而废,西抵林森界,南与福淸分界,北由林森而达福州省会。隔海过白犬洋即是台湾,海岸极长,各河流均多半通于闽江,上达省城,外通五虎出海

  • 文章土匪横行话昌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趙子貞  出版时间:2001-06-20
    关键字: 昌乐县 土匪 历史资料 抗日战争

    自从抗战以来,大家都知道昌这个地瘠民贫的份,对于抗日剿共,都有相当的贡献。其地方组织的严密,乡村秩序的安定,以及各级教育的发展,都是远近闻名,有目共睹的事实。但在不远的早期,它还有一段悲惨的血泪痛史,很少为外人所详知了。我在所写《山河劫》一书的初稿中,曾经提及五三惨案以后,昌城被土匪所据,惨遭涂炭一节。同乡好友张泽恩核正该项稿件至此,蒙其提供了一篇极为详实的珍贵资料。这不独是昌乐县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话题,也是当时山东大部分地区的普遍遭遇。因其情节

  • 文章山河刼(九)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趙國祥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昌乐县 抗日战争 人物回忆 辉渠 谒师

    一六、失羣雁故乡小住 近敌伪无法久留晚秋以后,大豆成熟的时候,我回到了我出生的家。那是昌乐县城以东二十里的一个小村名叫坡庄。前次来时,只住了两宿。来去怱怱,许多邻居都没有见到。这次回来,大槪没有慌忙离去的理由了。一年以来,我在益都方面的活动,没有敢向家人透露,和村老谈话,也尽量避免涉及游击队的事。因为距鬼子的据点朱刘店车站只有四华里,又是划归爱护村的奴化范围。村内雇有专人,每天到火车站守候,以传敌人咨询,吿知村内的动态,万一不愼,被人泄露了消息,自己惹来

  • 文章福建的古塔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34期  作者:淙源 出版时间:1990-08-10
    关键字: 石塔 花岗石 长乐县 三峰塔 郑和

    雕刻精美的石塔福建盛产花岗石,古塔也以花岗石构筑者为多。长乐县的三峯塔是石塔的代表作。塔在长吴航鎭,北宋绍圣三年(一〇九六年)创建,高二十七点四米,八角七层仿木楼阁式。一至六层塔壁浮雕莲花座佛,共二百尊,刻工精细,风格古朴。石刻以底层为最多,有文殊、普贤及五十罗汉、十六飞天伎及一组佛敎故事等,占六十尊。塔内拱顶空心,第一层开一门,二层至六层开两门,第七层四门。这种别出心裁的设计,既可供在室内张灯,作为航标,又便于游人远眺。明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均在

  • 文章乐县十二胜景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11期  作者:李恰來 出版时间:1988-11-01
    关键字: 首石凝云 长乐县 龙潭晓瀑 龙角含烟

    首石凝云 壶江泛月 龙潭晓瀑 寒巖晚钟五峯岚横 七巖星绕 筹峯积雪 龙角含烟屏嶂铺霞 灵峯迎旭 梅城弄笛 御国归帆有「海疆重鎭,闽省名邑」之称的长乐县,是福建地区的一个古,其建年代甚早,始于晋武帝太康间分建安郡为晋安郡,倶隷于扬州郡,建安之七,晋安之八,其一曰原丰。南朝时,宋明帝泰始四年,改晋安为晋平郡,寻复旧名。隋阳帝大业间,统晋安为建安郡,领四,其一曰闽,即原丰之地也。唐高祖武德六年,析闽之地别置为新甯治在今长十二都,俗称古

  • 文章地灵人杰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6期  作者:周伯乃 出版时间:1991-10-10
    关键字: 长乐县 李振魂 人物经历 同乡会奖学金

    五华,在中国的版图上是个极微小的点,但往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却占着极重要的地位,这个重要的地位,并非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一代相传一代的先贤们所苦心缔造起来的。五华,在近百年前,还是被称为「长」的治,说实在的,我个人是非常非常喜欢「长」的美誉的,无论是一个部落、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团体,一个族羣,甚至小至于个人,如果能够长,那该是多么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幸福而又快啊!人生如果能长,必然是长命百岁。所以,我常常对朋友说:「我是五华人,也是长

  • 文章、五峯、五华名考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編輯組  出版时间:1987-06-01
    关键字: 区域历史 民国社会 县名更替 长乐县 五峰县 五华县

    中国大陆在清末时,有三个长乐县,分辖湖北、福建、广东三个省份。直到民国三年一月三日袁世凯的北京政府批准「改定各省重复名及存废理由清单」,始确定更改为五峯、长、五华三个名。其内容为:「湖北省长乐县改名为五峯。理由:该长乐县,清雍正十三年置,与福建、广东两省的长药重复,设置最后,应即酌改,查该于明时为五峯石宝长官司,迄清雍正设,拟改名五峯。」「福建省长乐县,应存。理由:该长乐县系唐福宗五年置,设置已古,拟存。」「广东省长乐县改名为五华。理由

共97条记录 1/10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