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16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鄉拾穗(四一)農業槪況——雜作物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02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7-03-15
    关键字: 故乡 棉花 草棉

    花有两种,一种是木,一种是草,木产于气温较暖之闽粤地区,高有七八丈,干挺直,春季开朱红色花,状如山茶,结实为长形,中有熟时绽开,随风飞散,色黄褐,状若柳絮,现市上所售之枕褥,其中所塡者,大致均系木,木除可制作枕褥外,不能纺织别无他用。家鄕无木,仅有草,亦即是我们常用之花。花古名之谓「吉贝」,原生产于印度,据云唐代始将花种子带入我国。草之茎,高约二三尺,叶似分裂形掌状,花开五瓣,色黄,结实如桃状,至成熟时即绽开,白(花)从实壳内

  • 文章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56期  作者:冠信 出版时间:1992-10-01
    关键字: 棉花 青田 棉花弓 棉被

    花店,当年城底只有一间,老板是温州人姓程,他很早就来靑田工作了。老板娘则是我们靑田人,因此老板便在靑田落地生根。他的店开在城内大街,陈顺泰布店隔壁,虞仁昌糕饼店的对门,老板的长公子程式金兄,是笔者小学同班同学。他的店号我倒忘了,只晓得他的店是当年规模比较大的,他店里有一部当时最新式的脚踏弹花机器,机器方型,高一公尺多,长、濶约一公尺,内部是轧花的齿轮,把花投入,再用脚踏动轮轴,踏出来的便是蓬松的花,这些花是索花条的,花条是纺纱用

  • 文章记重庆花帮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102期  作者:張鏞 出版时间:1971-02-01
    关键字: 棉花 布匹 织布公会

    在民国十二、三年前,重庆花帮,是重庆商业大行业之一,四川盛产花各县地区,所产花占最大多数均运到重庆售卖。重庆千厮门城外,是花木船抵岸起货的码头,一般人均称做花码头,经常可以看到工人在起运花到城内,而千厮门城内附近大街小巷、顺城街、花街等,到处都是花行栈、仓库,以及纱店舖,这些地区是产交易聚集场所。花的用途甚广,一般人民的衣着都是粗布衣,冬天穿着袄、裤以及鞋、被,军人穿粗布军服,穿大衣,由于花用途甚广,销路也

  • 文章(人文掌故)湖战役

    来源期刊:《潮訊》 第1期  作者:吳奕 出版时间:1971-10-10
    关键字: 棉湖战役 陈炯明 革命

    总统在湖战役指挥作战一、前言「湖」在广东普宁城西南,本是个没没无闻的小地方,但由于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三日,一场血战,蜕变为亿万人永久缅怀不忘的「革命圣地」了。想当年,在短兵相接白刃相见的十小时中,面对着二十倍于我们兵力的叛军强大压力前,英勇的党军在 蒋公指挥下浴血厮杀,奋勇突击,敎导第一、二团官兵,伤亡过半,全系英勇、豪杰之士,且其中包括黄埔军校第一、二、三期学生百人以上。而叛军伤亡更在我十倍以上,遗尸遍野,血染河山,其战况之惨烈可见一般。幸 蒋公

  • 文章江西被店的剪影和感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92期  作者:李學梁 出版时间:1978-04-02
    关键字: 江西棉被店 传统手工业 弹棉花 传统工具

    江西被店,实际上是雩都被手工业的流传。记得早在童年时,便留下了不能磨灭的印象。如今台湾二十几个县巿场所,到处都有江西被店的商招,尤其是在秋冬两季间的十一月就有浓浓的寒意。夏眠数月所打造储藏的被,纷纷出笼。打造被的被店,又在忙着一年中生意的旺季。被店不一定开设大街上就是小街小巷或菜巿场,亦有分设场所,他们每个店面的两旁或者店前玻璃橱窗裏,都堆着大捆已被机器压好的花。店面四周,亦放着已经打好的被,有六斤重的八斤重的或者十二斤重的各有标志,由

  • 文章湖北监利草移植台湾之史实与台省裁培花之原委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2期  作者:陳祚龍  出版时间:1972-01-10
    关键字: 棉花 史料 中西交流

    移植台湾之始末天生花,随地域,赖气候,其形象既伙,其隷属尤多。单据「辞海」[2]页七〇二及页一一三七所云,即已分有「木」与「草」两大类。如将此两大类再以「人工培种」或田野自长」相别,则其形象,必然更是一言难尽矣。先谈「木」。就余所知,实际尙有「吉贝」、刦贝、「劫波育」「劫波娑」、「迦罗波」、「腅婆」、「迦罗婆劫」等异名。而「辞海)[3]页二五一且引李时珍曰:「吉贝者,乃古贝之譌也。」次说「草」。辞海」[4]页一一三七曰:「草

  • 文章湖大捷之囘忆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王俊 出版时间:1975-03-01
    关键字: 棉湖战役 陈炯明 何应钦 战争回忆

    校長 蔣公親率校軍,首次東征,軍次常平,以孤軍進戰。處境艱危,中心感慨,口占七絶:親率三千子弟兵,鴟鴞未靖此東征,艱難革命成孤憤,揮劍長空涕淚橫。

  • 文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10期  作者:子風 出版时间:1977-10-25
    关键字: 拾棉花 女工 农事

    华北为一广大平原,盛产花,如家有农田百亩(一顷),至少要种八十亩花,余田种杂粮。每逢夏末秋初,绿野平畴,白朵朵,连田千里,煞是壮观。当花桃裂嘴儿大笑、吐出如肥皀泡沫般团团絮时,就表示花成熟了,必须在三两天内采(家鄕谓拾花)。这时田主人或佃农,会在本村或他村、大街小巷沿途叫喊「拾花喽!拾花喽!」家鄕风气保守,男主外,女主内,严格划分。尤其大闺女小媳妇儿,平时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相沿成俗,拾花是年轻女孩子的专利,她们可趁此秋高气爽

  • 文章华北的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0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2-10-25
    关键字: 华北 棉花 种植过程 用途

    华北盛产花,大都品质良好,尤以黄河流域中下游及陜西与豫西一带所产者为最著,色白质柔,纤维细长,富弹性,有靱力,品质特优,收获亦丰,早经驰誉全国,名闻遐迩。爰就所知,特为介绍。花宜种黄壤旱田,是一年生作物,三月初播种,须至十月初始能陆续收摘完毕,在田时间长达七越月之久,历春夏秋冬四季,是农作中早种晚收的种作,一年仅能种一次,在种之前后的闲田时间,统系冷季,任何农粮作物都不能种植。花春种夏开芙蓉形的黄花,(花卉的花)稞秆柱状,叶涧如掌,稞长三尺许

  • 文章灵宝三大宝花苹果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11期  作者:張周朔  出版时间:1977-11-25
    关键字: 灵宝 物产 棉花 苹果

    一 绪言灵寳以产灵芝草而得名。余为灵寳人,未见灵芝草;原来此乃一种仙草,数百年或百数年仅生一次,长于百草间,祇有灵气钟秀者始能辨见之(略见县志);余为俗子,或生不逢时故耳。然其玄奥有若是。县位豫省西陲,南依崤函之险固,北带黄河之天堑,东衔洛陜之迤绪,西当三秦之津户,面积约二千平方公里,而大半为山岳地。二 可称三大宝乎众所周知,我国东北有「人参貂皮乌拉草」三大寳。而灵寳者则为「花苹果枣」是也,惟世人知之不多耳。客有问曰:「既是知者不多,尙可以三大寳自诩乎

共168条记录 1/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