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晋文公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談三晉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期  作者:王止峻 出版时间:1973-07-15
    关键字: 三家分晋 历史沿革 晋文公

    山西省,古稱晉國,亦稱三晉,援據歷史紀載,述其緣由。中華國土,有正確歷史的紀載,始於唐堯虞舜時代,距今已四千二百餘年,書經上的堯典舜典,和論語、孟子,都有紀載,孟子說:「當堯之時,水逆行,汜濫於中國」,這中國二字,大部指中東部之河南省平原地區,山西省南部有太行山、中條山屛障,地勢高亢,水難浸及,適於建都,故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降及有周,成王封其弟叔虞於唐,地當在晉南平陽府一帶,至於太原附近晉祠風景區之晉祠二字,卽爲紀念唐叔虞而建之祠,唐柳宗元之...

  • 文章尚書文侯之命大義探討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9期  作者:李振興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尚书 文侯之命 晋文公 学术研究

    弓矢、秬鬯,以酬其庸,而作是篇。是以书小序说:平王锡晋文侯秬鬯圭瓒,作文侯之命。这就时间来说,为平王元年,晋文侯十一年、西元前七七〇年。然而太史公司马迁,却不作这样的看法,他认为是周襄王命晋文公重耳之事。所以他在晋世家中说:「晋文公五年五月丁未,献楚俘于周,驷介百乘,徒兵千。天子使王子虎命晋文侯为伯,赐大辂,彤弓矢百,玈(音庐、黑也)弓矢千,秬鬯一卣,珪瓒,虎贲三百人。晋侯三辞,然后稽首受之。周作文侯之命。」[4]史公的这种见解,到唐朝司马贞,为史记作索隐

  • 文章春秋霸主晉國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9期  作者:趙宣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春秋霸主 晋文公 称霸原因

    看来,读历史还是有用的。晋文公还有两大优点:①绝对守信;2赏罚分明,恩威并济。限于篇幅,不再一一举例。只靠晋文公一个人领导有方,还是不够,他手下有一批大臣,个个能力高强。更难得的是,他们团结一致,和衷共济,忠贞谋国,所以霸业才能细水长流,延续了两百多年,不像齐桓公那样,霸业随他自己一齐葬入坟墓。论个人能力,晋文公手下的这些大臣,没有人赶得上管仲;但除了管仲之外,这些人比起当时各国掌权的第一流人材,都不逊色。晋文公的团体阵容坚强,像赵衰、狐偃、先轸、胥臣、栾枝

  • 文章称霸中原的晋文公姬重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9卷 第2期  作者:姬明富 姬強 出版时间:2007-04-01
    关键字: 晋文公 秦晋之好 尊王攘夷

    众所周知,春秋五霸中,霸业最为显赫、曾雄峙中原广阔大地的霸主,即是被周王封为诸侯领袖的是晋文公姬重耳。然而,有多少人知晓,晋文公在即位前却被迫在列国流浪达十九年之久,饱经忧患。长期的艰难曲折、寄人篱下、顚沛生活的锻炼,却大大增长了他的政治阅历,使他在不长的时间里完成了足以与齐桓公媲美的霸业,开创了晋国与楚国争霸并一度雄峙中原的局面。晋国原是周成王同母弟唐候叔虞的封地,到叔虞的儿子燮父时,因国土依傍晋水改国号为晋。晋国地处当时中国的北疆(今山西及附近地区

  • 文章清明插柳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58期  作者:吳會  出版时间:1991-04-20
    关键字: 清明 杨柳 介子推 晋文公

    每年到了淸明节,家家户户都要揷枝杨柳条,这是什么意义?原来在战国时有个介子推,他为晋文公打下了天下,并且据说在战场上为晋文公割股疗疾,他的功劳很大,但论功行赏,晋文公却忘记了他。介子推于是奉着老母隐居绵山,后来晋文公又忽然想起了他,连忙派人去请他下山,封他为官,介子推却不愿出山为官。晋文公左右献计,将绵山焚烧,介子推自然会逃下山来,谁知介子推和老母抱着一棵杨柳树活活烧死。晋文公悲悔莫及,为了纪念他,就在烧死介子推那天的淸明节叫民间家家户户揷柳条,淸明隔夜

  • 文章清明寒食説介之推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45期  作者:諸煥燦 出版时间:2006-04-10
    关键字: 清明节 寒食节 介之推 禁火寒食 晋文公

    回国做了国君,即是历史上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回晋国即位之后,当即封赏在流亡期间忠心耿耿地跟随他的有功大臣,大者封邑,小者封爵,但是竟然把介之推给忘记了。有的大臣认为不公,便在宫门外贴了一张文告,上写:「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晋文公看到后,心知是有人替介之推叫屈,使他想起了流亡途中饥饿难忍的往事,心中十分惭愧,马上差人去请介之推入朝受封、领赏。可是,差人去了几趟,都被介之推拒绝了。介之推

  • 文章寒食節由來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0期  作者:張崇發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寒食节由来 晋文公 火焚绵山 传说故事

    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但是,重耳结束流亡生活,回到国内继承王位,当上晋文公,大加赏赐流亡时跟随他的群臣时,竟忘掉了介子推。介子推的邻居解张劝他找晋文公说说自己的功劳,介子推坚决不肯,说:“我宁愿终生贫困,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便背上自己的老母,进入介休县的绵山,弃官为民,草衣木食,隐居起来。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察觉,立即亲往绵山访求。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相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决定举火焚林,火烈风猛,延烧数里,三日方息

  • 文章(专题研究)齐桓公与晋文公霸业之比较

    来源期刊:《洛陽文獻》 第3期  作者:韓鼎洛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齐桓公 晋文公 尊王攘夷 富国强兵 贵族世袭 三家分晋

    臣,其五子各树党争立,遂相攻。以故宫中空,莫散棺,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尸,十二月乙亥,太子昭出奔宋,公子无诡立,乃棺桓公尸,辛己夜葬桓公。以后齐国积弱不振,后为田氏所篡。二、晋文公霸业的情况:㈠晋文公的家世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其先祖唐叔虞,周武王子,成王之弟,封于唐,曰唐叔虞,姓姬氏,字子于。其子燮父,自唐迁国晋水滨,改国号曰晋。晋文侯时因与诸侯拥立周平王有功(西元前七七〇),平王赐秬鬯,彤弓,彤矢,卢公,卢矢等器物,与郑夹辅周室。其后屡生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