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春联习俗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春联今昔谈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3卷 第2期  作者:張成芳 出版时间:1991-02-10
    关键字: 春联习俗 桃符 趣味春联 春联赏析

    囊昔故鄕欢度春节,一向洋溢着祥和而带有龙淳浓厚传统文化气息。春联温州称门对,是吾国文学中独有之风格,其特色不仅有诗之意境,词之淸脆,而且语句吉祥,俯仰其间,回环雒诵,如沐春风。盖联是对,旨须工稳,音韵调和,联语切贴,上下句相呼应,前后语相关顾,试观世界任何国家文字,绝无类似之体裁,是故制联难,尤其是撰嵌字联更难。不佞愚钝,愧不能制联,倒结缘饱学多文,温州同鄕会总干事、瑞安孙竺兄,伊对制嵌字联,运用自然,文不加点,无着斧鏊痕之瑕疵。有时读其妙句,每每吟味至

  • 文章春联趣谭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9卷 第4期  作者:胡釣 出版时间:1997-04-10
    关键字: 春联 回忆 故事 习俗

    春联通称对联,系我中华文化之精华国粹,一副对联寥寥数字,就能涵盖特定人、事的优异而无遗。常言道,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庙,最普遍的为土地庙。凡中国人的住宅及营业处所,门上均贴有春联,笔者屡次旅游国外,二十余国,每到之处,确均如是,且联语精彩,字体圆熟漂亮。吾邑浙江汤溪,是一个标准的迷你县,亦为标准的农业县,十三万六千余人口,务农者百分之九十五左右,余为仕、工、商、兵各业,尤其读书人不多,农业社会文化水准普遍偏低。在中、日战争以前,高小

  • 文章春联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56期  作者:僕射山穛  出版时间:1991-02-20
    关键字: 春联 习俗 朱元璋

    春联是我国民间特有的习俗,也是中国文学上特有的艺术。据史家考据,春节在门上贴对联的习俗,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最初一副春联是五代时蜀主孟昶写的,贴在卧室门首,联曰:「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有关春联的故事眞是不胜枚擧。旧时每逢过年,鄕村的老秀才,私塾老师,便可靠写春联捞一笔外快,但他们都自号为「借纸为书」。有人做打油诗开玩笑道:「教书先生腊月时,书春报贴日临池;要知借纸原虚语,祇为此须润笔资。」时至今日,书写春联已变为街头卖字了。春联最盛时期为明淸两代

  • 文章春联趣谭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4卷 第1期  作者:張成芳 出版时间:1988-02-15
    关键字: 春联 风土习俗 趣谈

    家鄕昔时各地,每逢腊月下旬,街坊巷尾,售春联摊林立,比比皆是,也正値以舌耕为活,鬻字䭜饥者之好机会。几案上陈列有红笺,笔墨砚应用之具。盖故鄕习俗,农历过年贴春联(门对)乃是点缀门楣,表达情意,而所费戋戋,应景不可缺之节目。联语是吾国文学上独具风格之艺术,有诗意境,有词淸脆。语意不囿于迎春与送旧。还喜贴挥春,通常写「迎春接福」「万事如意」吉祥话,亦有写「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贴在屋梁下。神话留言,当年姜太公封神被遗漏,迨发现,则封神榜条,已密密挤满,委屈祇

  • 文章家鄉的變與消失中的陳年往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2卷 第8期  作者:楊成源 出版时间:2000-08-10
    关键字: 乡情 义乌 探亲 习俗 春联

    亦星君,在北方天际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及摇光等七颗星形成有如带柄杓状的一组星,俗称北斗七星,这是农人认为象征「车载斗量,月满年丰」也意味着风调雨顺,物阜年丰的天理。由此看来,我们的祖先早已有了天文和地理上正确的认识,可惜这些东西已经迅速消失中,旧有的房子都已超过百年,倒的倒,拆的拆,未倒的也残破不堪,新造的房子不复有传统型式。春联少年时无读书,无书读,唯一可读的是春联,读春联的优点是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有,故读时不要备书桌,不要买书本,更无

  • 文章温州过年十大习俗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1卷 第1期  作者:葉青青 出版时间:2015-02-01
    关键字: 过年 习俗 冬至 祭灶 贴春联

    灶佛“。据说这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凡人功过的日子,据说灶神贪吃,只要有糖吃,他的嘴就会被封住,所以祭灶都少不了麦芽糖,为的是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说坏话。掸新每年农历十二月廿四前后,沿袭腊月”掸新“习俗,温州全城家家户户扫尘驱垢,粉壁饰室,涤具晒物,每户人家趁此机会洗去家里一年堆积下来的污垢,准备乾乾净净迎春。贴春联过年的另一种普遍习俗是贴春联。早在宋朝,贴春联已成为流行的习俗,宋朝把春联称为桃符,古人相信桃能驱鬼辟邪,所以常在门前设置一些桃木

  • 文章春節憶往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0期  作者:李鳳鳴 出版时间:1984-02-02
    关键字: 春节 人物回忆 习俗 饺子 春联

    虽然坐定但每个人心中忐忑不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掌柜的说官话[5]。因为年夜饭必定吃饺子,吃完之后,如果掌柜的眉展颜开就皆大欢喜,准备赶回家过年了。住城的人,大都想涤除一年来身上的汚垢和不得意的霉气,除夕前洗个热水澡,「德润澡堂」已贴上新对联:「金鸡未唱汤先热,红日东升客满堂。」横批为「德润吾身」。池子门旁贴上「身有贵恙休来浴,酒醉年高莫入堂。」的春联,洗过痛快澡,感到精神焕发,准备迎接新希望的一年。守岁的细节不必细表,在鞭炮声中曙光乍现,已经是大年初一

  • 文章春联起源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8卷 第2期  作者:張成芳 出版时间:1996-02-10
    关键字: 春联起源 春节习俗 桃符 朱元璋

    春秋代序,瞬将过去,可是春去冬来,循环不息。乃宇宙自然之定律。不过岁月刻痕,毕竟是让异鄕游子不无怀旧思亲之感。我想凡穿过开裆裤的中国人,对于鄕俗文化,欢度农历春节,都会有相当完整之记忆。人到中老年,偶然囘忆,过年良风美俗,童年往事必会一幕幕地重示于眼前,不禁眉飞色舞。春节在我国古老农业社会里是非常重要之节庆,尤其贴春联,迺是首要而不可缺之点缀,故无论大家小户总是贴上门对,喜上门楣,频添过年气氛,希望明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且起源已久,开风气之先,而由桃符

  • 文章漫谈春联炮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戸更新。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07期  作者:邗溝老農  出版时间:1987-01-20
    关键字: 春节习俗 春联 朱元璋 桃符

    因为这是一种权威的象征,所以民间就用这种符来驱邪逐鬼。桃符就是用桃木板制成的符,悬挂在大门两侧。桃符采用桃木,据说桃木本身就有逐鬼的效用,到了后世,笔墨相继发明,人民嫌雕刻桃符的麻烦,于是便用书写来代替,慢慢的演变,现在的民间只贴春联而不挂桃符了。春联是我国特有的习俗,也是我国文学上特有的艺术。据史家考据:春节在大门上贴对联的习俗,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的一副对联,是五代后蜀主孟昶贴在卧室门首,句为「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春联虽是小道,然古今春联不乏

  • 文章泉州城内民俗新年歌謠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8期  作者:泉州阿散 出版时间:1981-04-01
    关键字: 春节 祭祖 春联 十五 过年 习俗

    初一场: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亦称「春节」是家家户户,欢愉、热闹的活动场面。迎春祭祖、祀神、拜年,都是这一天的重要项目。黎明即起,选择焚香开门吉时,先拜神明、公妈(祖先)门大门放爆竹,以迎喜避邪,谓之「开正」不论男女老幼,皆穿着新衣新鞋,以示万象更新之意。家户均于年末终了,在大门、楹柱、门楣窗户等处贴上春联。所谓「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更新春。」「千门万户曈咙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由「桃符」演变而来,与放爆竹的意义同为避邪驱鬼。早晨吃甜粿(年糕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