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春秋文化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春秋淹城将成影视拍摄基地四十集电视连续剧《兵圣》将在此开拍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56期  出版时间:2007-03-26
    关键字: 淹城 兵圣 拍摄基地 古城池 春秋文化

    国内唯一的三城三河鎭池遗址、拥有二五〇〇多年历史的古淹城,最新被著名导演、制片人张纪中「相中」,将成为他今年下半年新开拍的根据《孙子兵法》为题材改编的四十集电视连续剧《兵圣》的拍摄基地。「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全国重要文物保护单位——淹城,是我国目前西周到春秋时期保存下来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古城池。作为春秋文化的展示基地,淹城以其特有的历史文化魅力吸引著张纪中。前不久,张纪中路过常州,看到建设中的淹城保护区时,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孙子

  • 文章武進打造「泛淹城」遊憩區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91期  出版时间:2012-01-25
    关键字: 泛淹城 游憩区 春秋乐园 水环 春秋文化

    为古运河口、卷轴之幕,中段为诸子春秋、浪漫水城,南段为精致社区、精彩生活。同时提出「浪漫水环」——围绕淹城外围,打造一条低密度、高绿化带的生态式公共休闲体验「水环」。「实现淹城文化游憩的后续休闲停驻功能,与浪漫西太湖连接,进一步拉长旅游链。」春秋淹城旅游区党工委书记王才中透露,「泛淹城」地区将以生态为基础、功能为骨架、文化为血脉,加快建设遗址保护区、春秋乐园区、野生动物区、旅游购物区、文化居住区、休闲度假区、商业游乐区、佛教文化区等八大板块,逐步打造城市

  • 文章《古吴春秋》十、古吴文化播四海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81期  作者:朱海容  出版时间:1993-03-20
    关键字: 《古吴春秋 吴文化 文化 文化 太伯庙

    的《孙子兵法》传遍天下,日本、美国等国称为「中华天书」,他们除「专门研究」外,还在大学中作教材,而且还在军事、政治、企业等各条线」上学习运用。春秋时范蠡在无锡写的《鱼经》;唐陆羽走遍全国后在无锡写成的《茶经》;宋单锷的《吴中水利》为:明徐光启《农政金书》等充满吴地文化特色的科技巨著,不仅促使吴地富甲天下,而且被日本、新加坡等国誉为「句吴宝卷」。「船文化」是古吴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越绝书》称:「吴国不可一日废舟楫」,(《古代科技吴地的造船》)载:「著名的吴国舟师旗䚀艅

  • 文章客家春秋介评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9期  作者:庸庸  出版时间:1995-02-12
    关键字: 客家春秋 节目介绍 客家文化

    客家春秋》是大型音乐舞蹈,是长篇史诗,集中概括地表现华夏汉民族客家民系形成发展的历程;显示客家人自强不息的坚忍精神、博采众长的大海情怀和淳朴清香的梅花丰彩;贯穿着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黄河血脉。此节目是李树坚先生编剧,以客家音乐舞蹈素材为基调,富于浓郁的乡土气息。由梅州市的专业和业余的文艺工作者三百多人参加了节目的创作和演出。内容包括:①序幕根在中原。②第一幕岭南安家。③第二幕自强不息。④第三幕山高水长。⑤第四幕赤子乡心。⑥第五幕情系家山。此一演出

  • 文章《古吴春秋》——吴地的“断发文身』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6期  作者:朱海容  出版时间:1992-10-20
    关键字: 古吴春秋 无锡 习俗 吴文化 断发纹身

    远古时,无锡等地的荆蛮民均有「断发文身」的习俗,「断发文身」是荆蛮民的主要标记之一;也是吴文化的重要纽带和标志之一。吴地的「断发文身」在太伯建吴前早有之,「江苏史话」说:「史载「裸国在南方」,今之无锡一带,被发文身,裸以为饰,夏禹曾「解衣而入,衣带而出」。太伯奔荆蛮时,也尊重当地古习,入土随俗文身断发。可想,「断发文身」的习俗在太伯建吴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可能存在着。「断发文身」是如何式样的?历代史书、典籍均有记载,说法大同小异,拿断发来说约有五种,即

  • 文章《古吴春秋》——吴文化的槪念和涵义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7期  作者:朱海容  出版时间:1992-11-20
    关键字: 古吴春秋 吴文化 槪念 涵义

    的。⒉「吴」的年代。史载有二:一、太伯于周太王古公亶父年间「亡如荆蛮」立国建吴;二是太伯于商末立国荆蛮,自号「句吴」。两者虽有不同但相距不远,且「立国建吴」是一致的。句吴至二五代吴王夫差时被越灭,历时七〇〇年左右。⒊「吴」的地域。史籍记载基本相同,吴地由小到大,历时有长有短,鼎盛期拥有今江苏、上海、浙江大部、安徽、山东等一部,江西北部春秋时曾为吴,楚交界地,故有「吴头楚尾」之称。综上所述,吴文化的槪念,当是:自商代末年至春秋晚期这段时间的吴国的文化。即:这段时间内

  • 文章《古吴春秋》九、无锡地区的古吴地下资料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80期  作者:朱海容  出版时间:1993-02-20
    关键字: 《古吴春秋 吴文化 土墩墓 几何印纹陶

    」并指出:「西周中、晚期宁鎭地区、太湖地区都出现颇有特色的「层层掩埋、平地起坟」的土墩墓,到春秋时期两地出土遗物特征更趋一致,从发展,演变情况看,可以认为:太湖无锡地区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到西周中、晚期吴文化已向北向西扩展到宁鎭地区……」纪文完全符合太湖无锡地区的眞实情况,与一九八一年杨建民在省考古年会上发表的专论《无锡几何印纹陶遗存的分期》一文的立论是一致的。杨文说:「无锡的土墩墓反映吴国宗法等级的埋葬习俗,有个从简到繁,从小到大的过程;墓中发现不少几何印纹

  • 文章漫谈我国商业文化(续)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卷 第2期  作者:董志超  出版时间:1987-05-15
    关键字: 商业文化 市场功能 春秋战国 自由经济

    春秋战国时代的商业理念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学术思想大放异彩的时代,商业的理念也不例外。论语先进篇上说:「回也,其庶乎,屡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颜回的确是接近了大道,但是他常在贫穷中,却能安于贫穷。这也在说明从政的人,必须具有安贫乐道的修养,才能大公无私,使政治廉明。又说:「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这是说:端木赐—子贡是不受命运的支配,他从商开拓经济、创造财富,以充实安康乐利的生活,而且他具有极高明的才识,对未来的商业趋势与变化,都在

  • 文章漫谈我国商业文化(续)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卷 第4期  作者:董志超 出版时间:1987-11-15
    关键字: 商业文化 吕氏春秋 吕不韦 现代商业启示

    对此书乃多校释正误之作,好像是重视此书了,不过他们都偏于字句的校勘训诂,对于书中精义,并无所发明。至于现代,我们以发展经济为先务,理应发扬固有商业文化。吕不韦是道地的商人出身,吕氏春秋一书,对于从事商业者也有所帮助。如书中十二纪的第一篇孟春纪中之“本生”“尊己”“贵公”“去私”等等。所谓“本生”,就是养生必求其本,生之本为天,必须顺应天性为主。以现代人来说,那就是保健之道,才能延年益寿。所谓“尊己”那就是尊重自己,建立自信,发展潜能,也就是中庸上说:「诚者

  • 文章为常州「春秋淹城」祝福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5期  作者:周振華  出版时间:2005-12-30
    关键字: 春秋淹城 常州 殷商文化 江南古文化 古文物

    常州「春秋淹城」是江南古文化的圣地,它可能是殷商文化的分支,春秋时时是吴文化的「根」,自是吴文化发源之地,故称「吴越春秋」。包括今日所称之长江三角州,宅是中华民族繁荣绵延之地。春秋淹城临近太湖之滨,其所辖之地域,自当包括当时之延陵,汉时的毗陵,大江南的文化由它发展而来,汇集而成。春秋淹城的价値在彰显其文化历史意义,显示常州在中国古文化的地位,其历史意义价値非常悠久崇髙,为江南地区首要之地。(注:淹城全景)淹城系平原,没有嵩山峻岭,而是坦展平静地卧在太湖之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