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明代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阳城明代砥洎城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5期  作者:郭天林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明代砥洎城 山城格局 明代建筑

    华北地区现存尙好的明代民居代表、建筑史上的稀缺实物资料砥洎城,位于阳城县城东十三公里处的润城鎭西北隅,当地百姓俗称寨上,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砥洎城,建筑在一座小山咀上,其南接村鎭,北临沁河,三面环水,呈半岛状。远望其城,坚如磐石的砥柱挺立中流,故名砥洎城。该城创始年代不详,但从明崇祯十一年(一六三八)「山城一览」碑碣得知,其创始年代应在明末以前。城呈椭圆形,砖砌,占地面积约六万平方米。南有正门,起于地面的城墙,高约十米。临河城墙从河边筑起,高约二十余米

  • 文章太原明代建筑雕塑艺术——纯阳宫·晋祠·双塔寺·崇善寺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3期  作者:王振芳 任新和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太原明代建筑 雕塑艺术 风景名胜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所以保存下来的古迹文物众多,而太原是山西的首府,就文物和古迹而言,在全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目前的硏究和开发还不够,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想对这些文物作进一步的介绍,挖掘它的艺术和文物价値。发掘其内涵。让人们更加热爱这块土地,为山西旅游热增加人文内涵。明代太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尤其建筑艺术更显得多彩多姿。明代太原保留至今的主要建筑有:纯阳宫、晋祠、双塔寺、崇善寺等

  • 文章太行詩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6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85-07-01
    关键字: 太行诗 作诗背景 明代诗文

    相传明代某文士,籍山西,游旅他鄕,因犯法服刑,官闻其能诗,命作太行诗一首,限五言绝体,每句须嵌有「太行」两字,如能作成,或可免刑。文士闻言,情急智生,乃提笔写成此诗,闻者皆谓难得,今抄录如左,以供欣赏:人见太行愁,我见太行喜,不是喜太行,家在太行裏。

  • 文章太原街名的由來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趙益三 趙士仁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太原 明代城市规划 历史记载

    明朝把太原定爲「九邊」之一,明太祖朱元璋封他的三兒子朱楓爲晉王。洪武九年(公元一三七六年)擴建太原城,面積八平方公里,周圍十二公里。城牆高十一點七米,外砌磚,內夯土。四方城牆開八門:東爲宜春(大東門)、迎暉(小東門);南爲迎澤(大南門)、承恩(小南門);西爲振武(大西門)、阜城(小西門);北爲鎭遠(大北門)、拱極(小北門)。修成了頗大規模的太原城,且城防非常堅固,駐兵馬東緝虎營,西緝虎營,校尉營。在城區內,集中了宮城、宮府等政府機構。顯赫的晉王府佔據全城...

  • 文章明代理学大师薛瑄》序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3期  作者:李元慶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明代理学大师薛瑄》 书序 薛瑄理学 《薛瑄全集》 研究认知

    本书脱稿于一九九〇年初秋「纪念薛瑄诞辰六百周年学术思想讨论会」前夕我为什么硏究薛瑄理学?鉴于薛瑄理学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由此萌发明辨薛瑄及其理学思想之历史地位的念头。薛瑄,字德温,号敬轩,谥文清,山西河津县南薛里(今万荣县平原村)人,生于明洪武三十二年(一三八九年),卒于明天顺八年(一四六四年)。他是明代前期朱熹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明朝号称「以理学开国」,明代前期,朱学思想占居统治地位,薛瑄被清代学者视为朱学传宗,称他是「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

  • 文章明代乐平(昔阳)十三进士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7期  作者:李玉璽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明代乐平进士 人物列举 人物简介

    吏部尙書喬宇:字希大,晩號白巖,明成化甲辰科進士。禮部主事,王恕爲禮,調之文選,門無私謁。調太常少卿。武宗嗣位,遣祀中鎭西海,還京條上道中軍民困苦六事,遷光祿,歷戶部左右侍郎。時劉瑾敗,大臣多以黨效,公獨無所染,拜南京禮部尙書。乾清宮災,率同列上十事,改兵部,參贊機務。復率同列陳奏建儲貳、罷親征、不報。寧王宸濠叛,揚言旦夕下南京。公嚴爲警備,而談笑自如。中官劉瑯與濠通。刺得其情,大索城中,斬所伏壯士三百人,懸首江上;辰濠失內應,且知有備,遂不敢東下,未幾...

  • 文章震旦董事長陳永泰贈還山西古物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3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明代罗汉头像 捐回大陆 两岸关系 物归原主

    十八尊从大陆盗卖走私海外的明代罗汉头像,最近将由收藏者震旦集团董事长陈永泰捐回大陆,陆委会与海基会希望借由古物“物归原主”的首次行动,作为改善两岸关系的触媒,但收购大陆古物的收藏家可要注意了。政府相关单位最近硏商决定,同意陈永泰将所购的山西省佛头古物,捐回大陆。由于文化资产保存法规定:“重要古物不得移转于非中华民国之人”,“国宝或重要古物不得运出国外”,政府开例决定同意让这批山西古物完壁归赵,其间的考量、可能衍生的问题,及两岸关系可能带来的影响,値得硏究

  • 文章山西鹽業史(續)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7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山西盐业史 明代盐业 清代盐业 民国初年盐业 盐区介绍

    明代之山西盐业明承之后,对于盐业之管理,一切均循旧制。明之版图,东起辽海,西抵嘉峪,南至琼崖,北达云朔。产盐地区既广,盐之种类亦繁,有海盐、井盐、池盐、土盐之别。池盐产于河东、灵州(今宁夏灵武县),土盐亦名鹻盐,产于晋北及开封。洪武初年,于诸产盐地,次第设官,以资管理。河东盐池,元代设四场。明代设东、西、中三场。解池于洪武时,岁产小引盐三十万四千引,合大引十五万二千引(注:明制大引四百斤,小引二百斤)。弘治时增八万引,合四万大引。万历中,又增廿万引,合十

  • 文章老鸛鳥的悲歌——山西洪洞大槐樹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4期  作者:潘郁琦 出版时间:2014-07-01
    关键字: 山西洪洞大槐树 明代移民 移民历史因素 移民故事

    的洪洞县,离开了上香拜佛的广济寺,离开了自小游耍树荫的大槐树,愈走愈远的时候,再回头只能见着巍峨的大槐树和槐树顶上密密高挂的老鹳窝。听着树桠间汾河摊上飞来筑巢的老鹳鸟声声哀鸣,被迫离鄕背井的移民只能泪眼相对,这也就是安土重迁的老移民对家鄕最后最后的记忆。六百年前,大槐树就已经生长在山西洪洞的城西北了,明洪武三年(西元一三七〇年)起,就是明代大举移民出去到各省的集中报到地。那时经由官府规定,山西各地必须迁出的人员都得先到洪洞县一棵庇荫广大的大槐树下集合,然后再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