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方言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棗陽的「鄉音」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1期  作者:羅樹植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方言整理 乡情

    本文緣於舊年元月十日,春節前由李總幹發强領隊,彭副總幹事蘇進駕著私人轎車,偕同顏鄕長嘉德,丁鄕長家成與鄕末一行五人;專程分別登府慰問我縣在台諸位病、老、鄕賢。途中於車內敘及春節團拜大會會後餘興事宜,遂命末濫竽充數,提供「鄕音」助興。經愚夫婦於匆忙中搜腸刮肚,力憶「鄕音」人、事、物,各十則;油印後,於會中分贈到會鄕長回味咀嚼。豈料:反應熱烈,幷當場有姜鄕長道章等多位鄕長即時提供多則「鄕音」得充實篇幅內容。想我輩早年離鄕背井,復以戰亂南奔北走,來台後,再經四...

  • 文章鄉音拾遺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2期  作者:羅樹植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乡音 方言土语

    农产品以小麦为主。所以城北人多以面食为主。城南多水田,农产品以米麦为主。所以城南人的主食就以米面各约为一半。因生活环境有异;城北人与城南人的口音腔调也有了差异。如「六」字的发音;城北人读「蹓」,城南人读「楼」。唯鄕音土语,大致雷同相通。诸如:耍砍子(歇后语)、谚语、以及鄕音土语,流行颇多,试分类列举如下:壹、耍砍子(歇后语)1 孙女穿她奶奶的鞋—老样儿。2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3 老丈人死了哭爹—随大众(喻人没有主见)。4 爷儿俩玩猫子—不是猴(喻不是正事

  • 文章戲說武漢話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45期  作者:文緣  出版时间:2002-10-10
    关键字: 武汉话 方言 趣谈

    大陸有句俗話,叫做「寧聽江浙人吵架,不聽武漢人講話」。江浙人長得小巧玲瓏,即使吵架也是吳儂軟語,聽的人很受用;武漢話就不同了,且不說它發音低沈,喉嚨嘴裡像含了鐵塊,語氣頗含要打架的味道,單就武漢人掛在嘴邊幾句口頭禪就聽得人如芒刺在背,渾身不舒服。第一次領略武漢話是我剛到武漢讀大學的時候,大家初次見面,決定每人講個笑話來娛樂一下,我生性活潑,講的笑話也比較怪異,大家笑得東倒西歪,武漢的那個同學更是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他一邊揉眼睛一邊拍著我的肩膀說:「你個婊...

  • 文章對棗陽幾種方言之探源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2期  作者:劉逢吉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方言 探源 识别方法

    对帝乡方言,在已刊的〈枣阳文献〉中,已有彭先生登墀、姜先生道章的大作中提及很多。但还有未提到的,为了充实帝乡文化,笔者特辑此文,以弥补一、二。甲、几种方言探源。方言者乃地方一种语言的变迁。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但语言复杂,地区性强,大到一省一市有其方言,小到一个乡鎭,也有其不同的语言。枣阳向来枣南与枣北人声音软硬各异,说话各有不同,人们惯称枣南人为「蛮子」,枣北人为「台子」。这种历史流传下来的语言,就叫「方言」。笔者近年总想对有些方言究根寻源,找出

  • 文章鄉諺俚語㈠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9期  作者:張正一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俚语 方言 枣阳

    今年春,在南部鄕友餐會上,承彭理事長親爲『文獻』邀稿。返來後,即思索「寫什麼」而縈繞著心緒。幾經思量,『鄕諺俚語』乃近乎主題;唯,離鄕逾半世紀,遺忘已多,客居海外,搜羅爲難。爰就記憶所及,隨想隨寫,著實費了一番工夫。譬如:坷埓垡、溜騷、嫽廑、窪五、日撧人,愎諍的、疙猱、宥偏、鬆皮、涊佈惎惎、邪魔歪款、佯貳拉義、蠍子媽、下膗皮、么台、相因、履秧草、酏粘、黃泥巴腿、蓋字寶、搖單雙、供氋、打碑、薅草、凜冰覯、丟碗足ㄉヌ子、二五褦襶、響嗩班、裝煙的、扎猛子、旮旯...

  • 文章鄉諺俚語(下)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0期  作者:張正一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俚语’ 方言 枣阳

    黃泥巴腿—農夫自況。二五褦襶—㈠傻不懂事。㈡涼笠。蓋字寶——以兩枚中有方孔之古銅錢,用拇、食、中指捏住,無名指向外捻撣,使在桌面上旋轉,再手持木碗(外部套縫有護皮),將之揜蓋住,賭客隨之押注,憑機智、聽音響、運道、經驗賭「碼」(即有字之面)「曼」。另可一敘者,未開寶(揭木碗)前,尚有各種賭法:可全包,可部份讓出,可外加,錢數多寡端視買(賭客)賣(寶官)雙方之契合。搖單雙——博戲之一種、賭具為兩顆骰子入杯盒內,合蓋搖動落定,論方位講內外猜點數,莊家裁定輸贏...

  • 文章興山縣鄕土語音與文字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07期  作者:劉漢森  出版时间:1993-04-10
    关键字: 兴山县 方言 土语 风俗

    不一定是天天洗身,汗水和灰尘随自然蒸发风干后,留在皮肤上的一层汚秽,便是「垢圿」,兴山鄕亲大人小孩都叫「垢圿」,连读音都一模一样。兴山鄕音,有很大一部分口语与文字,都很文雅易懂,祇有极少一部分鄕土语音,表面看来有音无文字,实际上这所谓有音无字者,可能与文字语言之修习功力有很大关系。有音又有字的兴山方言擧隅兴山县小老鄕,旅居台湾的不多,以往数十年岁月,聚会「粉白」机会绝无仅有,往后能人辈出不能说没有,与笔者常有联络的,多系藉电话聊聊天,有时鬪鬪嘴,相互天南地北

  • 文章汉剧与武汉方言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68期  作者:朱建頌  出版时间:2008-07-10
    关键字: 汉剧 武汉方言 文化

    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汉剧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汉河、荆河、襄河、府河等流派,唱腔略有差异;其中,汉河派活动中心在武汉,造诣较高,影响较广。汉剧除流行湖北全省,还远及河南、陕西、湖南、福建、广东、四川的部分地区。二〇〇六年六月,国务院公布了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汉剧即列入其中。汉剧以武汉方言为载体,相得益彰,从而产生了无限魅力,陶醉了万千受众,不愧称汉派文化的结晶。现以《湖北地方戏曲丛刊》(湖北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九、一九六〇年)中的汉剧台词为材料,展示

  • 文章武漢的隱語、行話、俚語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59期  作者:朱建頌  出版时间:2006-04-10
    关键字: 社会方言 隐语 行语 俚语

    社团语,也叫社会方言,包括隐语(暗语、切口)、行话(市语、局子)、俚语(俗话、土词)等等,以其奇特多趣吸引著老中青少,广泛应用到日常语言中,增添了生动性趣味性,也呈现了晦涩难懂的成分。为此,有的出版社特组织编纂了这方面的辞书,上海辞书出版社的《俚语隐语行话词典》(一九九六),收了全国各地流行过和流行着的社团语词条,其中的一些也是武汉、湖北所流行的。现将该词典中特别注明「湖北武汉」的条目摘录于下。笔者对释文作了某些修改和补充。一甩手——指数目五。手有五指

  • 文章方言俗语转音有异但语音文字确属同源——兼举台湾话与山话相同之例证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24期  作者:劉沙  出版时间:1997-07-10
    关键字: 台湾话 兴山话 同宗同源 方言俗语转音

    这么久的岁月,请问,怎么大都没有学会讲原住民各族群的语言?标准答案是;相互有共同语言是疏于对方方言的原因。更须指陈者,台语中每一音每一字,率皆出自中原的周秦诸子百家经典,雅言俗语亦源出黄河流域之河朔关中一带。(均请参阅史学家连横先生所著《台湾语典》——由国立编译馆主编,民国四十六年初版)壹、台语发音的来龙去脉闽南话俗称台湾话,台湾话指本省人说的通俗话,就好比广东话指广东人相互沟通的语言;各省区区域内多像广东省一样,都有相互通用的语言,而上述所举不同省区的不同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