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方言特色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也談「背格那」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張用寰  出版时间:1986-12-01
    关键字: 背格那 学术交流 中华文化 方言特色

    少人会认识。查康熙字典,日部,有个「旮」字。注:篇海,与旭同;但无「旯」字。查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正编无比二字;续编里到把它们列入进去了,注释音义说:「旮」—甲、乙;(甲)与旭同,见篇海,详旭字注;(乙)读如尬,谓成共角或偏僻之处,见旮旯条。「旮旯」|北平方言,谓角落也。如:「他躲在旮旯里,闷声不响」。「旯」—,读如拉,详旮旯条。(台北文化图书公司所编的辞汇,也收入这两个字)。至此,旮旯与海州方言中的「背格那」,音与义,似乎都很接近了。不过,旮旯这两个

  • 文章餘生憶往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63期  作者:楊祚杰 出版时间:1973-06-10
    关键字: 方言 住宅称呼 行为称呼 用物称呼 方言特色

    吾乡方言㈡四、沟漏—就是屋檐下的阳沟,用竹筒或洋铁皮做成,使簷溜汇集流下,不致滴在行人的身上。五、望砖—家鄕的瓦屋,两椽之间,平舖砖块,上面再叠瓦层,这砖便叫做「望砖」;可能由于举头可见也。六、天篷—天井之上,两屋当中,架以木梁,上置竹篷,夏季遮挡太阳,也有用明瓦制篷的,遇有婚丧大事,临时用红、白布搭盖。七、地平—用木板钉成一块块的,家有大事,便用来舖天井,使与阶平,便于行走。八、乱泥砖—这个「乱」字,不是作「杂乱」解,而是作「堆叠」解。厅堂地面不舖地板

  • 文章漫谈温州方言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1期  作者:繆伯華  出版时间:1985-01-10
    关键字: 温州方言 方言 温州话的特色

    我国幅员广袤,全国各地的方言何止千种,方言者,一地之言也,温州自然亦有方言。不能例外。旧温州府辖有永嘉、乐淸、瑞安、平阳、与泰顺等五县,其语言虽大致相同,而口音仍亦各异,本文所谈温州方言,以永嘉城内为标准。温州话与正式国语的语音相差太远,实在很难懂,因而有些外地人,简直视为南蛮鴃舌,或讥为讲外国话,莫名其妙。玆略擧一些温州方言,以为例子:在食物方面,如吃早饭叫吃天光,吃中饭叫吃耐昼,吃晚饭叫吃黄昏,下午吃点心叫纸食,(方言根本无字,祗能以字音代替)宵夜叫

  • 文章展言子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4期  作者:譚宇文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展言子 中曹司 特色方言

    三十三年八月底,到贵阳中曹司兵工厂报到受训,得识印江杨修荣同学,提供展言子(歇后语)极有趣味,分别后每一怀念,一句也想不起来,隔了四十七年,今夏终于联系到也来了信,迫不及待地盼他抄来,据告他也忘光了。只能记其一,其二只字难述,由他之父执张一能乡长(现住杨梅)搜索枯肠得以补足,喜不自胜,提供同乡们欣赏一笑。其一:每句有怕字,内容以方言为准。虾子怕鱼㈠,皇帝怕㈡,烂扇子怕扇(读㈢),有钱人怕事㈣,文官怕武㈤,帽子怕绿㈥,烂骡马怕骑㈦,烂鞋子怕拔㈧,烂衣服怕扭

  • 文章活色生香寧波話(十六)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69期  作者:周時奮 出版时间:2008-04-10
    关键字: 宁波 方言 地方特色 地方语言特色

    方敦敦 方而穩重。敦,敦實。例:「方敦敦介一張面孔。」癢嗖嗖 有些癢的感覺。嗖,如風吹過。例:「背脊癢嗖嗖,搭我搔搔其。」痛稀稀 有些痛。稀,依稀。例:「牙齒有眼痛稀稀。」壽得得 言行不得體,傻乎乎地惹人討厭。得得,得意的樣子。例:「人莫做嚦壽得得。」惹得得 有些異樣出格,惹人厭煩。得,自以為得意的樣子。例:「別人都勿響嚦,其還惹得得介來咚講。」呆性性 傻乎乎,或笨重。性,本性。例:「這張桌子做嚦呆性性嗬。」蔫糟糟 色澤陳舊,不新鮮。蔫,音「厭」;糟,酒...

  • 文章武漢話中折射出的歷史影子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5期  作者:周然  出版时间:2010-04-20
    关键字: 武汉方言 历史印记 地域特色

    文◎周然武汉话,又简称为「汉话」。外地人称武汉人说「汉话」叫「汉腔」,或者说,武汉人说话「汉味」很浓。武汉话的「汉味」特色,不仅仅在于行腔吐字的「汉腔」,更在于武汉话里有许多俗语折射出历史的影子,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例如:「谦祥益的房子内外墙(强)」「谦祥益的牌匾一言堂」这两句俗语,也是歇后语,前一句是取「墙」的谐音「强」,用以说某人「能干」或是占了「便宜」或是占了「上风」。后一句是借谦祥益店舖的一块「一言堂」的牌匾,来表明「不还价」和「说一不二」的意思

  • 文章客家語的淵源與流變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6期  作者:羅肇錦  出版时间:1992-02-15
    关键字: 客家方言 历史源流 发展演变 语音特色

    「va」「ə」,很显然的,客语iatap与畬语netet有着不可分的关系。像这样的语词成分,极可能是客语从畬语借来,所以定之为「特殊外层」的客语成分。不应用权势迫害方言发展⑷新近外层:由于客家人与闽南人的住地处处相邻,所以客语词汇中融入不少闽南的用词,例如把「萝卜」说成「菜头」,「滥散」说成「亲彩」,「食粥」说成「食糜」,「当瘃」说成「当悿」……等,都是闽南话的用法,被客家人借来用得很习惯了。而台湾的客家话,这四十多年由于强势的国语敎育推行,很多

  • 文章鄉諺脞談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1期  作者:湯强 出版时间:1969-06-01
    关键字: 谚语 方言 风土习俗 地方语言特色

    騎牛碰着親家公牛馬騾驢,均可用以代步,不過騎牛的人,除農夫以外,不多而已。談到騎牛,也不算坍臺的事。像老子騎靑牛出函谷,詩聖杜甫,曾有「東來紫氣滿函關。」之句,千古傳誦。阿拉家鄕有句俗話,「騎牛碰着親家公。」其用處是針對,含有隱秘,齊巧被人撞見,致而拆穿西洋鏡的人而發。親家公,兒女親家也。昔日婚姻,全由父母之命,媒灼之言而定,爲兒女者,根本不知道對方的家庭環境,才貌性情,即雙方家長,也不十分探聽淸楚,憑媒人之花言巧語,略知梗槪,馬馬虎虎,遽訂鴛盟。此種肓...

  • 文章鄉諺脞談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4期  作者:湯強 出版时间:1969-10-31
    关键字: 谚语 方言 地方语言特色 风土习俗

    羊癲病也要學三分羊癇風又名羊癎病,為癲癎一類之疾病。西醫視為神經系統受阻,中醫認作痰濕二物作崇。發作時,卒然倒地,人事不省,全身痙攣,口吐白沫,作羊叫之聲。(有作猪叫之聲者,名猪癲病。)昏迷時間,最多不會超過二十分鐘。之後,熟睡一、二小時,便霍然而愈。迨淸醒神識恢復正常後,問他病發時,有何感覺?則瞠目不知所答,並且不復記憶,此症雖然不致喪生,然根治極難。「做到老,學到老。」此話是說,人生在世,凡百學問知識,絕對不能一一學全的,不過這是對於有益方面的學識而...

  • 文章活色生香寧波話(十五)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68期  作者:周時奮 出版时间:2008-03-10
    关键字: 宁波话 方言 地方特色 风土习俗

    薄舀舀 汁液稀薄。舀,舀水,引申為稀薄得可以舀。例:「薄舀舀一碗羊肉粥,吃倒咋好吃呢。」韌佝佝 韌而有彈性。佝,佝縮,引申為可彈伸,音「苟」。例:「牛皮糖吃起來韌佝佝。」長猛猛 漫長。猛,比喻程度。例:「這埭路走起來長猛猛。」矮鼓鼓 矮而有些胖。鼓,矮胖如鼓。例:「這人有眼生得矮鼓鼓。」又作「矮熅熅」。熅,蹲。短簇簇 比較矮胖。簇,短簇,音「絕」。例:「介貴鮑鰻,我只短簇簇買一局(截)來。」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