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方言历史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客家話探源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9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客家话 方言历史 历史源流 特征差异 汉语

    作为民族中的某一群体,一般是以该群体独有的语言来划分的;或者说不同的群体具有各自独立的方言。如粤语群体,潮语群体等。就中国而言,主要的方言区多分布在南方的沿海地带,如江浙的吴语,福建的闽南语,广东的粤语和潮语。这些方言的存在,有的大概已有三、四千年或更长的历史了。战国时期的吴、越国,就已经是人口众多,各方面都很发达的诸候国了。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及近代史可知,在多民族或不同方言民系混杂居住时,都会发生同化现象。这种同化现象首先是以语言的归一为主

  • 文章認識溫州(三)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卷 第1期  作者:達郁  出版时间:1986-02-15
    关键字: 方言 温州语 历史考究

    叁、温州方言温州除了有秀丽的风景、文风璀璨孕育出地灵人杰,温州的海产、小吃、农产品令人食指大动之外,提到「温州语」,那更是别具特色。多年前曾听说,先总统 蒋公在民国二十余年起,就一直为挑选情治人员而苦,后来多录用浙江人,乃系浙江省境方言多,口音不易为外人辨识,暗语使用较为灵通,有位 蒋公的侍徧长告诉我:「其实,用你们温州人就够了,光是温州的方言,不下数十种,不说别省人听不懂,外县的,就没几人能听懂」。温州七县,温州语槪括而分,至少有七种,常听鄕长们说起

  • 文章既不同于吴语,又不同于闽语,温州方言为何如此独特?温州方言的前世今生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8卷 第1期  作者:沈克成  出版时间:2012-02-01
    关键字: 吴语 闽语 温州方言 历史 现状

    至北宋已相当成熟,到了南宋则很有特色了,这可以在著名字书《六书故》与南戏作品《张协状元》等文献中找到佐证。宋末永嘉人戴侗(一二〇〇—一二八五)的名著《六书故》大量采录家乡温州方言的俗语、俗字、俗音,充分表明当时温州话已接近今语。如喉咙称”灵喉“,河豚称”乌狼“,鳎鱼称”鳎鳗“,臭虫称”茭虱“,小蟹称”螠儿“,篮类称”篰“等等。由于一种方言发展到能够影响书面形式的阶段,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准备过程。那么,在《六书故》记载俗字俗音之前应经过一段历史时期,温州话

  • 文章武汉话中折射出的历史影子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5期  作者:周然  出版时间:2010-04-20
    关键字: 武汉方言 历史印记 地域特色

    文◎周然武汉话,又简称为「汉话」。外地人称武汉人说「汉话」叫「汉腔」,或者说,武汉人说话「汉味」很浓。武汉话的「汉味」特色,不仅仅在于行腔吐字的「汉腔」,更在于武汉话里有许多俗语折射出历史的影子,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例如:「谦祥益的房子内外墙(强)」「谦祥益的牌匾一言堂」这两句俗语,也是歇后语,前一句是取「墙」的谐音「强」,用以说某人「能干」或是占了「便宜」或是占了「上风」。后一句是借谦祥益店舖的一块「一言堂」的牌匾,来表明「不还价」和「说一不二」的意思

  • 文章蒙古语文的历史与发展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7、28期  作者:丁金生  出版时间:1991-12-01
    关键字: 蒙古语 历史发展 方言 学者论述

    最近在报刊上,时常读到有关蒙古的文章,其中所介绍的是成吉思汗的武功,和他孙子忽必烈的事蹟,以及蒙古人开疆辟地的历史,现在特来介绍蒙古的语文,因为语文才是一个民族的命根;又何况蒙古文的演进还有一页沧桑史。●蒙语的方言不少?蒙古同胞的语言,在型态上来说,是属于胶着语型、复音节、单音调语言,在语族的归属而言,是属于乌拉尔秦语族的阿尔秦语系的蒙古语。由于蒙古同胞也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民族,当然在语言方面也会因时代的演进,在语言上也有所变化。再加上蒙古同胞分布的地区

  • 文章泰顺的方言与人口迁徙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4卷 第6期  作者:高啓新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泰顺县 方言 人口迁徙 历史

    泰顺《分疆禄·方言》记「……(泰顺)地方二百里间,言庞语杂未有如吾邑者……」在温州,泰顺的方言种类为最多。据新编《泰顺县志·方言》载,泰顺方言可分两主语系,即闽语系统和吴语系统,另有次语系的客家话系统。在主语系中又细分蛮讲、彭溪语、罗阳话、司前话、莒江话、百丈口话;畬语和订洲话属客家话系统。如此众多的方言汇聚一起,形成了泰顺极为复杂的汉语方言。故此,泰顺也成了国内很多方言学专家感兴趣的区域。那么,泰顺的方言是如何形成的?除了泰顺群山阻隔、与外界交流稀少

  • 文章客家語的淵源與流變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6期  作者:羅肇錦  出版时间:1992-02-15
    关键字: 客家方言 历史源流 发展演变 语音特色

    客家话很整齐的表现出来。因此,用客家话唸唐诗宋词,最能表现其节奏和韵味,这也就证明客家话和唐宋音很相似,且合于中古音的现象,在客家话保留得很完整,所以我们把这种中古音成分称为「普通古层」。⑶特殊外层:就是由非汉语的成分借来,如广东话借壮语「乜嘢」「ti」……等,以词汇主的外来特殊层次,然而广东话与壮族的渊源久远,所以语音结构中长之音与短之音成了很基本的音位(如「匣」唸kap.「甲」唸ka:p),客家与畬族相处的历史不如广东人与壮族那么久远,所以只从畬族(摇族

  • 文章溫州話探源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6卷 第3期  作者:沈克成  出版时间:2000-06-01
    关键字: 温州话 古吴语 方言 历史考究

    古越语属于侗台语,是今日侗语、水语、壮语、傣语、黎语、泰国泰语、越南京语、缅甸掸语等共同祖语的兄弟语。以温州方言为例,最为明显的佐证是形容词后置于名词(如「腰身、菜咸、笋干、饭焦、楼阁、酒汗、板玷、膀蹄、头衔、墙田、豆腐软、菜头生、履鞋拖」等),副词后置于动词(如「吃添、走好」等)及副词后置于形容词(如「红显、苦倒」等)。公元前三世纪,楚国灭越,派春申君治吴,楚人给吴越带来了最初的华夏语影响,从此汉语通过楚方言的形式大量进入吴越,直到秦统一中国后,楚人在吴地

  • 文章山歌兩則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99期  作者:蘇禹 出版时间:2014-11-01
    关键字: 山歌 方言儿歌 南门坛上 常熟 历史名片

    一)常熟好地方(方言儿歌)常熟好地方,山水好风光,\尚湖里,乘龙船;虞山浪,登城墙。兴福寺历史长,沙家浜名气响。\方塔公园聚沙园,曾园赵园彩衣堂。吃个地方也蛮多,歇歇脚头也便当。\小酒咪咪、蟹脚扳扳,挑挑 马兰头,尝尝 香椿头;/桂花栗子蕈油面,鸭血糯米八宝饭。大鱼大肉勿稀奇,泡杯绿茶最清爽。\电视机里开茶馆,方言新闻真闹猛。要做就做常熟老百晓,春来茶馆聚一堂。(二)记忆南门坛上二三事一、历史名片是南门,物阜流转商贸蒸,洪武三千建城隍,祭坛留迹坛上存

  • 文章(叁、转载)罗肇锦先生硏究瑞金方言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4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3-01-31
    关键字: 罗肇锦 方言 语音 综合比较 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

    罗肇锦先生,台湾省苗粟县铜锣鄕人,祖藉广东,现就读国立师范大学博士班。当就读国立师大国文硏究所时,由吾县曾博士春海介绍拜访杨镜如玉明先生,作其硏究瑞金方言之发音人,相见之下、至表欢迎,杨先生即欣然接受;并询罗先生何以选硏「瑞金方言」为硕士论文,承吿以阅读我县「瑞金文献」之鄕谚,文雅不俗,诸多诗意,故而选之。于是经十余次造访畅谈,每句方言发音,详加硏究记录,分析音韵与声调,专心一志;最后复承其邀请指导敎授丁邦新博士与同学多人一同再访玉明先生校正音韵,探求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