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断代研究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甲骨文的分期断代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1期  作者:郭旭東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甲骨文 世系 称谓 贞人 断代研究

    甲骨文发现之后,经过罗振玉、王国维等学者的硏究,其大的时代已无疑义。殷墟发掘,更证明了它是商代后期盘庚迁殷后的文字。但是,仅定出其大的时代还不能满足人们硏究商代历史的需要。从盘庚迁殷至纣王覆灭。《竹书纪年》记载为二七三年,刚刚结题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硏究结果为二五四年。而这个时间,相当于后世一个朝代,如唐、宋、明、清。在这二五〇多年中,商代社会各方面情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剧烈的变动之中。因此,需将十五万片甲骨所属的具体时代,即属于何位商王给予断明

  • 文章《殷墟甲骨字迹研究》平议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0期  作者:徐寶貴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殷墟甲骨字迹研究 殷商甲骨文 名词术语 分期断代

    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于二〇〇〇年底出版的《殷墟甲骨字迹硏究》,在目前的甲骨学论著中是一部引人注目的新作。该书是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张世超教授根据其在吉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进一步修定、扩充完成的。初读之后,觉得此书在学术上的建树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方法的创新。本书根据现代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和学科渗透的方法论基础,把现代刑侦学中的「笔迹学」、「痕迹学」的槪念、原理和方法移植到殷墟甲骨字迹和分期断代硏究中,由于巧妙地使用了类比

  • 文章考古学与甲骨学研究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9期  作者:劉一曼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考古学 殷墟发掘 分期断代 研究领域 甲骨文

    迷惑不解的「卜」下「贞」上一字考定为贞人,首创了贞人说。他在文中还提出了甲骨文断代的八项标准。1933年,董作宾发表了《甲骨文断代研究例》②[2],把断代的8项标准扩展为10项标准。他还将甲骨文划分为5个时期:⒈盘庚、小辛、小乙;⒉祖庚、祖甲;⒊廪辛、康丁;⒋武乙、文丁;⒌帝乙、帝辛。董氏这篇名著的发表,使过去混沌一团的15万片甲骨,成为可以画分为五个不同时期的历史资料,从而使甲骨文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后来,董氏在回顾这一段历史时说:「这断代分期的新研究

  • 文章董作宾与郭沫若在甲骨学研究中的交往与友谊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7期  作者:郭胜強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甲骨学研究 分期断代 董作宾 郭沫若 考古学

    后附卜辞断代表的设想,并在《卜辞通纂·后记》中对《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予以很高评价,指出:「本书录就,已先后付印,承董氏彦堂以所作《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三校稿本相示,已反复诵读数遍,既感其高谊,复惊佩其卓识,如是之系统之综合研究,实自甲骨文出土以来所未有。文分十项,如前序中所言,其全体几为创见之充满;而使余尤私自庆幸者,在所见多相暗合,亦有余期其然而苦无实证者,已由董氏由坑位、贞人等证实之,余读此文之快味,固有在寻常欣赏以上也。」㈡[2]后来,郭沫若又进

  • 文章晋文化研究中的宏观理论问题综述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9期  作者:李元慶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晋文化研究 断代分期 历史研究方法

    一、晋文化的分期问题作为历史性学科,晋文化硏究首先面临着关于断代分期的宏观理论问题,学者们的论点大体分为三类:(一)基于晋文化考古的继承性,以晋文化的源头「陶寺文化」为上限,以秦统一前为下限而断代分期。这是苏秉琦、王克林先生的基本论点。如苏先生写道:作为考古学命题,「晋文化」应该有它的界定范围。……时间界限,上不起自周初分封,下不以三家分晋为限。大致上起四、五千年间,下至秦统一前。在此之前是它的「前史」,从陶寺起,方进入「晋文化」正文。这主要是通过分析陶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