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康渝文物馆于民国六十七年开馆以来,时近两年。以各董事之支持,同鄕之爱护,使业务推行,颇称顺利。兹将一年来之工作,引述如次:一、董事会议本会第三次董事会议,于六十八年二月二十七日上午十一时,假台北市凯莉餐厅擧行。出席董事李公权、王纯碧、文守仁、袁守成、周开庆、黄光琮、张鹏翔、郑廷杰、王思诚、王联奎、李久澍、陈铁夫、张君泽、郑秀卿、邓蕴益、钟容昭。请假:吴邦护、王成圣、邓育英、刘彰德、王宗辉。列席财务委员会委员宴明,川康渝三会总干事范宇平、胡崇钧、吴熙祖
-
民国六十六年下期,川康渝同鄕会在台北市中山北路新建会址落成。三同鄕会采纳了我的建议,划出一部份房屋筹设川康渝文物馆。是年十二月,文物馆董事会成立,我国旅居香港的唐君毅先生,素来关切鄕邦文献,特别去信吿诉他。得他六十七年一月四日函,中谓:「台北川康渝同鄕会新址完成,由兄负责成立川康渝文物馆,至堪欣贺。兄一二十年来,由四川文献一刋开始,而蒐辑四川县志重印,刋行四川丛书,今天负责成立文物馆;由涓涓之功,积成江河,其对鄕邦及国家之贡献大矣!」并谓在文物馆成立后
-
六、本舘财务状况、存款、公物用具等保管情形,本舘董事会董事长于必要时得派员查核。七、本会工作情形,应于本舘召开常务董事会及董事会时提出报吿。八、本组织办法经本舘董事会通过施行,修正时亦同。依据上引办法,财务委员会设委员五人,由董事长提吴邦护、邓育英、张君泽、王思诚、晏明等五人为委员,并请吴邦护担任召集人。董事会通过另一提案为「川康渝文物舘设置文库办法」,全文如左。川康渝文物馆设置文库办法一、川康渝文物舘为充实内容,设置文库,订定本办法办理之。二、文库以蒐藏
-
民國六十七年五月二十八日在四川同鄉會第五次會員大會報告建舘經過民國六十六年初,臺北市川康渝同鄕會新址將成,鄕人相商擬劃出一部份房屋,成立川康渝文物舘,以爲蒐集川康渝文物,供衆閱覽硏究之中心。迭經商討,「川康渝文物舘組織簡章」,於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經川康渝同鄕會第四次常務理監事聯席會議通過。三同鄕會依據組織簡章第四條之規定,各推出董事七人,名單如左:王純碧、文守仁、李公權、吳邦護、袁守成、周開慶、鍾容昭。(以上由四川同鄕會選出)王成聖、王宗祥、張鵬翔、黃...
-
民国六十六年下期,台北市川康渝同鄕会新址在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二十七巷十七号天府大厦五楼建立,川康渝三同鄕会采纳了我的建议,拨出一部份房屋,成立了川康渝文物馆。这一年十二月,文物馆成立,我被推为董事会的董事长,负责进行。六十七年二月,文物馆正式开幕,同年五月九日,川康渝大家长张岳军先生九十诞辰,三同鄕会将文物馆呈献张先生,藉以祝寿。两年多来,蒐藏有关书籍文物,已达三万册件左右。募集基金,达一百三十万元。董事长任期,原定为四年。但我觉得文物馆之开展,有赖川康
-
引言十大建设完成后,政府为发展社会敎育,宏扬中华文化,普遍设置县市鄕鎭图书馆,列为现今十二项建设之一,并鼓励大陆各省市地方文献之刊行,文物馆之设置,对鄕邦文化之发扬,其意义至为深远。川康渝二省一市,在壤土上原为一体,精神上契合无间,文物荟萃,历称天府。不幸**叛乱,大陆沦陷,我父老兄弟惨遭屠杀;鄕邦文化悉被摧残。我川康渝旅台同鄕本救国救鄕之精神,乃有川康渝文物馆之筹设。其主要意义,诚如创设人周开庆先生在「筹办川康渝文物馆之拟议」一文中说:第一、在蒐集并
-
四川叢書編輯委員會 召集人 周開慶 主編一、鄒容及其革命軍二、黃花岡川籍三烈士三、蜀中先烈備徵錄四、四川革命史五、張培爵文集六、謝特文集七、揚庶堪文集八、蔣總統與四川九、川籍抗戰忠烈錄十、川籍戡亂忠烈錄川康渝文物舘提供資料舘址:北市中山北路一段二七巷十七號五樓電話:五二二四九六四號
-
中国地方文献学会六十七年度年会,于是年十月十四日在台北市中山堂擧行,通过:「请发动各省市文献社或同鄕会,组织文物馆,以蒐辑保存鄕邦文物,加强地方文献整理工作案」。本案说明及办法如次:说明:中国地方文献整理工作,经年来各省市同仁之努力,业已全面展开。为求进一步蒐辑保存鄕邦文物,有分别筹组各省市文物馆之必要。文物馆之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在蒐集幷保存各省市有关文物,藉以提振幷发扬鄕邦人士怀鄕爱国之精神。第二、在建立各省市文物硏究中心,以供鄕邦人士及
-
(李守遜先生贈·張大千先生跋)川康渝文物舘珍藏
-
选出第五届理监事台北市四川同鄕会,于本(六十七年)年五月二十八日擧行第五次会员大会,大会于是日上午九时在台北市市党部大礼堂擧行,由该会理事长崔德礼主席,计到会会员二百余人。主席报吿开会理由后,由列席市政府代表致词,对该会两年来和衷共济与工作进展,颇表赞许。次由该会总干事张墉作工作报吿,内容概分为:一、新会址启用及产权情形;二、编印四川丛书,发扬怀鄕爱国精神;三、设立川康渝文物馆,蒐集保存川康渝文物;四、充实会内设备建立良好制度;五、整理会藉,健全组织;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