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武教育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人物傳記)梅辰培先生行狀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15期  作者:鍾乾武 出版时间:2006-02-18
    关键字: 梅辰培 人物生平 文武教育

    失怙,十三岁失恃,有赖祖母及胞姊梅明抚育成长。梅明女史已嵩年八秩多,现居长沙市荣湾鎭寓所,姐弟友爱情深,虽相违两地,常有讯问,互诉衷情。溯至三十八年,大陆易帜,先生在中学就读,随同学张君来台,投陆军入伍生总队,接受文武教育后,分发至陆军服役,因故离营。复经同乡推介,投考保警总队,派遣至台北瑞芳煤区,担任矿警有年,尽忠职守,绩效优良。获得长官嘉许,转任行政警员,因任务繁重,不胜负荷,遂告长假离职。民国五十年之间,辗转进入中央电影厂,担任大客车驾驶员,后因公

  • 文章懷杞縣馬酇周師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65期  作者:丁南 出版时间:1990-01-03
    关键字: 马酂周 教育 文武双全 校长

    犹记得当讲授尙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注解时,说到「三岁一闰,五岁再闰,十有九岁七闰」等句,其速度之快,直使耳不暇给。有时命题课余作文,每呈卷,亦颇蒙激赏。马师诚可谓文武全才,并谙拳棒之术,课余敎学生学习,以补体育运动之不足。因当年体育活动,仅有徒手体操及操枪(木枪)两种,其他运动器材,概付缺如。可惜那时对于中国工夫不似今日之重视,学者热度不高,未能深入钻硏,所以无所成就。此外马师又擅长说故事,其所述者,大抵情节生动,趣味隽永,且带有文学气息,故能

  • 文章虎嶺雄峙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詹邦畿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虎岭 虎山公学 校园生活 往事回忆 文武合一教育

    全校男女师生都成为「赤脚大仙」。文武合一的教育虎山公学另外一个特色,就是实施严格的军事训练。当时一般的情形,是到了高中的阶段,才有军训课程,而且由于设备的因陋就简,所谓军事训练,往往成为虚应故事。虎山公学则不同,却在初中阶段就实施军训,出操时都是眞刀眞枪;在操场上所做出来的动作,也都中规中矩,一点都不含糊。虎山公学之所以具有这个特色,这与学校创办人罗卓英将军和校政主持者罗博平校长有关。他们都共同体认到:处在非常的时期,面临国家存亡民族绝续的关头,现代的青少年

  • 文章躍馬雄風話「數園」恭祝 胡庸之將軍八十大壽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4期  作者:楊德英 出版时间:1979-07-01
    关键字: 读书经历 人物评价 运动成就 爱国行动 文武兼备 教育家 胡三余

    囘部缴令。指挥官责以何以不枪决一人而归?胡伯伯答道:「王者之师,不在杀人多少,而在爱士兵而得民心」。指挥官闲言,心中暗暗称奇,不数日,便保擧胡伯伯晋级升官了。五、乐育英才的教育家大陆沦陷,撤退来台。胡伯伯奉令退役,由政府安置为台湾银行中将顾问。但老人家觉得花甲尙远,寳刀未老,岂可从此闲散度日?于是又本着「乐育英才」的精神,以数学敎授后进。于右老特别书写「数园」二字,揭于家门之外。我有幸忝列门墙,亲承敎泽,四十八年大学联考。竟能获得六十七分的数学成绩(该年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