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贡献共返回2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宋代版本学的文化贡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1卷 第4期  作者:史梅岑 出版时间:1989-10-01
    关键字: 版本学 宋版书 官刻本 私刻本 文化贡献

    一、前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范围广阔,而为其中心之主要支柱者,厥惟国学中之「经」与「传」。自孔子删诗定礼作乐治春秋以后,经传宝典,于焉大定。孟子以降,历经汉唐以迄五代初宋,由各代名师大儒,阐发整理,自石经碑帖,以至雕刻印刷出版,到宋代形成有规范之函装版本,既利翻阅,又便保存。故宋代版本之多且精,迄今虽逾千年之久,均仍视之为极珍贵之文化瑰宝。亦为千年以来之最重要文献,申述如次:二、宋代书版精雕精印河南汴梁(今开封)是北宋都城。浙江杭洲是南宋都城。福建建阳

  • 文章胡姓祖先遷居五華歷程簡介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鄕會會刋》 第9期  作者:胡少良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胡姓祖先 方志谱乘 迁居历程 艰难创业 对中华文化贡献

    纲,苛政如虎,民不堪命,蠭起救亡,有通公(为胡姓广东开基祖)为避乱,由福建永定迁居广东丰顺县汤坑乡,再迁居五华(前清时代称长乐)双头乡,再延伸至葵岭乡,洑溪乡等地。清朝干、嘉年间,有部份胡姓祖先,渡海迁来台湾苗栗等地。二、创业的艰难综观,胡姓祖先,从黄河流域迁到江西,福建,广东,均沿着三省边陲地带,在崇山峻岭,丘陵起伏,蓁莽荒芜中,为求生存,不得不披荆斩棘,拓荒垦植,筚路蓝缕,艰苦备尝,蕃衍种族,绵延中华文化,其苦心孤诣,可以想见。三、对中华文化贡献谈到

  • 文章同盟會員高洪事略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6期  作者:高迎 暉高烱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高洪 出身寒微 同盟会 实业教育 政治生涯 文化贡献

    担任了将近十年的山西省政府统计处处长,主持调查统计、收集全省政治、经济、气候、人口、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资料,逐年汇编成册,供各方参考。各地学术硏究机构、机关院校、专家学者多来联系、函索,成为当时国情硏究的重要资料。一九二八年,统计处被当局裁撤。一九三二年,阎锡山改组山西省政府,曾提名他当财政厅长,他坚辞不就,后任太原绥靖公署参议。至一九三五年夏,突发脑溢血而离开人世,终年五十五岁。五、在文化教育事业上的贡献高洪在政坛上虽然历尽坎坷,无所成就,但在山西省

  • 文章大埔張達文的書法藝術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1期  作者:陳訪交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大埔县 张达文 书法艺术 艺术作品 文化贡献

    张达文是大埔县西河鎭人,一九二八年生,原县政协主席,现为县书法协会会长。由于他父亲张葛民先生书法家的家学渊源及师学王羲之行草,使他一生笔不离手,酷爱书法艺术,离休后仍老骥伏枥,志犹未已。大埔县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人才辈出,遐尔闻名。就以书法而言,名世者,代不乏人,如双坑何如璋,字子峨,清代首任驻日公使,其书法笔力浑厚,被载入日本国一九五四年出版的《美术家名鉴》第五七四页中国画家书家之一;又如茶阳邹鲁,字海滨,党国元老,民国时期任国立中大校长,儒风清新朴质

  • 文章陈槃(字槃庵)先生对五华文化贡献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鄕會五十周年紀念特刊》 特刊  作者:陳沅淵  出版时间:2004-07-31
    关键字: 陈槃 《五华诗苑》 五华文献资料 五华文化贡献

    订,题目改为<追忆宗叔槃庵先生),收入拙譔《茶香斋诗文稿》;因著作权已让与出版商台湾商务印书馆,不能转载,只好另选本题,率成一篇以应命。庵先生于五华文化之贡献,殊难覶缕尽述,今仅举其荦荦大者二事于后。一、选集《五华诗苑》刘彦和曰:「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归震川曰:「夫诗者,出于情而已矣」。厥初生民,未尝无情,感物吟志,缘情绮靡,由来尙矣。我五华旧名长乐,建置于北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今九百余载。历代才人俊士,吟咏性情,当不乏名章秀句。然清以前诗,亡佚殆

  • 文章宁波对文化贡献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15期  作者:周冠明 出版时间:1995-06-10
    关键字: 宁波 文化 贡献 油漆 碶字

    中心的这一区域。但是,几乎以毕生精力从事中国科学史的硏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作家,英国科学家李学瑟博士却在书中断言:「竹、铁和漆则来自南方。」和上述记载颇有出入。难道李约瑟判断失误?不!李约瑟是对的!一九七三年,在宁波通往余姚江边的河姆渡文化遗址第三文化层出土的众多文物中,发现一只椭圆形,呈瓜棱状的木碗,碗壁涂有一层朱红色的涂料。经科学鉴定,这是天然漆,即宁波人习惯呼之为「眞漆」的。碗壁的漆,经裂解后,涂上氧化钠盐片,用红外光谱分析,其光谱和马王堆汉墓出土

  • 文章玄奘三藏对中国文化贡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12期  作者:東初 出版时间:1972-12-20
    关键字: 玄奘 中国文化 人物贡献 佛学

    ㈠前言玄奘大师是我国佛敎史上留学之宗匠,是中华民族最伟大之探险家。其毕生献身于沟通中印文化。留学印度十有九年,囘国后在二十年间译出一千三百余卷经典,不仅开我国佛敎译经史上新纪录,即在世界学术史上亦少有其匹。这种不畏艰苦冒险犯难的伟大精神及伟大学术贡献,实値得国人永远怀念与仰敬!他对我国历史文化,既有如此辉煌伟绩的贡献,实有向国人介绍的必要。㈡玄奘三藏之辉煌史绩一、国内求学时代(四九六—六二七)唐三藏玄奘大师,俗称唐僧。姓陈名袆,隋开皇十六年(五九六

  • 文章谈中华文化的重要贡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12期  作者:陳奇祿 出版时间:1986-12-30
    关键字: 中华文化 经济 科技 发明 贡献

    降至南北朝,已有眞正瓷器。宋元时代,靑瓷和白瓷的发达到了登峯造极的阶段,制品销售海外。明淸两代,制品越加精巧优美,欧洲人士,视为珍宝,宫殿巨室,竞相收藏。瓷器为人类最重要的器皿,最出色的工艺,为我中华文化对人类生浩的另一重要贡献。中国人造纸,可能还在蔡伦以前,汉代以后,造纸技术日有改进,制作种类也日趋繁多。但直到八世纪,造纸仍为中国人所独有。学者相信,唐天宝九年(西元七五一年)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与大食国(阿拉伯)打仗,兵士多人被俘,其中有造纸技工。这些技工敎

  • 文章舜帝功业及其文化遗存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貟創生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舜帝 功业贡献 文化遗存 历史价值

    这是一个了不起之举,且对日后华夏民族的大统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舜是华夏民族形成和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伟大人物,曾被列为古时的「三皇五帝」之一。后世对舜帝所留有的文化遗存不可能存有什么实物,除文字记载外,纪念属地颇多。综述其舜帝文化遗存,没有争议的记载有两点:一是帝舜为有虞氏,如「帝舜为有虞」(见《史记.五帝本纪》),「舜以虞地得达」(见《论衡.正说》);二是建都蒲坂,如「舜都蒲坂」(见《帝王世纪》),「河系县(今永济)东二里故蒲坂城,舜所都也」(见

  • 文章(特载)湖南人对中国文化贡献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5期  作者:蕭一葦 出版时间:1987-02-20
    关键字: 湖南先贤 中国文化 人物贡献

    无湘不成军」,这句话,近几十年来,传遍了全中国,似乎说湖南人多半是赳赳武夫,只会执干戈以衞社稷,其实湖南人对中国文化具有贡献的人,自古至今,大有人在。兹略擧数人,简述如次。陈良北学于中国孟子滕文公章有这样一段:「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那时楚国是蛮荆,尙无文化,陈良特地到中国去求学,北方的学人,没有能及他的,他能力求上进,把中国文化传播到南方来,好比现在我们

共24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