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的传承共返回8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紙與人生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40期  作者:若谷 出版时间:2014-01-10
    关键字: 伟大发明 人生 文化传承 文件

    纸为我国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对人类文化的传承,生活的改进,有极为重大的贡献,它也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物品之一。根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是他发明了纸。惟于二十世纪初的攷古发掘发现,公元前的西汉初期,我国已有造纸术,动摇了蔡伦发明的说法。如一九三三年在新疆的罗布泊汉峰隧遗址;一九五七年在西安市东郊的灞桥;一九七三年在甘肃居延汉代金关遗址;都先后发现不同纸类。惟蔡伦虽然不是第一个发明的人,但他却改进了造纸技术,扩大了造纸原料,凡树枝,破布等,都可以利用造纸

  • 文章藝文和生活的结合(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5期  作者:陳奇祿 出版时间:1987-05-30
    关键字: 艺文工作 文化建设 传统文化的传承 生活文化 演讲活动

    文化建设,作经纬纵横的配合。由于时间的限制,谨将主要工作,列擧报告如下:一、民族艺术的传承发扬:艺文工作,创作之奖励固然重要,传统的民族艺术的保存和发扬也甚重要。一个民族文化,如果没有深厚的传统,则无特色,其存在也就没有太重要的意义。民族艺术包括传统技艺和民俗艺能,在我们的国民生活中,保持最久,世代相传,故与国民生活,关系密切,而深入于潜意识的习惯之中,因此也就特具充实精神生活的功能。为使民族艺术日益精致,发扬光大,文建会曾积极办理下列诸项:㈠民间剧场的擧办

  • 文章变局下的文化批判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9期  作者:編輯室 出版时间:1987-03-01
    关键字: 文化危机 文化传承 文化创新

    注:书名 书名:剧变与调适—一九八五年台湾文化批判 主编:李亦园 出版:敦理出版社)要如何才能维护文化的成长及其生机,一言以蔽之,应先寻求文化传统与创新的联系,并据而形成血脉相通的网络。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传统与创新之间,常因认知的不同,价値判断的差异,形成隔阂与冲突,文化调适所引发的困境则更为凸显。而愈是一个具有文化生机的民族,必愈能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寻得调适、过渡及交融的空间;反之,任何剧变形成的冲击,必将带来文化危机。活泼文化成长及创新的生机无他

  • 文章略论《广府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3卷 第4期  作者:陳楚源 出版时间:2015-10-31
    关键字: 《广府文化》 历史背景 文化研究 文化传承

    时代,始臻成熟。……中国秦汉大一统完成,中国文化的全部机构与全部组织,方开始确立」。其实,钱教授已为我们的史学者十分明确地指出了正确的研究方法。三、传承和发展在我国古代史中,居于岭南地区的多个土著部族都被居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人统称为「百越」,南越族为其中一支系。秦汉两次对岭南用兵和大量移民到广信,实施和辑百越的怀柔政策,华、越和平杂处,相互通婚和通商,逐渐形成一种混合语形式的原始古粤语。学界指出,粤语不是古百越地的「土特产」,而是中原「雅言」与当地语言润合、意会

  • 文章漫談書法藝術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朱雲樵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书法艺术 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作者朱云樵(原名朱玉书)乡长,籍隶赣榆,早年参加日本东京美术馆第四十二、四十三届国际文化交流书道展览会,先后两次均入选获奖,其书法作品亦经常应邀参加海外联展,深得法家好评,此幅系其晚年作品。

  • 文章發揚傳統國術精神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2期  作者:康國良  出版时间:1986-02-09
    关键字: 国术 传统文化 国剧 文化传承

    台視播出本省各級學校學生國劇競賽優勝團體清唱與彩排演出節目,有感於我國國術亦應立卽進入九年國民敎育以免國術有失傳之虞。

  • 文章賀本刊發行三百期紀念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00期  作者:虞瑞海 出版时间:1994-03-01
    关键字: 同乡会 宁波同乡 文化传承

    形容或表达于万一的,这全然是同鄕们以一颗牺牲奉献的竭诚之心所流露,凝聚结合而成为宁波同鄕的团队精神,在此台湾宝岛上将「阿拉」的四明文化发扬光大。愿我们全体的鄕亲今后再接再厉,格外珍惜与护持,并使我们宁波旅台同鄕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有更美好的明天。本文接本刊编辑部来函嘱咐,撰文以为纪念。兹就以上愚见以应,请读者鄕长指正。

  • 文章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曹利堂 出版时间:1992-04-01
    关键字: 中华文化 文化传承 文化创新 五四运动

    许多历史学家皆曾观察到,当一种文化或文明发展至某一阶段时,普遍化的过程便开始涉入,这就是说:它会共同企图将各种不同的经济与政治活动,团结在较为集权化的控制之下。最后,当它达到了无法再作更进一步的团结之点,这个文化和文明乃开始分裂、瓦解。我们阅读了当代新马尔萨斯学派的大将雷夫金在他的《能趋疲》新世界观一书里这段话,稍一沉静片刻省思眼前所正面对的一个现实危机之险象——中东地区霸权主义者伊拉克,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强权之间的矛盾冲突,如箭在弦上的战争危机

  • 文章走向新世纪的客家文化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9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客家文化 客家人迁移 文化传承融合 文化特征 发展变化

    在全球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古老的客家传统社会将逐渐远去,客家文化也将经历新的传承与变化。客家文化既继承了中原的汉文化,又融合和吸收了土著百越族的文化,因此使客家文化具有许多鲜明的特征。如「时时为客,处处为客」的移民垦殖文化、强烈的宗族观念、崇文重教的传统、客家方言与客家山歌等。客家传统的文化,在客家人聚居区,是通过生产、生活及各项社会活动,从小就灌输到每个客家人并逐代不断传续下去。或者说,客家文化的特征,是通过传统客家社会的熏陶,在自然状态下形成与传承

  • 文章岭南文化之剖析与展望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1卷 第3期  作者:林天蔚  出版时间:2003-07-31
    关键字: 岭南文化 传承发展 文化特性 中西文化融合 发展展望

    」《天下郡国利病书》:「冯(宝)洗(谯国夫人)内属,荒梗之俗为之一变。」可知当时岭南蛮夷杂处,故唐宋以前,岭南多宗族混居,故称为「多元文化」[2]。慧能本传称其为「僚」(佬,本土著、越族之意),唐宋间中原士大夫有罪被贬至「岭南」,九死一生。至明代,丘濬为国子监祭酒,被指责「南蛮岂可为祭酒!」可知当时岭南文化仍被中原人所歧视。二、文化之南传与岭南之汉化广东地方史志谓「五羊城」是岭南文化的开始,其实这是传说,可靠性不高。汉时封州刺史陈钦、陈元父子,治春秋,为岭南

共85条记录 1/9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