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探讨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諺語)迴響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18期  作者:李士鐘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乡土民谚 《中庸》 文化探讨

    綏遠文獻十七期,王士麟撰「綏省三位大文豪」,其中引榮祥氏講話內容,有「人十能之,己百之,人百能之,己千之。」云云,按中庸原句為「人一能之,己十之,人百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便中似宜訂正。—美國李士鐘提供

  • 文章贺州市委书记彭晓春在台北与台湾民意代表王廷升亲切会面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39期  出版时间:2013-01-10
    关键字: 民意走访 访台交流 探讨局势 文化交流

    7月21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晓春在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题公园与台湾民意代表、东吴大学教授王廷升亲切会面,双方进行了友好的交谈,并就进一步加强桂台两地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彭晓春简要地向王廷升介绍了贺州的基本情况,他说,这次在台湾举办2012'桂台(台北)客属联谊会暨贺州市第二届客家文化旅游节,得到了台湾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桂台客家文化旅游是贺州与台湾合作的最大亮点。如今随着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贺州与台湾客家地区的往来日益密切,交流合作

  • 文章「八分書」求索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孫林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八分书 隶书 学术探讨 汉字文化

    听一位书友说,中国汉字字体中除人们熟知的眞、草、隶、篆外,还有叫「八分书」的,但这种字体很少见到,以致有人说它近似隶,也有人说它近似楷体,还有人说它介于隶书和楷书之间。由于没有见到它的具体字形作依据,以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使我们限于只知其名而不知其形的迷网之中。为了寻根究底,弄淸眞相,也为了与书法爱好者共同探讨,减少别人翻阅资料的时间,我查阅了手中仅有的几本书,现抄录如下:《辞海》对「八分书」注解说:汉隶的别名。魏晋时也称楷书为隶书,因别称有波磔的隶书

  • 文章让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 为中国文化指出大方向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7期  作者:王壽南 出版时间:1986-11-01
    关键字: 新生活运动 文化复兴 中国文化现代化之路探讨

    从北伐成功,全国统一以后,发生了两次重要的文化运动,一次是民国二十三年开始的新生活运动,另一次是民国五十五年开始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这两次文化运动不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大事,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这两次文化运动都是 蒋中正先生所倡导。新生活运动的主要要求在提倡「礼义廉耻」的「新」,是要从旧传统中开创新精神,所以新生活运动并不是打倒旧传统的运动,而是一种民族文化与道德复兴的运动。新生活运动也是一种生活改造运动,欲使国人将不合时代、不适环境的习性改变为适合

  • 文章糜信諭著(海州文獻零拾之一)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張義德  出版时间:1987-03-01
    关键字: 糜信 中华传统文化 学术探讨 人物研究

    隋書經籍志春秋類有魏樂平太守糜信所撰書三種:一、春秋說要十卷魏樂平太守糜信撰二、春秋穀梁傳十二卷魏平樂太守糜信注三、糜信理何氏漢議二卷魏人撰糜信不見於史傳,經典釋文敍錄:「糜信,字南山,東海人,魏樂平太守。」那麼作平樂是誤倒的。可知他深於春秋三傳,可惜都早已亡佚了。不過前兩種書還見於舊、新唐志。第三種在兩唐志也還可以見到踪迹。可知亡佚在唐、宋之際。而穀梁傳注,清人還有王謨輯漢魏遺書鈔本、馬國翰輯玉函山房輯佚書本、余蕭客古經解鈎沈本。從禮記正義、經典釋文、...

  • 文章太极拳与中华文化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15期  作者:張肇平  出版时间:1984-01-02
    关键字: 太极拳 中华文化 问题探讨 学者观点 易经

    一、前言什么叫文化?陈立夫先生说:「就是一个国家的国民,顺应他的环境,展开其求生活、求生存、求生计、求生命等活动,因而创造出物质的和精神的文明,这文明恒久而不变并显现其独特的精神者而言」。这个定义非常简单明白而恰当,能为一般国民所接受、了解。世界究有多少种模式的文化?根据英国史学家汤恩比(TO-YNBEE)的探究,计有三十七种。现在存在的还有希腊模式的文化(包括罗马、日耳曼、拉丁等文化),中国模式的文化,印度模式的文化,伊斯兰模式的文化,犹太模式的文化

  • 文章試辦諾貝爾文學獎品鑑賞座談會紀盛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泊生  出版时间:1995-03-30
    关键字: 诺贝尔奖 研究探讨中外文化 文学奖品鉴赏座谈会

    一生之力尙探讨不殷,何能以分心向西洋诺贝尔奖学浩瀚之学,著作分心呢?可是从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的灾害来看,东西文化各有特长,历史优异,中国的文化中,优异的科学精神,为人文错觉所忽视而落后,西洋的人文科学则兼并发展,所以国家政治、社会的生计、人民的生活、因为科学落后而凋敝残弱,而贫穷致使,人不能尽其才,地不克尽其利,货不能畅其流,物不能尽其用,特别是欧美科学发达、物质文明,民智普遍提高,社会思想、人民生活上、形成心物对立、人类的生命力与机械观冲突,我们要苟安不可能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