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育学术研究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一代宗師劉棠瑞教授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2期  作者:柳建川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刘棠瑞 人物事略 编写教科书 留学日本 教育学术研究

    九江 柳建川劉棠瑞先生,民國前一年十月十日生於江西省安福縣嚴田鄕牛坊丘村。父玉峰,兄錫梁,均鄕里有名中醫師。先生六歲入本鄕私塾就讀,十五歲考入吉安中學揷班生。一年畢業后,適同鄕李達才先生自日本東京大讀森林經理,假期返鄕省親。先生雖時年十六,亦向有大志,今受到李先生鼓勵與影響,商請父、兄均獲得同意。遂隨同李遠渡日本。初抵日,由於語言不通,必須先學日語。經其勤奮苦讀之下,考入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生物學科,同時考取江西省政府所提供之公費名額。於民國十八年四月入學,...

  • 文章研究教學,緣結一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7卷 第4期  作者:袁冀 出版时间:2005-10-01
    关键字: 学校教育 蒙古学 元史 学术研究

    形。因此,为能按时发薪,遂向县府请求,将县南较富乡镇,一部份之税粮,拨交县中。由学校事务人员,及借调之县警一人,自行征收。并向欠税之乡亲,恺切说明,此税粮乃县中老师之薪资。为使家乡之子弟,能获得良师之教育,不可拖欠。若不缴纳,老师之生活,无以为继,拂袖而去,将是对吾乡子弟,最大之伤害。幸而,执行以来,尚能差强人意。惜三十八年元月,县城沦陷,学校停办,笔者亦仓皇投奔江南。县中学生,来台者约四十余人。其中范桂馨,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李连生、王思虞、郑培均,升任

  • 文章藍文徵先生傳略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6卷 第3期  作者:周邦道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蓝文徵 教育 学术研究 人物传记

    藍文徵(一九〇一—一九七六),字孟博,吉林舒蘭人。民前十一年(一九〇一)卽清光緖二十七年辛丑八月十三日生。九歲就讀家塾,十歲負笈舒蘭站,宣統三年,就讀白旗屯。民國元年,十二歲,入舒蘭縣立中學,十五歲讀書於法哈特門。十六歲敎館,仍苦學不輟。十八歲,從法哈特名儒馬致清遊,學業大進。十九歲,入吉林省立師範學校,成績優異。畢業,返任舒蘭小學敎員。翌年秋,入吉林法政專門學校。十五年,肄業清華學校硏究院,親炙當代名儒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敎導,由國學專攻史學,從陳寅...

  • 文章(專載)當前大學學風的檢討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59期  作者:許智偉 出版时间:1981-10-01
    关键字: 大学学风 社团活动 学校教育计划 公民教育 学术研究风气

    香港大學的杜維運敎授在「中華民國建國史討論會」中,提出一篇相當具有衝擊力的論文:民國以來的學風。文中認爲淸代的學風爲「篤實」,民國以來的學風則爲「自由」。淸末的知識分子「銜亡國之痛,競以篤實的學風,代替明中葉以後的浮誇學風,寄望寓光復大業於學術之中。」而且受到開創者顧炎武謙虛胸懷的影響,「於是學術界一片祥和,於是謙和的客觀的治學方法,而學術上的考據整理成果,燦然可觀。」相反的,民國以來的自由學風,則「由於自由的眞諦,未被認淸,致實際上流於輕浮的學風、囂張...

  • 文章訪印觀感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1期  作者:•陳如一• 出版时间:1966-08-01
    关键字: 教育部 学术研究 道德教育 中印外交 中印文化 国父传

    去年夏間,我由敎育部提名,經聯敎組織核准,赴印參加亞洲敎育計劃與行政硏究所第六期的研討會。乃於八月二十日搭機飛港,二十二日抵新德里。大部份的時間,都在印京;也曾到阿格拉、倉地岡等地遊覽。計留印四個月迺於十二月廿二日離印,取道曼谷香港,十二月廿九日公畢囘國。這一期硏究人員,來自中、印、韓、菲、泰、馬、錫蘭、伊朗、阿富汗、柬埔寨、尼泊爾、以及西非之迦納等十二國,共廿二人,均係各國高級之敎育官員。所中職員,則大都是印度人,但有兩位聯敎組織派來的顧問,一位是英國...

  • 文章民國時期武漢地區女子學校德育研究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92期  作者:白敬  出版时间:2014-07-10
    关键字: 武汉地区女子学校 德育教育 学术研究

    本文荣获第六届《湖北文献》研究生论文奖学金,作者白敬,为湖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指导教授:康志杰。

  • 文章武汉平民教育运动始末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7期  作者:葉順意  出版时间:2010-10-10
    关键字: 武汉平民教育运动 杜威江城讲学 学术研究

    作者:葉順意,湖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思想文化史研究所2007級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

  • 文章回憶抗戰期間的敎育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8期  作者:陳立夫 出版时间:1985-08-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文化教育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從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蘆溝橋事變起到三十四年八月日本投降的八年抗戰期間,我整整地擔任了六年十一個月的敎育部長(二十七年一月至三十三年十二月),主持戰時敎育行政。在這幾年之中,撫輯流亡學生,重振後方絃歌,擴展各級敎育,改進並創建敎育制度,釐訂課程標準,收囘「文化租界」,創設訓育規範,發揚民族文化,發起建敎合作制度徵調及訓練十萬學生爲青年軍直接參加抗戰工作,確實做了不少的事,這些事蹟,大部份已記在當時敎育部所出版的各種期刊、以及對歷屆國民參政會的報告之中,勝...

  • 文章王故教授志信先生行述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治喪會  出版时间:1999-06-20
    关键字: 王志信 家世生平 求学经历 教育事业 学术研究 追思悼念

    王故敎授名志信,號篤修,民國前一年農曆三月初十日生,山東省諸城縣人。祖父樹城軔三公,爲遜淸廩生,兼通新舊之學。早年參加同盟會,爲諸城革命黨人領袖之一;爲啓迪家鄕民智,於民國五年創辦鑄英小學,桃李遍佈,望重鄕里,惜於民國二十八年因日寇進犯而停辦。父景祥孝甫公,民國二年畢業於山東公立靑州師範。民國八年至十九年擔任諸城縣敎育局長,對地方人才之培育、敎育水準之提升,貢獻極大。諸城文風早已稱盛,據統計,淸朝歷代山東各縣所錄取之進士,以諸城之一百零七名居首位。民國以...

  • 文章從周書看周代文化的成長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5期  作者:李振興 出版时间:1981-02-01
    关键字: 周书 周代文化 学术研究 政治变迁 官制 田制 教育 礼乐

    今傳十三經注疏中的僞古文尙書,計有五十八篇,其中的周書三十二篇,經歷代學者的探究,認爲只有十九篇(顧命、康王之誥合爲一篇),是眞本,其餘如泰誓三篇、武成、旅獒、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周官、■陳、畢命、君牙、冏命等十二篇,都是後人僞造的,不足以採信。我國文化,有周一代,才得以奠基發展,在可信的周書史料中,我們雖看不到具體而完整的制度,然而我們却可從各篇所表現的修己治人的言論中,略窺其敬天、法祖、仁民、懲暴、忠愛、孝慈的精神與法則,進而推衍其文化成長的必然性,...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