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育与民众共返回2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高踐四先生傳略(1892~1943)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27期  出版时间:1997-01-20
    关键字: 高践四 兴学育才 教育民众

    在南门外羊腰湾购地新建校舍,于民国11年10月落成。高阳子弟及亲戚7人在校读书,照交学杂费,并告诫不准在校内享受特权,不准自荐至校内任职。其毁家兴学之举,为时人所称颂。民国17年8月,高阳任设在无锡的江苏省立民众教育学院院长兼劳农学院院长。民国19年4月,两院合并为江苏省立教育学院,高继任院长。他竭力倡导民众教育,与俞庆棠、赵冕等组织中国社会教育社,又与梁漱溟、晏阳初等组织全国乡村建设会,主办《教育与民众》杂志。他广纳革新教育的思想及意见,励创新,重实践,提倡

  • 文章毀家興學 德澤桑梓(二)記私錫中創辦人高踐四先生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54期  作者:張大年  出版时间:1990-12-20
    关键字: 高践四 无锡中学 社会教育家 民众教育

    肺病发作,病逝于桂林七星岩陈家祠堂,是时一九四三年七月六日,卒年五十一岁。高践四先生终身从事教育事业,是著名的社会教育家,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晏阳初(「平民教育」)、梁漱溟(「鄕村教育」)齐名,与兪庆棠一起致力于「民众教育」事业。最初,高秋荃先生希望高践四继承他的事业。从事工商,所以高践四先生留学美国康乃尔大学得的是经济学硕士学位。但,践四先生在美国学习考察过程中,深入了解了西洋社会结构、组织形态,深感中国要富强,最根本的是广大人民的觉醒,也即孙中山

  • 文章被徵召的敎育工作者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69期  作者:黄炳麟 出版时间:1982-08-01
    关键字: 定海 征召 教育工作者 国民教育 民众运动

    学龄儿童百分之七十以上。二、由参议会秘书而教育科长定海光复后一年,天门朱慕之先生来宰是邑。时鄕鎭组织渐趋健全,县政之推行亦渐上轨道,但刼后定海,民生凋敝,朱氏对重建定海,夙具热忱;惟以定海集岛成治,偏僻鄕鎭离县治甚远,人事交往,动须舟楫,致情况隔膜,施政困难。朱氏有鉴于此,乃谋巡视各鄕鎭,藉深入之观察了解,作为施政之准绳。遂就商于县党部何书记长仁良,县参议会宋议长豪士,何宋二氏对朱县长之热心县政,同表支持,乃连袂出发,当时县人有「三首长亲民出巡」之说,传为佳话。余时任

  • 文章抗战前之县民众教育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7期  作者:徐敦民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乡民教育 民众教育馆 丰县教育局 徐州民教研究会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辛亥革命,一举成功。蔡元培先生任教育总长,他倡导社会教育,即民众教育,旨在唤起民众,组织训练民众。确立「公民训练,语文教学,社会生计指导」等三大目标,三者之间以提高民众知识为先导,增强民族意识,推进社会文化为目标。在教育部内,特设社教司与普教司并立。民国四年教育部成立通俗教育研究会,是年十月公布通俗教育演讲规程十六条,规程公布后,各地通俗演讲所纷纷成立。设立通俗教育馆、图书馆、公共运动场。民十一年二月,民众教育呼声高涨,教育部第七

  • 文章(叁、敎育:)瑞金县立民众敎育舘忆往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2期  作者:黃嘉煥 出版时间:1977-01-31
    关键字: 民众教育馆 地方教育 抗战 社会教育 美术作品 地方文献

    敬承莹苍兄函嘱写述县立民众教育舘忆往,固辞不获,谨就由家乡携出之教师应用文孤本内辑存资料,更就记忆所及,草成本文复命。故鄕瑞金县立民众敎育舘之创设,始于民国三十年,舘址借用西门城内孔胡氏宗祠。首任馆长记忆中似为杨衍经,次为杨远霖等先生,翌年二月改由嘉焕承乏,至三十四年底三十五年初由杨庆霖先生继任复又由嘉焕兼任,至卅七年二月间由杨荣昌为先生以县党部副书记长兼长迄卅八年八月撤退。当嘉焕任职期间,正我国抗日战争方酣之际,由于瑞金绾毂东南,地位重要,东南沿海及

  • 文章北有曉莊 南有百侯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6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陶行知纪念馆 百侯中学 乡村教育改革 艺友制师范教育 民众教育

    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来百侯讲学。适逢陶行知先生因公务在身难以脱身,他转而推荐由其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二月十五日创办的第一所实施生活教育的「南京晓庄师范」小学部主任潘一尘和优秀生专程来埔,潘一尘任百侯中学校长,唐文粹任小学部(百侯侯南中心国民学校)主任,潘到任后,为适应农村教育需求,首先,改革学校结构,全校分设中学部、小学部,艺友师范班和民众教育馆等四部分,作为实施全国第三间生活教育实践基地,从此,百侯的生活教育展开了崭新的一页。改革乡村中学教育全校

  • 文章憶故鄕述往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9期  作者:李友桃 出版时间:1987-07-07
    关键字: 乡长 小学教育 日寇 民众武装 嘉奖令

    谿县城遭日寇窜踞,地方被敌蹂躏,惨不忍睹!原籍县长王鎭寰先生,曁地方人士等力促回县复任第三区长,从事敌后游击军事工作,余以军校毕业,正应把握此一机会,报国及时,况服务桑梓,尤义无反顾!遂化装潜行回籍。号召有志靑年,以民众武力,集得步枪卅余支,驳壳两支,会同金谿、资谿两县边境山区之我军七五师二二三团长张耀增氏,商得以一营之兵力,用全团之号兵,与我县原有之保安一中队,乃于六月廿三日夜半,出击县城,斯时敌寇计有一个联队之众,盘踞城内,经我军猛烈进攻!竟弃城向鹰潭

  • 文章(專載)故鄕迷信何其多?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62期  作者:毛宗易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奉化 迷信环境 笔者 民众 教育

    过于杰出人才。这样好迷信依赖的山窝里,要他如何能出大人物呢?故鄕民众,信佛者超过九成,因之故鄕迷信之多,佛敎传播实为罪魁,自孩子懂事,一、二岁就受佛敎迷信薰陶。故鄕邻近之佛敎胜地甚多,如舟山羣岛之普陀山、宁波之天童、育王寺、奉化城内亦有建筑极大之岳林寺,传说为布袋和尙(即弥勒佛)出家修行处。溪口名刹雪窦寺,据说宋理宗皇帝梦游此山,遍寻而得,称应梦山,于是建雪窦寺。而奉化城内之锦屛山,只一座小山,寺庙无数,笔者到过者,即有上塔、中塔(经国之母毛夫人修行处),下塔、僊云

  • 文章定海的报纸与民众教育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15期  作者:英南 出版时间:1985-09-30
    关键字: 报纸 民众教育馆 图书馆

    定海的报馆和民众敎育馆是本县文化的二大重鎭,其目的在启廸民智,移风易俗,对县民有广而深的影响,可惜笔者所知不多,兹就见闻所及,忆述之就正于诸鄕长。一般人士以为定海的报馆创始于敌伪时代的「舟山日报社」,其实大缪不然,根据黄炳麟先生所著的「心如自选集」所述:早在民国卅年十二月十五日,黄师在六横岛上(时任县府督学等职),与当时靑年胡梦楼等六人,创办「定海周报」,自任社长及主笔,王继能先生任发行人,报馆的地址设在下庄礁潭庙,当时经费非常困难,常要自掏腰包,缮印

  • 文章我對「省二臨師」的回憶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朱春哲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乡村师范 民众教育 日寇侵华

    自從一九三九年農曆正月十一日,日寇由灌河口侵入內地後,灌雲、嚮水、沭陽、漣水等地相繼失陷,轉眼之間,大好河山,慘然變色,淪入空前劫難之中,千百萬同胞呻吟於日寇的鐵蹄之下。日本鬼子頻繁地進行所謂「掃蕩」、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那時,有一大批失學靑年,有志讀書救國,但不願意到日僞學校上學,拒不接受奴化敎育。當時,江蘇省政府移居曹甸,其時,灌雲籍人士及社會賢達提倡在灌雲境內選址辦學,經省政府批准,省二臨師校址定在灌雲縣東部潮河北岸,比較...

共23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