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职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為人師表甘苦談(一)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52期  作者:馮俊華  出版时间:2007-06-20
    关键字: 教职 母校 硕士 师生关系

    年一月接到母校(铭传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杨志弘博士之热情邀请,分别在民国九十五年九月(九十五学年第一学期),与九十六年三月起(九十五学年度第二学期)担任大学部一年级「广播节目企划与制作」兼任讲师乙职,以便教学相长、产学合作、回馈母校。·兼任教职回馈母校·重返校园,走上讲台,不再有早年的「教训」和「教鞭」,取而代之的是和颜悦色和「滑鼠」(电子化教学),学生写作业、交报告都用电脑打字交稿、老师分配功课、作品也全面E化。今天的大学生不再穿制服,也放宽「仪容」尺度,教学

  • 文章武故校長純仁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8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乡贤事略 武纯仁 教职生涯

    純仁先生民前十一年五月十四日(農曆辛丑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於察哈爾省龍關縣,世代耕讀,忠厚傳家。父廷瑞公少年入庠,歷任龍關縣財政局長、商會會長。 先生淵源家學,志在作育英材,於直隸省立第十六中學畢業後,升入北平民國大學敎育系深造,畢業後畢生從事敎育。民國十六年任綏遠省立集寧師範敎職。北伐成功,註籍中國國民黨,隨軍返鄕,從事政宣組訓。十九年任張家口師範學校訓導主任,二十二年調任察省民敎館館長,旋調任龍關縣敎育局長,舉辦師資訓練敎師檢定,推行新制國民敎育,獲...

  • 文章卜雅清女士仙逝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53期  出版时间:2006-10-25
    关键字: 卜雅清 教职 逝世 望乡塔 同乡会

    本会周凯鄕长夫人卜雅清女士,民国十一年三月五日生,一生从事教职,诲人不倦,秉性坚毅善良负责,于九十五年十一月十四日仙逝,已于十一月二十三日大殓火化,二十五日于基督教宣导会复兴堂举行安息礼拜后移,灵寄存北海墓园望鄕塔。

  • 文章皮以書女士傳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9期  作者:周開慶 出版时间:1976-04-01
    关键字: 皮以书 传记 生平介绍 教职 工作态度

    皮以書女士,四川省南川縣人。皮氏爲縣中望族,詩禮傳家。父人瑞公繼承世業,學醇性謹,鄕人推重。母周太夫人,生男三人,女四人。女士行二,民國紀元前八年四月二十二日出生。幼承庭訓,以敦品力行自勵。畢業本縣小學後,升入重慶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住第五班。民國十年赴北平,肄業中國大學。弟以莊、以敬,亦先後北上,所需費用,家中供給漸感困難,女士於課餘兼敎小學,藉資補助。時國內革命潮流澎湃,有志靑年,咸踴躍歸集於國父三民主義旗幟下,致力國民革命。女士遂於十三年加入...

  • 文章我在復旦大學的光芒與復旦中學的奉獻(四)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9期  作者:高永祖  出版时间:2006-05-30
    关键字: 复旦中学 复旦大学 文学成就 教职经历 同乡会

    因、緣、果、報。前四個字不必解釋,後四個字因是近因,緣是遠因、旁因,果是結果,但有具象的與不具象的,後者是沒有結果的結果,報是回響、反應,也有直接的與間接的,可見的與不可見的。對此必須有清楚的認識。回答問題,寧缺毋濫,就是記不清楚寧可不寫不可亂寫瞎寫。大致上這八項中能寫六項就可得滿分。因爲大學教授自信心很強,對標準答案,不屑一顧;對高中教科書更不曾看過,所以只要你說得頭頭是道,他就對此題給你滿分。我曾在黑板上寫五個題目,由五個同學上去解答,答題寫在黑板上...

  • 文章半個世紀前一段美麗的回憶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1期  作者:高永祖  出版时间:2005-07-25
    关键字: 宜兰高中 同学会 教职生涯 教学规划 回忆

    高永祖老師五十年後,省立宜蘭高中的同級同學歡聚一堂,還邀請了老師,這是難得一見的盛會,本人有幸參與,可惜只到了楊治宋老師、林宏草老師與本人,躬逢其盛,豈可無言。我在宜中,教學只有短短的三個學期,但這短時期中爲宜中創造了百年大計,也奠定了五十年基礎。三十八年來台後,我原在台南工學院(後來的成功大學)附設工職教書,當時的趙增義老師向趙仰雄校長建議把我請到宜中來。他的兩點理由是第一、我是復旦唯一的新聞學系全系第一名、有多方面的學識;第二在復旦時有一位高中同學讀...

  • 文章吳稚暉與吳文化中國(無錫)吳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摘要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8期  作者:周振華  出版时间:2006-04-20
    关键字: 吴稚晖 吴文化 生平简介 教职生涯 成就

    吳文化源於吳泰伯中華古文化,它是殷商和周文化發皇之地。吳文化的淵源是華夏中原文化和山東齊魯文化,由北而南匯集於長江流域,進而形成江南文化。所以中華民族文化是吳文化的源頭活水。在周武王姬發滅商之後,其文化勢力已及於長江兩岸,而逐漸孕育了以農業爲主的吳地文化。吳文化綿延至今逾三千年。吳文化是中華文化之繼承和發揚之地,是活的優質文化欉。吳稚暉敬恆先生在公元一八六五年三月二十五日(清同治五年二月二十八日)誕生於江蘇省陽湖(武進縣)的雪堰橋鎭。吳稚暉六歲喪母後,即...

  • 文章山西教育槪況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0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87-07-01
    关键字: 山西教育概况 教职人员名单 教育分类 时期划分

    王世杰爲敎育部長時,於民國二十三年印行「第一次中國敎育年鑑」,對抗戰前山西敎育之歷史及現狀,敍述頗詳。民國三十七年敎育部印行「第二次中國敎育年鑑」,對抗戰後敎育情形,詳爲報導。第一二兩次敎育年鑑,篇幅浩繁,山西部分,分散各處,筆者爲求眉目淸晰,便於閱讀,特爲摘出,加以編綴,組成本文,俾對山西敎育史料,予以系統保存。本文對山西敎育分抗戰前後兩節敍述如左:抗戰前之山西敎育教育行政主管山西省之敎育行政主管,淸朝末年係在巡撫衙門設提學司,提學司設提學使一人,管理...

  • 文章高山仰止,記林朝翰先生教學風範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18期  作者:林世堂 出版时间:1995-09-10
    关键字: 林朝翰 生平介绍 教职生涯 教学 风范

    林朝翰先生是我三十年代在寧波四明中學求學時的老師。當時四明中學在寧波北門,校舍沿餘姚江呈狹長形。附近除田坂中的一所小庵外,另有零落的幾處民居,環境很冷落,休息天到附近碶橋上聽聽水聲,算是唯一的生活調劑了。抗日戰爭時期四明中學和斐迪中學合併,校址遷到江北岸。世異時移,現在已很少有人知道那地方曾辦過一所中學。林先生本來是上海滬江大學教授,我的堂姊世芬畢業於滬江大學化學系,早在她口中,已經知道林先生在滬江的一些軼事。滬江大學在上海楊樹浦,是靠近吳淞的郊區。林先...

  • 文章松光·茸光·松江縣中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92期  作者:陸震廷 出版时间:1991-07-01
    关键字: 松江县中 松光中学 校风教学 教职人员

    一抗戰初期,我松著名學府松江縣立中學,改爲松光中學,遷到上海租界復校,初中部設在法租界福煦路,高中部設在英租界四馬路,和私立華華中學合併上課。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這兩所學校都被迫關閉,當時校長爲我松名教育家高爾柏先生。高先生不論對政治和教育方面,都有深厚的人脈關係,而且和我國政府仍有連繫。因此,他在那時在松江創辦了私立茸光中學,校址設在西門外馬路橋附近,校長一職,由其夫人唐純茵女士擔任,高先生任董事長。我在上海松光中學唸過書,在松江茸光中學教過書,所以對這...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