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政治伦理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宋代士大夫的道德觀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2期  作者:王德毅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宋代士大夫 道德观 顾炎武 范仲淹 重建政治伦理

    即造成致命伤,只要人心不死,是可以很快中兴的。南宋以半壁山河仍能偏安一百五十年,就是很好的例证。二、宋初政治伦理和社会道德的重建北宋的士大夫,特别是史学家,认为宋朝应以唐为鉴,试观唐王室不重伦理道德,有女主窃国,有外戚干政,有藩鎭、宦官、朋党之祸国,更有叛臣大盗之称兵作乱,终亡唐社,都是应当严防的前车之鉴。当朱温篡唐之日,宰相杨涉为保富贵,竟担任押传国宝使,亲以玺绶,献给贼臣朱温,实在是不知廉耻。这又应当怪谁呢?追根究底,这是唐代君主没有留意养士之过,使士大

  • 文章(贰、序跋类)「从左传论春秋时代之政治伦理」自序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8期  作者:李新霖 出版时间:1993-12-31
    关键字: 《左传》 春秋时代 政治伦理 周礼 君臣关系

    本书所以撷取《左传》,以硏究春秋时代之政治伦理者,盖因:明末遗臣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原君〉乙文中,探原生民树君之义,尝慨叹小儒规规焉,以为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致后世君王,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并蓄意贬抑孟子。导致孟子视君如寇仇,相对性之君臣伦理,隐而不彰,良可痛也。然则孟子之精义,实又导源于孔子之「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孔子生当春秋季世,尝盛赞周之礼文制度,而有《从周》〈同上〉之志。春秋时代,去古未远,周礼虽微

  • 文章从社会转型期谈中华伦理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5卷 第2期  作者:胡炘 出版时间:1989-05-10
    关键字: 社会转型期 中华伦理 民主政治 新加坡

    一、前言每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均有其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我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其所以屡经变乱而终能屹立不摇者,乃在于先人遗留给我们一部经世宝典——儒家学说,其精髓为「内圣外王」的中华伦理。惜乎国人未能善加珍惜,发扬光大。硏究儒学者虽众,而能古义今用,将之融入于国民日常生活中,作为立身行事、处群从政的准则,尤有待加强。二、我们的问题民国七十七年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最快速的一年;但也是解严后社会脱序现象最严重的一年。若仍以等闲视之,讳病忌医,不仅

  • 文章人際關係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11期  作者:周逢照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人际关系 伦理关系 社会关系 政治关系 敌我关系

    人际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的名词。谓人生活于社会群体中,有赖彼此之接触交往,以满足各别之需要,为达此目的,必先沟通彼此间有关共同事务之观念及进行之方法,以减少差异与误解,而谋调整彼此间之关系,进而培养社会之和谐与进步。人际关系很复杂,概括可分为伦理、社会、政治、敌我的大类,分述如左:一、伦理关系父母、兄弟、夫妻伦理关系,处伦理关系,以感情为主。现在社会中,多数是小家庭,其关系比较简单,只要夫妻相处融洽就够了。如果是大家庭,其份子,就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所谓

  • 文章周易的學術思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3期  作者:劉瑞符  出版时间:1998-07-01
    关键字: 易经 学术思想 天地之道 修省之道 政治之道 兵事之道 伦理之道

    以上筮辞所言因敌之侵掠而起兵以战谓兵不先兴,亦所以慎兵。晋卦初六爻辞「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谓进兵伐人之国摧破敌军,以占则吉。当禁军士掠人牲畜、财富,子女,宽厚以安集其民,则无咎过。革卦筮辞(九四爻辞)「有孚,改命吉。」有孚,谓战而胜敌。谓战而胜故,不贪其士地,不利其财货,而改其暴虐之政治,苏其民困则所占为吉。晋卦筮辞(九四爻辞)晋如鼫鼠,贞厉。」谓进军伐人之国,为贪人工地,利人财物,如癙鼠窃食人之禾稼,以占则有危厉。以上筮辞皆含兵行当以到义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