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改良共返回5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北方農舍値得改進之處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22期  作者:繆香珍 出版时间:1996-02-19
    关键字: 北方农舍 改良样式

    岁,就开始预留土地,准备盖屋娶媳妇,到底谁才是封建?真是令人不解。根据笔者的冷眼旁观,愿意代著献计,替他们设计出三种改良式的农舍,附图如下:A式(一气呵成)说明:六间式集中成一正方型,而且大胆的设计前后开窗,房间门不朝着客厅,具有隐蔽性,屋子不必盖太高,后面围墙可高与屋齐,挡住窗户,则不会妨碍邻居观瞻。B式(四戸合一)说明:四家联合盖,共用一面墙,四户之间,屋与屋墙共用,可节用一半材料,而且可减少后墙外露风吹雨打之潮湿,不仅占地少,费用少,其他一切如旧。C式(前后

  • 文章梁啓超的二次武漢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43期  作者:田子渝  出版时间:2002-04-10
    关键字: 梁启超 武汉行 政治改良 革命

    年)两次来到武汉,在江城留下了他的足迹。张之洞的座上客梁启超从事的改良事业,特别需要清政府握有实权的重臣的支持,他对湖广总督张之洞十分敬重,认为张乃「求其通达而学深见本原者」,「求其博综中学精硏体要者」之海内大吏。为得到张对变法的支持,他特于光绪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年初,前往武昌专程拜访。张之洞作为清政府的正一品边疆大吏,颇有礼贤下士之风,对梁早是心仪已久,听说梁氏来访,破例下令开督署中门,鸣礼炮欢迎这位令人敬佩的「布衣」后生,因属下认为礼数太高加以反对才作罢

  • 文章蕭縣的葡萄酒

    来源期刊:《蕭縣文献》 第1期  作者:魯傳鼎  出版时间:1984-02-01
    关键字: 萧县 葡萄酒 农业改良

    葡萄。县府集资另设酿制葡萄酒工厂一所,从事加工,以提高其附加价値。据知萧县葡萄酒当年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曾获得品质优良奖牌,扬名国际。推广计划同时在铁路以北种植桃子之农户中选定若干家,推行农业改良。技术人员敎导农户在桃园中以喷雾器喷洒防治虫害药剂,倘发现某株桃树病变,则打针注射矫治病害。其时一般鄕民对欧西医药所知非常有限,人体治病尙极少注射针剂,今竟为桃树打针,岂非旷古奇闻?故每逢桃树将于某日打针之时,远近一二十里鄕民辗转相告,若干妇女且乘牛车前来,蜂拥

  • 文章溫州蜜柑傳奇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1卷 第1期  作者:張永壩  出版时间:2005-02-01
    关键字: 温州 蜜柑 中日友好 品种改良

    为柑中绝品。」晁朴之有词赞曰:「温江异果,惟有泥山贵。驿送江南数千里,半含霜,轻噀雾,曾怯吴姬。幸赠我,绿桔黄柑怎么比。」可惜,我国古代并没有把「乳柑」选育成无核的「温州蜜柑」。温州蜜柑在东瀛日本生活了四百余年后,才回国定居。据《瑞安文史资料》第九辑载:一九一一年后,瑞安务农会曾托我国旅日留学生许璇引种果树良种。许璇,瑞安人,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科留学,一九一三年毕业回国时,在东京附近选购了温州无核蜜柑种苗带回瑞安,用以改良瓯柑。这是温州蜜柑首次回故里

  • 文章国剧改良问题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7期  作者:張大夏 出版时间:1981-02-05
    关键字: 国剧 改良 传统文化 古典戏剧

    在个人记忆中,「改良国剧」,已喧腾好几十年了,虽非毫无绩效,但无可讳言,收获甚微,何以故?个人接触此一国萃艺术,将近一周甲,做过科班的旁听生,登过台,硏究过理论,编过剧本,帮人排过戏—只限于自己编的,办过戏剧敎育,领过变相的剧团。就一个外行而言,所了解者,不可谓不深而且广,可是今天谈到改良国剧,竟不敢提出比较具体的意见来,原因是感觉到人们对改良国剧的看法,矛盾太多了!同时,有许多问题,亘于胸臆,百思莫解。我想这可能就是改良国剧的礁石,现在让我约略擧出,请

  • 文章大埠橋新戲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5期  作者:黄齊生 任時燮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大埠桥》 黄齐生 戏曲改良

    黄齐生 遗著任时燮 提供黄齐生先生的戏剧创作黄齐生先生是贵州旧剧的首先改良者,也是新剧(话剧)的首先倡导者。早在辛亥革命刚刚胜利的时候。为了宣传推翻满清的革命宗旨,黄齐生先生以两天时间,用明未贵州抗清英雄何腾较殉难的故事,写成川剧《大埠桥》,署名「倜傥生」,由当时川剧名演员熊坤山主演,在达德学校演出,深得社会各界观众称赞。这个剧本,一时争相传抄,后由文通书局铅印问世。卷首有当时贵州自治党党魁张百麟、宪政党党魁任可澄及两党中间人士蔡岳、凌云等题序并黄干夫

  • 文章漳州芗剧与台湾歌仔戏渊源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20期  作者:姚衍生 出版时间:1990-05-01
    关键字: 芗剧 京戏 台湾歌仔戏 改良

    芗剧是福建省五大地方戏剧之一,它流行于漳州、广东东部(按唐代划泉州所属漳州,和粤东客属及潮州,由陈元光任漳州府刺史之故也)和台湾一带。过去的名称是鄕戏、子弟戏、改良戏、歌仔戏、白字戏和台湾戏等,与泉州特有的南管七子班,都是属于以闽南语为唱词与说白,这些地方戏均发源于九龙江流域,而漳州府城别称「芗江」,因此,乃以芗剧为统一名称。民间移民带来台湾早在明末淸初,民族英雄郑成功东渡收复台湾后,将流行于闽南漳州的芗剧「锦歌」,和泉州的南管剧曲,由民间移民带到台湾

  • 文章有功蚕种改良的蒋晓舫先生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1卷 第16期  作者:梅松 出版时间:1964-04-25
    关键字: 蚕种改良 蒋晓舫 江苏蚕桑模范场 中国蚕业改良会

    中国以农立国,蚕桑为江浙太湖流域农产副业。无锡为蚕丝贸易集中区,不但供应国内市场,且转输上海,推销国外。惟宁鎭扬淮徐海一带蚕业落后,并非土质不宜;原因在少人提倡。至淸末民初,蚕种改良,外国品种超过中国,尤其是日本改进更速,咄咄逼人,大有取而代之之势。关心蚕业者,以为如对植桑,选种,养育上不改絃更张,不能挽囘颓局,遂有「改良蚕业」之计议,而以「改良蚕种」为前提。太湖流域蚕业最盛,但普通蚕病亦以该区为最严重。改良蚕种,所产丝茧质量虽佳,但蚕体既弱,染病更易

  • 文章浙江省蚕丝硏究改良与推广之施政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9期  作者:李守藩  出版时间:1984-09-10
    关键字: 蚕丝硏究改良 丝织品 纯系选种 育蚕指导 改良蚕种

    外沙田里设原蚕种制造场。民国七年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于嘉兴分设育蚕场,于诸曁县设制种场,我浙蚕业改良工作乃吿渐具眉目;适于是时蚕丝外销大畅,于是省内丝厂纷纷设立,茧行应运而生,盛极一时。次年八月浙江省议会及时拟订茧行条例,藉以限制收茧,保护土丝行商。民国十四年于杭县、桐鄕、嘉兴、海宁、吴兴等县设改良场,指导饲育新种,并在余杭设制种场,制一代杂种,始作有系统有计画之改良。民国十六年北伐统一,迁都南京,浙省蚕丝事业更创新猷,将原蚕种制造场扩充为蚕业试验场,次年又于

  • 文章秦腔大師馬天成簡介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3、24期  作者:仲倫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马天成 秦腔戏剧 人物简介 秦剧改良

    大老经常集会为研究改良秦腔而清唱而彩排,斯时已成为一位能拉能唱能编能导的秦剧全才。一九五〇年起,又承甘肃省政府秘书长何承华先生特邀选派为省公营之秦腔剧团团长,并为时代驱使,对传统性之秦剧改良与创新也曾获得当局的重视。综观大师终生献身秦剧,高台敎化,无私无我,秉持廓然大公之胸襟与高瞻远瞩之抱负,对西北戏剧文化之创新,对历史已有交代。现今虽近八十高龄,但对秦腔戏剧仍作不断的奉献,不庋不求,令人钦敬。

共53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