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收容所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烽火浩刼中的一個寧波兒童㈣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31期  作者:王宗傑 出版时间:1987-10-01
    关键字: 茅洋寺 战争 宁波 儿童 难童收容所

    收容所的生活日渐困苦了,三餐变为二餐干饭,后改一干一稀,再后二餐稀饭,菜是油炒盐,最后,无米为炊,吃磨得很粗带皮的高梁粉,做成面疙瘩状,糊糊的、粗糙之极,难以下咽,大便干如泥沙,肛门破裂,便中带血,不用力解不出,用力很痛,年幼的难童在厕所里哭,别人又无法代劳,只有在旁哄着,经常是个把小时,才能了结,谁说这是「方便」之事。很久都没有吃得蔬菜了,有些难童发生虚肿的现象,菜地里只剩下正在开花的南瓜藤,瓜叶肥大鲜嫩,经不起绿色的诱惑,于是采些嫩梢、嫩叶,加在高梁

  • 文章「中国日俘收容所」序言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3期  作者:孫宅巍  出版时间:1997-09-01
    关键字: 《中国日俘收容所 序言 历史见证

    孙金科先生硏究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对日军俘虏政策,已三十多年。金科先生史学功底扎实,治学严谨,勤于思考,勤于写作。《中国日俘收容所》是他继《日本人民的反战斗争》问世后的又一部力作,是国内外学术界第一部硏究抗战时期中国日俘收容所的著作。中国日俘收容所的全称为「中国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它一九三八年在湖南省常德县建立,一九四六年在重庆巴县结束,历经八年。收容俘虏最多时达六百多人,第一俘虏收容所设在西安,主要关押从八路军方面转过来的日军俘虏,在押人数一直很少

  • 文章(阿毛從軍記之三)革命洪爐煉壯志㈠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60期  作者:徐枕 出版时间:1981-11-01
    关键字: 阿毛从军 入伍典礼 中条山战役 黄埔军校 收容所

    窰洞,洞口以土坯为墙,另置门窗,窗内设炕,炕之一端即与灶连接,使灶之烟火,循炕下外出,居窰洞冬暖夏凉,唯深处光线不佳。不知是生活环境改变,抑或是长途行军之体力未复,一种发高烧之病魔逐渐侵入,继之传播极速,体力不健者,高烧不退,鼻孔出血,既无药物,又乏医疗,于是总队部在一个大庙内成立了病患收容所。据传整个西安地区都发现这一传染病,阿毛未曾逃过这一刼难,总于在无法支持下被送入收容所。眞是国仇家沦恨难消,万里从军到王曲,异地飘零罹斯疾,滚滚鄕愁何时了。五月十五日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