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插秧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鄉拾穗(二十)農業槪況——稻米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81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5-06-15
    关键字: 芒种 端午节 蚂蝗 梅雨 插秧

    「芒種」爲陰(農)曆二十四氣亦名二十四節之一個節氣,其時在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前之四月底,在二十四氣「小滿」與「夏至」兩節氣之間,此時也正是梅雨季節,俗稱黃梅天氣,家鄕南濱太湖北背長江,距離東海僅三百餘華里,此時季候風向,由西北而轉東南,水蒸氣多而地面尙冷,故濕潤多雨,又正當黃梅成熟之時,所以又俗稱之爲黃梅雨,大小元麥在這時已全部收割,爲農家分秧之最佳時機。秧田之秧苗已長得有一尺餘高,綠油油,靑濛濛,遠遠望去,酷似一塊草綠色地氈。記得小時候老是想如果能在這...

  • 文章芳茂山芙蓉圩憶舊(十六)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5期  作者:孔柱中  出版时间:1971-07-15
    关键字: 芳茂山 芙蓉圩 水稻 翻土 插秧

    漫談芙蓉圩水稻「三年括一熟,柴仔大如屋」,此係芙蓉圩種田人一句諺語,因芙蓉圩地勢低窪,不宜種麥,不過祗須一熟水稻,能够得到氣候調和,水旱適時,則一年之生產,等於三年之收穫。誠然;芙蓉圩雖然終年積水,維土地肥沃,年成較好時,每畝田一次收穫,至少有三、四石白米,而且稻穀顆粒粗大,爲江南米中上品。由於芙蓉圩水源足,故選擇稻種,至爲重要。大抵圩民採用之稻種名爲『蘆管白』,因爲蘆管白能適應水性,(喩蘆管白之性能與蘆葦有相似之處,不懼水之淹沒也。)種田工作過程亦與「...

  • 文章故鄉拾穗(二三)農業槪況——稻米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84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5-09-15
    关键字: 老农 插秧 秧苗 浮鲦 水田

    灘裏揷秧是一排六塘,左右脚分站在二至三塘與四至五塘之間,其原因是灘裏所揷之秧其塘與塘間前後左右之距離,不若我上鄕之寬廣,小時候聽母親說,因爲灘裏是水田,其泥土不若上鄕之泥土鬆軟,故其秧樑之生長發展亦不及上鄕之秧棵生長發展得大而壯,所以栽秧之密度上鄕較寬,灘裏較密。揷秧必須注意的幾件事,第一必須順着風向,如果是東風,便得由西往東揷,卽是從田的西一頭開始,是南風,便得由北往南揷,餘類推却假如你不順着風向揷秧,由於剛揷之秧苗,根部附着尙欠牢固,會因逆風而被水浪...

  • 文章武进最后一支手工插秧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12期  出版时间:2015-07-25
    关键字: 武进 手工 插秧 科学实验 水稻研究所

    人工插秧的情景已多年不见,在武进水稻研究所看到这一幕时,不禁勾起了回忆。出于科学试验的需要,水稻研究所里不同规格、品系、要求的水稻必须分开种植。因为分类繁多,每一类的面积很小,机械化插秧无用武之地,只能采取人工插秧。附近村里有一帮奶奶级的农妇愿意插秧,她们平均年龄超过了六十五岁,最大的已经七十三岁。眼下正是农忙季,她们多时几百人,少时几十人,前后十多天,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由于机械化插秧的全面推广,有人说,这可能是武进最后一支手工插秧队了。

  • 文章洋龍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12期  作者:沈成嵩  出版时间:2015-07-25
    关键字: 洋龙 戽水机 插秧 座龙 船龙 洋龙师傅

    水稻产区较为现代的排灌工具。我最早接触「洋龙」是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每到插秧季节,就有「洋龙船」「嘭嘭嘭」地冲著浪,很威武地从城里开下来,将小面盆粗的铁管子架在「洋龙埂」上,然后发动机器,将大河里的水抽到十几米高的水渠里去,清清的源头活水,「哔哔哔」地沿着主渠、支渠、斗渠、毛渠一直流淌到稻田里去,滋润着禾苗的生长发育。洋龙有「座龙」和「船龙」之分,一般在高田用固定的「座机」,人们称它为「座龙」;在圩区用流动的「洋龙船」,人们称之为「船龙」。当时,我还是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