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捣衣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捣衣在炕上不在河边(原文转载)

    来源期刊:《興國文獻》 第5期  作者:黃得水 出版时间:1992-02-01
    关键字: 棒槌 砧杵

    平日阅报在散文或诗作中,偶然有人就「擣」方面借题发挥,但他们对擣情形却并不了解。查辞海、辞源及形音义大字典等书,对「砧、杵」二字反复解释,也均未涉及正确处。华视于前年三月十二日播出之「」字,亦犯同样错误,附有数女人于月下在溪边弯腰洗以木棒在石上捶打之图照,并引李白之诗句,误认此种洗即诗人笔下之「擣」,极易使观众陷于错觉。试想少数女人在溪边洗,以木棒在石上捶打,发出「噗哧、噗哧一声响,非但李白、杜甫,任何人也不会为之吟诗。若再与擣素赋中

  • 文章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

    来源期刊:《興國文獻》 第5期  作者:蕭占芳 出版时间:1992-02-01
    关键字: 苎麻 浆衣服

    李白子夜秋歌首韵二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擣声」,这是唐代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不朽名句,但是为何在长安寒冷的秋夜,家家户户会不约而同的起来「洗」呢?所谓的「擣」不是在溪边洗,以木棒在石上捶打吗?这是我们长久以来错误的印象,事实上,眞正的「擣」应该是……现将该首古诗原文录后:长安一片月,万户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首古风诗歌,首句未押韵,第二句用平韵,是一韵到底,不是绝句,也非律诗。前两句描写作诗当时之景象,中间两句

  • 文章邓芬擣图记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9卷 第3期  作者:潘兆賢 出版时间:1989-09-30
    关键字: 邓芬 图》 画评

    九华堂主人刘少旅先生,藏有邓芬诵先三幅人物画,依次为「西方三圣图」、「采莲图」及「擣图」。刘先生珍同拱璧,不轻易见示于人,惟三图分别收入「昙殊居士书画集」、「中国近代名家画集」、「书画师友合集」,俾笃嗜邓氏画艺者获得欣赏的机会。在锦山文社春禊雅集时,有人提及那幅人物画是邓芬的代表作?名画家刘秉衡认为少旅先生庋藏的「擣图」足以当之。本人亦为邓芬的知音者,年来蒐集其遗作差近百幅,虽然有很多藏品博得同道的称许,惟却没有一幅可以企及擣图的。不止以自己作准

  • 文章趙孟頫軼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卷 第6期  作者:景唐  出版时间:1971-06-30
    关键字: 《闻 赵孟頫 轶事 纳妾

    吾邑(湖州)先贤赵孟頫,字子昻,号松雪道人,累官至荣禄大夫,翰林学士承旨,别称赵承旨,因居处有鸥波亭,又称「鸥波」。他以宋室后裔,失身北仕,人多惜之,然而哀音离黍故国凄凉,未尝不纒绵四韵之中,所写的「闻擣」诗,可以窥见:「露下碧梧秋满天,砧声不断思绵绵;北来风俗犹存古,南渡冠不及前。苜蓿总肥宛騕裹,琵琶曽没汉婵娟;人生俯仰成今昔,何待他年始惘然。」又:「春寒恻恻掩重门,金鸭香残火尚温;燕子不来花又落,一庭风雨自黄昏。梅花开尽雪飘零,杨柳靑靑春水

  • 文章关中妇女擣漫谈长安一片月、万户擣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5期  作者:若飛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关中地区 妇女 地方风俗 涣洗衣服 乡土艺文

    凡曾是生长在陕西关中地区的人,于读完诗仙李白「子夜秋歌」中这两句诗时,闭起眼睛来,当能遥想领略其个中的诗情画意,顿兴起怀鄕思亲之幽情。妇女们浣洗擣的情景,在一切迈向电器化的现时代社会中,已不多见,也许早就被人遗忘了。时至今日,每天家人换洗的物,放在水中泡一下,然后只要擦上肥皀用手轻轻揉一揉就可洗得干净,或者物太多,索性交给洗机去处理,则更是来得便捷;而洗过了的物,经脱水后,仅需晾晒一会儿或借用熨斗的力量,准会烫的平平整整,穿起来既舒适又美观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