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日小说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懷念本刊創辦人王公璵先生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 特刊  作者:夏荷生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王公玙 地方文献 抗日小说 徐州 人物回忆

    五十年之感受,并举亲身体验之二三事介绍于后,用以自勉并供我鄕靑年作为楷模。——国家至上,民族至上:抗战后之第二年,苏北流传一本松沪地区抗战爱国小说,叙述爱国靑年毁家抒难,投笔从戎,参加抗战故事,感人甚深,对于苏北地区颇具影响,长辈吿诉我,作者就是当时的鄕先辈王公璵先生。我的感受是一篇以宣传抗日为主题的小说,能写得那样感人肺腑,不仅要有文学修养,更要具有澎湃之爱国热诚,才能动人,才能引起共鸣,公璵先生对于国家民族的热爱,在那篇小说中表达无遗。——学者风度,无丝毫

  • 文章琳珍的世界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6期  作者:杜比亞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小说 抗日战争 眷属

    第三章(一)卓九别了琳珍,一路赶到潼关。他进入珈璐山军训团第二期受训,此次受训内容以政治精神教育为重心,以统一战术司思想为原则,教官均系政府显要及社会学者名流,主要课程是对当前敌情之研判跟国际现势之分析;委员长对抗战战略正确之指导与实施政策之决心,都有高瞻远瞩之论断。他每天聆听各种演讲或讨论,莫不兴奋万分。对抗日有了更深的必胜信心。珈璐山风景优美,他不禁想起远在岳阳的琳珍。她现在应该回到学校了,要不是国难当头,他们新婚燕尔,何要分飞南北?他的寡欢不免形于

  • 文章流亡學生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傅春生 出版时间:1994-06-01
    关键字: 松花江的浪 抗日战争 小说 学生流亡

    以后,已二十左右,对当时青年遭遇,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亲身所历,其情其景,血泪交流,仅就陷区学子处境为例,即足使人椎心泣血。当时就读陷区学生,随时有被敌伪加以「抗日分子」之名而捕杀之虞,不堪忍受者,洒泪抛弃家园父母,万里逃亡,或重庆或陕北,各凭际遇,穿越战线时,可能未脱敌界,即被敌军捕杀,亦可能于中间地带为土匪因劫财而杀,可能已至中央或中共地界因疑系汉奸而杀。总之,步步杀机,处处惊魂,幸而逃入安全地境者,已十之二三矣,此少数幸运者,虽曰已达安全地境,则

  • 文章松花江的浪(續)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8卷 第1、2期  作者:趙淑敏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金生 中山中学 抗日战争 小说 集训

    於這封信,金生反覆看了很久,專研究字句後面的意思。在東北的家裏,也祇是大人孩子的身體都好;而平津的大環境越來越壞;集中軍訓對未來的「應變」有很大幫助。依老叔的揣度,似乎中日之間會有什麼事要爆發。由於這些憂慮,反把老叔對陶美弟的一段給淡視了。「小字典」知道金生的「家長」有信來,追著問「評語」如何?金生不敢説江心怡和老叔認爲身體差是缺點,祇挑好的説,並且把老叔叮囑「以理性理智駕馭感情,勿陷兩人於苦惱」的提示説明。陶美弟聽了很高興,因爲在金生的這邊,都已經没有...

  • 文章關於「滾滾遼河」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卷 第3期  作者:岳山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滚滚辽河》 文艺创作 抗日战争 小说

    有承先启后的作用。至章节转进处,亦多用电影跳接手法,使节奏明快。三、文字运用方面:「滚滚辽河」在古典的词章外,亦间用意识流等现代笔触。故书中不谨有诗,有散文,有小说,有画;且画中亦有书,书中亦有画。(六五页凯旋图及四二五页葬故人等)是以「滚滚辽河」得以幅度深广,层次重重。最主要者,处处倾注强烈情感,震撼读者,引起共鸣。四、中日关系方面:「滚滚辽河」是一部以抗战史实为题材小说,但不是抗日反日仇日的小说;故多做正面人事的描写,述明我同志如何坚忍奋斗,而甚少记录敌人如何

  • 文章松花江的浪(十七)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1卷 第3、4期  作者:趙淑敏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松花江的浪 金生 抗日战争 小说连载

    不觉得你很残忍?」「残忍?她等了十年以上,你先头的老婶儿又不在了,我不跟她结婚,让她落空,残忍不残忍?」这也是事实,那种打击,恐怕不祇是情感的,还有尊严的。那样江心怡将会怎样想?「你也可以把事情跟老婶儿说明呀!」「能吗?我同事的太太,在敌机当空的时候,能在家里为自己接生,你老婶儿祇惊慌得坐在屋里哭,直到你来教她应变,能告诉她吗?」「你可以不做!可以用别的方法抗日救国!」金生火上了,声儿也变大了。「我不做谁做?有经验的不做谁做?该谁做?!」老叔的声音也高了

  • 文章心路历程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10期  出版时间:1988-09-01
    关键字: 心路历程 文学创作 从军抗日 创作小说

    呼嘯,本名胡秀,福建省林森縣人,民國十一年生。曾任靑年戰士報副刊主編,中華民國靑溪新文藝學會秘書長、理事長。現任中華文化復興月刊主編。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