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打工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泰顺农民——跨国打工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0卷 第5期  作者:董輔  出版时间:2004-10-01
    关键字: 泰顺 农民 俄罗斯 打工

    泰顺农民蔡维坚率同五十二位乡亲受雇于俄罗斯乌苏里市一家瑞安人经营的旅游鞋生产企业。三十六岁的蔡维坚知悉去俄罗斯打工赚钱的机会后,通过「亲携亲」、「邻带邻」迅速组织了本乡及周边山区有一技之长在身的农民五十二人,其中有苍南农民加入打工队伍。估计每人一年可赚二万多元工资。泰顺县政府获悉山区农民要出国打工的消息,专门于年初组织劳动、司法等部门人员为他们进行培训,讲授有关涉外法规、劳动保障、专业技能等知识。(董辅)

  • 文章“麦客”大军风采录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42、43期  作者:王天宝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麦客 宿风餐雨 外出打工

    我们又在迎送一个辉煌而沉重、欣喜加劳累的收获季节。6月中下旬,陕西关中八百里秦川的万顷小麦在十多天里就收割完毕。从穿梭于陇海线的列车上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半个多月前关中大地那滚滚翻动的金黄色麦浪已经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满目嫩绿的苍茫秋禾……前些日子,陕西的新闻媒介不无自豪地相继报道说:今夏关中小麦又获丰收。在夏收时节的“战役”中,来自甘肃的“麦客”大军奋勇争先,吃苦耐劳,作出了很大贡献。多少年来,每到夏收时节,关中的农民们都说:甘肃的麦客帮了大忙!“麦客...

  • 文章旅美甘苦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7卷 第2期  作者:李一通 出版时间:2005-04-01
    关键字: 旅美 移民 航班 打工 往事回忆

    也是开始,当然比起在台湾,是必须要多花力气;但在安全上来说,起码不会担惊受怕。最后结论是:先去看看再说,走一步是一步。接着:我就积极准备,买了些参考书籍,去恶补外语、学烹调、学英文打字等;如有从美国回台的人,我都想法去请教一下,其中有一个人,倒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并非是他说了些什么;而是由他身上我想到些什么。此人三十左右,就住我家后边,小学毕业,原在商船当水手,廿一、二岁时,他在美国跳船,一句英文不懂,在华盛顿一家中餐馆打工,他在那里黑工打了七、八年,老板才

  • 文章路就在自己腳下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4期  作者:劉道義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人生哲学 征婚广告 深圳打工 新潮服装厂

    路有万千条,条条通成功。秀,九五年高考落榜后,决计不再去挤大学的窄门。她先走进了大田,成了庄稼妞。除草有药剂,耕地有机器,庄稼用不着成天侍侯。一日三餐,没有负担,原本苗条的秀变得丰腴。闺女十八一枝花,秀像出水芙蓉般亮丽。小伙子们盯上了她,婶子、大娘要给她找人家。有乡鎭干部,有款哥,有漂亮的手艺后生,傍上谁都会穿金戴玉,吃香喝辣。秀声色不动,高深莫测。一年后,深圳街头出现了一则颇不寻常的征雇启事:黄河故道、汉高祖故乡一打工妹,愿每天工作上午四小时,不计报酬

  • 文章小白杨打工的幸酸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2期  作者:蔣潔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同乡相遇 东莞打工 工厂工作 纪实散文

    碰见「小白杨」,眞的是一种缘分。我俩人是同鄕,相见却在潮州。她因公派到我们工厂里的,住在我家的对面。初次见面时,感觉她黑而且瘦,但很天眞活泼。相处久了,才知她很爱笑,走起路来也一蹦一跳的。她爱唱歌,经常唱「小白杨」。他刚好姓杨,于是我就叫她「小白杨」。她走时,送我一支「小白杨」作为记念。现在,思緖将我拉回到「西湖公园」的座椅上,我俩长谈到深夜,当时,西湖湖畔只有青青的杨柳在夜风中摇曳,路旁电杆上的路灯,照耀着游客经过碎石的小径。前两年,我家附近出去「打工

  • 文章無錫姑爺的苦學傳奇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35期  作者:李模 珊瑋  出版时间:1997-09-20
    关键字: 苦学 打工 司法考试 留学 哈佛法学院

    先生是一位法律專家,又是一位教育家。文章更散見於報章雜誌,讜論卓識見重於世。李先生才思敏捷走筆千言,行政經驗豐富。幾十年宦海生涯中,「行走」行政院八部中的四部,從司法行政部、財政部、教育部、經濟部到行政院擔任政務委員。曾經擔任教育、經濟等部次長,今天筆者有幸在他百忙中訪問到他,由他來談談幼年時艱苦的求學生涯及心路歷程,勖勉青年學子做人處事的道理,這是本刊的榮幸。

  • 文章獨臂翁——王惕齋先生二三事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10期  作者:王浩平 出版时间:2011-09-10
    关键字: 王惕斋 赴日打工 官司 那桐日记 人物事略

    王惕斋先生四十多年一直居住在东京,是一位爱国、爱乡的老华侨。王惕斋先生生于一八三九年,原宁波府慈谿县黄山村人。据黄山村王氏家谱记载:「讳仁干,字健君,号惕斋,晚号独臂翁。」幼年时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青年时遇国家战乱,二十岁到嘉兴王江泾一带为人收购棉丝。三十一岁时,他渡海赴日打工,受雇于东京大锯町十三号伊东伯也店,是当时住在留居地(日政府划定的外国人居住区域)外的十三位中国人之一。在他到达日本十年后,开办凌云阁书店,专售汉籍,后来增加书籍印刷业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