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戏曲之乡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戏曲之乡戏谚多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31期  作者:邢書第 出版时间:2001-06-30
    关键字: 戏曲之乡 戏谚 戏曲人物脸谱 歌诀谚 口诀谚

    戏谚有行当之论:『金生银旦丑压台』,『十旦易得,一生难求』,『高甲好净丑,梨园好生旦』,『旦角要嫩,花脸要笨』。笨指粗犷、朴拙。『净角要撑,旦角要松』。撑指刚建挺拔,松指婉转柔美。『无腰莫演旦』,『花旦三分丑,老丑说白话』,『做生会使葵扇,做旦会使目箭』。目箭即目光、眼神。『装大花靠气派,装小丑靠口才』。『夏天热死大花,冬天寒死花旦』。戏曲人物有脸谱,脸谱标志人物性格:『十八棚头做够透,红忠白奸乌面直』。意为梨园戏十八出都演完了,总是忠臣红脸,奸臣白脸

  • 文章中国近代戏曲之乡——安庆

    来源期刊:《安慶鄉訊》 2、3  作者:張疏 出版时间:1992-07-07
    关键字: 戏曲之乡 黄梅剧团 京剧 中华国粹 黄梅戏

    黄梅剧团全体团员演出后留影明、淸以来,以安庆为中心的怀宁、潜山、左湖、望江、宿松等地戏剧人才辈出,以高朗亭、郝天秀、程长庚、杨月楼、叶中定、王九龄、夏奎章、曹风志到淸末民初的杨小楼、叶春善、曹沁泉、夏月润、王鸿寿、程继仙、王惠芳、叶盛兰等数十人及其众多的传人高足,都是当时活跃在京沪戏曲舞台上的一代大师,连梅兰芳先生的外祖父杨隆寿也是我市桐城县人,他不仅是淸末北京剧坛上极负盛名的武生演员,而且还是一位戏曲敎育家。淸光绪九年任升平署「内庭供奉」,生前有「活

  • 文章戏曲之乡——戏谚多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30期  作者:邢書第 出版时间:2001-04-30
    关键字: 戏曲之乡 戏谚 中国戏曲艺术 内在规律 经验总结

    福建素有『戏曲之乡』的美称,地方剧种多,民间剧团多,演戏看戏是城乡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形式。福建长期以来也创作、流传着许多戏谚,它们是戏曲创作、演出和观赏活动的经验总结,反映了戏曲艺术的内在规律。戏谚对中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论断做了多方面的诠释:『唐三千,宋八百,三国列国无其数』,『戏台大天地』,『台上有,台下有;世上有,戏上有』,『要晓古人观台上,不识世情看戏文』,『人做戏,戏教人』,『看戏学乖』,『皇帝有朝廷,龙潭有四平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