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思想传统共返回5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道敎鼻祖老子的文化思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李祥英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道教 老子思想 思想传统 太清宫

    老子姓李名耳號聃字伯陽,著有聞名世界的「道德經」言:綜含「人文、數學、哲學、自然科學」等五千餘言,中外學者專家都在成立專責機構硏究。雖歷久而彌新,是我大中華民族寶貴遺產,値得中國人驕傲。老子學說:太極陰陽,抱元守一,順其自然,柔能克剛。是爲構成太極的基本份子,就是「陰陽」,陰陽從那裡來?即「動靜之極,陰陽之母」,也就是由動靜而來,所謂動生陽,陽極生陰,靜極生動,一靜一動互爲根,「分陰陽兩儀立焉」。極者樞紐根柢,亦是萬物根本,「太極陰、陽」、「抱元守一」、...

  • 文章我如何编述 国父思想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30期  作者:胡軌 出版时间:1968-09-02
    关键字: 孙中山思想 传统思想 编述

    详述我国固有文化的特质及我国正统思想的内容。近数十年来,「讲到正统、传统、道统、固有历史文化、固有伦理道德、孔孟学说、儒家思想………这些东西,一般靑年首先就有所反感。过去在大陆时,有某校学生,认礼义廉耻四维为四个柱子,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德为八根绳子,以四维八德来敎导他们,认为是用八根绳子把他们捆在四个柱子上,这是他们忍受不了的。同时,正统、传统、道统、……这一大套东西也实在太繁复了,一提起来就叫靑年人的头都大了。试问在此情形之下,还谈得到发扬固有文化、复兴

  • 文章三十六悌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6期  作者:吳延環 出版时间:1980-02-15
    关键字: 传统文化 思想 “三十六悌”

    悌的定義人類本性,潛伏着兩種氣質:其一,愛與讓。其二,恨與爭。發揚前者,天下太平;倡導後者,天下大亂。愛的最高表現是孝,前已寫過三十六孝以資示範。讓的最高表現是悌,茲再寫三十六悌以作榜樣。在沒開筆之前,仍依三十六孝往例,先給悌下一定義:「悌,是兄弟、姊妹、姑嫂、妯娌之間,在合情、合理、合法及不違禮的條件下,謙讓、服勞、護衞、諫正、長先幼後,長友幼恭等項美德。推而廣之,對日常接觸之人,也同樣謙讓、恭謹。」茲說明如下:①悌——說文新附:「悌,善兄弟也。」論語...

  • 文章先总统 蒋公的学说思想及对国家民族的伟大贡献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9卷 第4期  作者:方廣化  出版时间:1987-04-10
    关键字: 蒋介石学说 传统思想 哲学研究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推己及人,爱己爱人。孟子说:「仁,人心也」,又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可知我国一脉相传,永垂不朽的政治哲学、伦理哲学,都是以「仁」为中心。先总统 蒋公继承我国数千年历史文化的传统,受 国父当年的知遇和信任,他的革命思想和革命功业的原动力,都可以溯源于一个「仁」字。也就是这个仁民爱物,救世救民的胸怀,使他从少年时代开始,就决心献身于革命,他的一言一行,无不流露天赋之仁心仁性,故屡成非常之业立不世之功。先总统

  • 文章讀「論語」有感三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4期  作者:祝中康 出版时间:2009-10-01
    关键字: 《论语》 儒家思想 思想研究 读后感 传统文化

    前言中國人講究溫故而知新。筆者近年對於若干論語章節恰有新的領悟,特藉本刊一隅獻曝,以就教於豫省前輩諸先進。君子無所爭「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論語爲政篇中的這段文字是許多中國人再熟悉不過的了,但是我們是否正確的掌握了它的意思?筆者以爲若將標點符號稍作調整,或許能更貼切的解釋原意。新句如下:「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您是否覺得句意更清楚了呢?根據新句,該文應解釋爲:「君子無意與人競爭。但若受到...

  • 文章儒與禪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7期  作者:盧滿子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禅宗 思想交融 传统文化

    ,「万物皆备于我」,「仁义礼智非由外铄」「不动心浩然之气,是配义与道,直养无害」的修养。当他释怎样才是眞如本性体用时,也用中庸所说的:「喜怒哀乐之未发,即眞如之体也,发而皆中节,即眞如之用也。」这又似乎无一不是跟儒者的后尘。依照上面的说法,禅宗即心即佛。明心见性,和一切以人为本位的思想,那一些是违反孔孟儒家中华文物传统思想呢?说禅宗是因袭儒者的文化,又谁能否认呢?再说到敎学的方法,敎学最好的方法,是引导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推理领悟的思考。故孔子答复学生的问题

  • 文章「倫理」功利觀的昇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3期  作者:戚宜君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传统思想 儒家思想 伦理关系 等差秩序

    亦即人与人生活关系中相处的道理。儒家思想最重视人伦关系的建立,孔子力倡「忠、恕、仁、爱」之道,孟子更律定「五伦关系」,认为惟有如此,才是安定社会,繁衍种族的基础。孟子所举的「五伦」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必须要作到「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才能够各守其分际,各尽其责任,建立亲密的人伦关系,进而维系著互助合作的社会模式,从而产生安和乐利的生存环境。先秦时代,百家争鸣。杨朱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

  • 文章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92期  作者:高立 出版时间:1978-04-02
    关键字: 思想文化 中国传统 儒道思想 理学 思想文化史

    中华民族的先圣先贤,对人性的发挥,道德的宏扬,可谓精湛完备,世界上没有那一民族,那一国可以及得上的。我国自黄帝史臣苍颉造字后,中国的文化,经四千余年的镕铸,我国文字即被国人所公用,以孔子为中心的文化传统和人伦道德,更认为是立国的精神。我国的尧典、舜典、禹贡、周礼、以及孔子所著述的春秋、大学、中庸、礼运、论语、无一不是政治伦理敎育人文思想的精要,即秦代的诸子百家之说,汉隋宋的伦理说、唐代的原道和复性说,明代的致良知,多以孔子为中心,故孔子实乃继往开来的圣师

  • 文章中国传统文化中之师道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10期  作者:錢穆 出版时间:1986-10-30
    关键字: 中国传统 传统文化 自然思想 人文思想 师道 中西文化

    中华文化之传统精神,天地君亲师五字,可谓已包括净尽。天地在自然方面,君亲师在人文方面。自然与人文,两端兼顾,一体一用。司马迁所谓「通天人之际,明古今之变」,文化传统大道,则无踰于此矣。自然与人文两端兼顾先言天地自然方面。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属抽象,凭空凌虚,乃其阳面。地则具体,实际俱有,乃其阴面。此乃一切万有大本大源之所在。有生无生,俱无以逃其外。战国时代,阴阳家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此即五道。道必动,具时间性,故曰常。其相对辞则曰变。曰常曰变

  • 文章中国的传统伦理与现代生活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2期  作者:谷鳳翔 出版时间:1978-01-01
    关键字: 传统伦理 传统文化 思想文化 现代生活

    一方面伦理是中国政治传统的重要内涵,一方面政治也成了维护及推进伦理的力量。而其最后目的,则为透过传统伦理的具体实践,规范了人的行为标准,进而发挥其在社会上的道德功能。不单是协调了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友好关系,甚至更可以超越法律的强制力调整社会人羣的生活秩序。春秋战国之世,可谓古代中国学术最为昌明之时期,诸子百家并出,有黄老无为之言,有非攻兼爱之论,有法家刑名之学,终以孔孟儒学秉中庸之道与「生生不易」之理,其「民贵君轻」之政治思想、人伦亲情之伦理观念,与民情

共57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